设计意图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采用纪实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以一种独特的视角?背影,抒写了父子在那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两颗心灵、两个生命相互依存、温暖、慰藉的情感。写得质朴动人。但《背影》这篇文章毕竟是一个成年人回顾?我们?的家、回顾父亲的一生、回想自己与父亲关系的变化等种种情感,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因缺乏生活体验,很难感悟到亲情的可贵,因而文中最大的特点淡淡的忧愁?是很难让学生真正体味到的,如何突破学生情感上的那一层?隔膜?,对于感受文章真情,唤醒内心的仁慈仁爱,激起内心的情感波澜,起到重要作用。
针对这一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读出自己动情的?原始心理历程?;评析车站送别时父亲买橘子的细节;探寻?背影?背后丰富的内涵是我这篇课文层层推进的教学方案。因此,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深情吟读 感受情深。活动二:焦聚重点 背影?聚焦。活动三:情动于中 ?背影?的背后寻动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 体会本文抓住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② 感悟这篇文章文质兼美的散文,学习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 通过自由朗读、集体朗读、个性化朗读,交流阅读体验
② 选取话题研读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父子亲情,体会如何在平凡中见真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 学习和感受朱自清借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来传达这浓浓的父子之情
② 体味作者为之感动的表层和深层原因
2、教学难点:
突破学生情感上的那一层隔膜,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能与作者对话,受到感染,感受文章中的真情、深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请同学畅所欲言谈阅读感受
师: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我相信很多同学都读了不止一遍,很多同学也很期待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谈谈读这篇文章的感受,借以了解他们对文章的感知程度。
生1:我知道文章写了父亲在车站为我送行这件事。
生2:我知道作者那时候的家境很不好。
生3:我读完之后感受到了浓浓的父子之情。
生4:读了这篇文章,我可以感受到心情很压抑,又有些温暖。
二、教学活动一:深情吟读 感受情深
师:有的.同学说这是一篇表达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依存和温暖的文章,有的同学说他读完后有些感动,可以看出作者很思念他的父亲,那么,这样一篇深情的文章,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节奏、语调读呢?
生(齐):舒缓地、低沉地
师:(学生活动一)请同学们用舒缓地节奏、低沉的语调,富有深情的自读课文,感受作者朴素语言下的感人力量。
生:自由朗读
师:(学生活动二)个性化朗读,读出你的理解,你的感受
教师评点并且朗诵指导:第一段,读出思念之情,读的平而且深沉;第二段,读出语调层次的变化;第五段,读出年轻无法理解父亲那种不以为然的语气,读出后悔、自责;第六段,两次流泪的橘子,要读的深沉,略带激动和感慨;第七段,读出伤感。
三、教学活动二:焦聚重点 背影?聚焦
师:请同学们齐读第六段,感受关于父亲?背影?的故事;感受这一段的结构层次;感受这一段中情感的抒发。我们进行下一个学生活动:请同学们从下面的话题中自选内容研读课文。
话题:
①这一段中的?事?与情。
②父亲的外貌描写欣赏。
③欣赏段中的?连续动作?描写。
④动词的表现力欣赏。
⑤父亲的话语欣赏。
⑥说说这一段中的两写?背影?。
⑦?泪?的表?情?作用。
生1:我想说第一个话题,这篇文章所写的事情是父亲送我去站台,给我买桔子的事情。可以看出父亲很爱我。
师:很好。
生2:老师,其实父亲为儿子不光买了橘子,还做了许多事,这些都表现了爱呀!
师:你说的不错,那你说说都做了什么?
生3:照看行李;和脚夫讨价;结我拣定坐椅,铺好大衣;嘱茶房照顾我,嘱我小心。
师:说的不错,提到大衣,你能看出爱吗?
生思考,一生答:能,大衣是?紫毛大衣?,而父亲是?黑布小帽,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一毛一布相对比,父爱不用言说。
师:父亲的爱无时无处不在,而在作者眼里,真正体会到爱是?
生4:车站送别,父亲买橘子时?我?看到父亲的蹒跚的背影。
师:说得太好了,请大家把这段再读读看,体会这段连续动词的表现力。
师:加上两个?黑?字,你们看有什么效果或不同?
生5:两个?黑?字,说明父亲有孝在身;
师:对,父亲奔丧回家的目的是为了料理丧事;而黑色给人一种悲凉与沉重之感;他的内心承受着双重的压力,丧事、赋闲。
那么,我们继续看,?蹒跚?与?肥胖?说明什么?
(生迟疑)
师:?蹒跚?什么意思?
生6:蹒跚是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师:这说明什么?
生7:说明父亲已经年迈与行动不便了。
师:那么,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我们联想一下这个画面?
(语言是需要想象的,只有在想象中我们才能进入情境,深刻感受)
生8:一个年迈的老人,心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为了孩子,摇摆的走到月台,双手攀着,两脚在向上缩,左手使劲地支撑着身子,然后右手用力翻过去,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
师:是的。父亲的背影,儿子是熟悉的,但这里所描写的,是在特定场合下,用特写镜头,写了手的动作、脚的动作、整个形体的动作,用朴实的文字,白描的手法,把父亲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怎样探身下去,细细地如实记录。所以,在这个时候作者怎么样了?此时的他感受到父爱了吗?从哪里看出的?
生9:感受到了,从作者的泪。?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生10:老师,我想说说这一段出现的?两次?流泪,这说明作者内心非常复杂,在他的泪水中交织着感激、心疼、愧疚等等情意
师:说的非常好,你的体会很深。
师:在品析第六段中,我想大家都已读出这质朴语言背后所流露出的浓浓深情,也体会了作者那淡雅、朴素的文字,似乎眼前出现了这位在艰难攀爬月台的老人形象,但如果是比较单纯地描写父亲去买桔子,故事会有这样感人么?我们进入第三个活动:情动于衷,背影的背后寻动情。
四、教学活动三:情动于衷 背影的背后寻动情
师:生活中有许多感动,这些感动往往被人们积压在内心深处。也许你认为它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地被冲淡了,忘却了, 但不料它一被触碰竟然如潮水般汹涌而出?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请同学们思考:探寻?背影?的背后,在?背影?的背后,我看到什么?给同学一点提示:思考角度一:车站送别是在什么境遇之下?思考角度二:作者写此文是在什么心境之下?
生:车站送别本是平常的一幕,但这次分别对于朱自清来说,却又非同寻常的意义,当时家中的光景惨淡,而且父亲失业了。
生:我还想补充一点,当时作者的祖母死了,也就是父亲的母亲死了,这对于父亲来说,是很痛苦的。
师:是的,丧母之痛、生存危机、生活给与了父亲不能承受之重,父亲却在逆境困顿中却不忘对我宽慰,他对我说什么?
生:事已至此,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师:可以看出什么
生:我觉得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的坚强,还有父亲在奔波劳累中为儿子尽心尽力。
生:看到这样的家境下,我想这次送别,两个人的心情都比较沉重的。
师:你想的很深刻。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作者写下这篇文章与事情发生的时间相隔八年之久,此时的朱自清也已为人父,他再次回忆当时的情景,写下这篇文章时,会是什么样的心境?
生:我看到的是对父亲的感激。作者明白了父亲在家庭遭遇如此不幸的时候还安慰他,几年不见,也惦记的是他,生出一种真诚的感激之情。
生:我觉得也有些对父亲的愧疚,对当时自己对父亲态度的悔恨。
师:你说的很好,能从文中找到依据么?、
生:比如第五段中,有很多反语,说?我那时实在太聪明了?我觉得父亲迂。?说明父亲当时对我细致入微的照顾,在当时我并没有理解,而现在理解了。发自内心的自责。
师:是啊,年少轻狂的我们总是那么自以为是,在事隔多年后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生:还有对父亲深深的思念。文章中最后一句可以看出。
师:好,请同学们一同来朗读最后一句。
生齐读。
师:父亲的话,犹如在向儿子报告自己的生命将走向了尽头,寥寥几笔,饱含哀伤,直触作者内心深处,在泪眼婆娑中,一切都变得模糊,唯有那艰难而有沉重的背影凝固在眼前。思念、感激父亲,理解、顿悟父爱,而这一切明白的又有些晚,悔恨、自责涌上心头。作者由衷的感叹,什么时候才能和父亲见面。是啊,我们谁又能待在父母身边一辈子呢?我们还能孩子多久呢?我想今天的学西,你一定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体会。文章要常读常新,我想,等你们再长大些,对生活的体验再丰富些,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下课。
教学反思
本文感情真切、质朴自然,所以我将教学的重点自然放在了通过品读?背影?来感悟文章蕴含情感上。文章的标题即是?背影?,父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现,是贯穿文章的主线。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关键。
《背影》这篇文章毕竟是一个成年人回顾?我们?的家、回顾父亲的一生、回想自己与父亲关系的变化等种种情感,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因缺乏生活体验,很难感悟到亲情的可贵,因而文中最大的特点淡淡的忧愁?是很难让学生真正体味到的,如何突破学生情感上的那一层?隔膜?,对于感受文章真情,唤醒内心的仁慈仁爱,激起内心的情感波澜,起到重要作用。
针对这一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读出自己动情的?原始心理历程?;评析车站送别时父亲买橘子的细节;探寻?背影?背后丰富的内涵是我这篇课文层层推进的教学方案。因此,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深情吟读 感受情深。活动二:焦聚重点 背影?聚焦。活动三:情动于中 ?背影?的背后寻动情。
《背影》是一篇需要我们用真情去朗读、用心灵去感受、用智慧去思考的文章。通过自读和个性化朗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熟悉,所谓?万般朗读总关情?,学生在个性化自读中,领会文章的情感。这个环节,是为后面把我深情的铺垫,学生要读进文本。活动二转入对课文重点片段的阅读。对课文地六段的阅读理解,在《背影》的教学中几乎是不能淡化的。让学生自主的去进行活动,并且给以提示,而非零散的发问,更能提高他们的整体阅读能力。活动三是让学生深入文本,和文中的作者情感***鸣,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达到情感上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