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是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作者某种特定的感受和情思的文章。这类散文的艺术特征是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生活场景和细节的艺术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个性特征的散点式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形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叙事散文写人叙事,所要表现的是典型化了的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把揭示作者的主体感受作为叙事散文训练的着眼点。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关心与爱护,对幸福已经麻木。生活也比较枯燥,三点一线,家庭(宿舍)教师食堂,再加上应试教育的重压,很容易陷入机械、麻木状态。
如何才能使学生的感受丰富起来呢?
(1)要激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注意观察,用心去感受。坚持写日记能捕捉每天生活中的浪花,使心灵敏感,情感细腻。
(2)唤醒同情心。同情心是一种天性,是所有感情的出发点。它不仅是针对弱者,实质上,它是对美好事物的关心和怜悯。一位盲人乞讨时说:自幼失明,生活悲惨。结果所获无几。雪莱给他改了一下春天来了,可我看不见。施舍者如云。感受生活,觉察幸福,这是构思散文的前提。
如今文艺界刮起了原生态风,我们可以把这股风起引入到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来。原生态就是要让学生讲真话、抒真情。而真情源于生活,源于生活的真实感受。可以说美感产生美文。这是文章写作的客观规律,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遵守这一规律。因此学生生活感受能力和美感体验能力的挖掘和培养,是作文教学之根本,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泉源。我们可以这样规划:高一年级,指导学生感受家庭、交往、交际、自然与社会,体验亲情友情人情风物风情;高二年级,指导学生感受时代历史与科学自然,体验崇高与悲壮、形象与理性;高三年级,指导学生感受人生,体验人性。但这种分解不是平行分离,而是旋回层进,交融升腾。这样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相信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将会有一个全面的提高。
有了对生活的感受,如何把它用美的形式表现出来?首先在内容上,散文要反映生活。一篇好的叙事散文往往是一幕感人的生活片段和细节。比如山里娃的嫂子,文章感人的不是语言,是情节生活。是嫂子身穿红袄红裤的在那些前来送她的俊俏姑娘们和漫天雪麸中躲躲闪闪地记忆、是为了让家里多添些工分,干完集体的活之后,还要抽空到河滩上割青草、是奶着绢子,侍侯着娘,供应着我上学的那些日子。正是因为这些感人的故事,才成就了如此凄美的散文。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成为写亲情的经典之作,就是因为作者把对父爱的`感受,通过父子间平凡的交往表现得真实细致,令人感动。同学们,当你外出旅行和求学离家之际,依依惜别的父母千叮咛、万嘱咐,忙这忙那,惟恐不周,这些都是宝贵的创作素材。
选取细节时一定要避免使用那些老生常谈的陈旧的素材。比如写老师就是灯下批改作业,带病讲课;写父母就是风雨夜背我上医院等等。虽然事件本身很感人,但出现次数太多,就如同众人嘴里嚼剩的甘蔗的残渣,没有味道。
其次在结构上,散文虽然在形式上要求比较松散,但是对结构的安排,要求也是较严谨的,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巴金我们会见彭德怀司令员、冰心的小橘灯,都是采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展开叙写的连贯式结构。
再如路是月的魂采用回荡式的结构表现情感,运用首尾呼应的手法,反复吟咏,抒发回环荡漾的情感,具有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文章开头(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中间(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和结尾(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都是路笛声和情的融合。高考优秀作文人与路借用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的体例模式,采用小时候再大些后来的模式,通过写奶奶对自己的关心和疼爱,来表达自己对奶奶那深深的情,文章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在学生训练时,可以模仿,熟悉后自然会在写作中形成思维习惯。
最后在文章手法和语言上,要指导学生学会捉住鲜活生动的形象,在形象间展开联想,变意象为意境。还要指导学生用形象说话。指导学生作文时,力求以精练清新优美的语言刻画出美的形象。做到情事景交融,或记叙描写或抒情。或白描写意或工笔雕琢,力求形象逼真;或比喻拟人绘声绘色,或虚实相济动静结合,或对比映衬托物言志,或用典举例联类取譬,力求形象生动。高考优秀作文三生有幸以景色的绝美来写情感的真挚,蔷薇花的意象感性生动。每一节如一片花瓣暗香浮动,又层次分明,三阳开泰的春天表现了生情之时的勃兴,新鲜,软嫩。三伏酷热的夏天却用眼前之景的热烈反衬自己离开友人的孤独,睹物思人,以花的艳丽写情的深沉。数九严冬,以雪的绝美、纯白写情的纯真、深邃,也写出长时间的思念的沉痛,然而仍然能通过回忆的慰籍心灵在严寒中感到一丝温存。平时要让学生多积累写景抒情的文章文段。采用摘抄的形式积累背诵。用仿写来提高写景运用修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