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奥登有《染匠之手》,也是那个爱得更多的人

奥登有《染匠之手》,也是那个爱得更多的人

诗人奥登说他所有的诗都是为了爱而写的:倘若爱不可能有对等/愿我是爱得更多的那人。感谢奥登,他把爱分给诗也分给评论。

威斯坦·休·奥登(1907-1973)出生于英格兰的约克郡,他的同乡包括了《简·爱》的勃朗特姐妹,探险家库克船长,还有小说里的人物鲁宾逊。

他的祖先来自冰岛,父亲是很少在家的名医。奥登不像同样也是名医之子的福楼拜去写小说,奥登首先是个著名诗人,然后,也是散文大家。

欣赏奥登的才气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略特,在他主编的诗刊发表了奥登的第一首诗。艾略特在哈佛念哲学,后来入籍英国。奥登在牛津念化学,后来入籍美国。

艾略特写诗,写评论性的散文,他的小老弟奥登也比照办理,也一样写得有声有色。

阅读需要罗盘

诗,是用最经济的字数写出最丰富的意象。评论性散文,是有观点的去展开对于现象的本质性讨论。

写评论写得最好的诗人,奥登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可以纳入我的前三名。他们的评论写得像散文诗那般的行云流水,而且里面都有一种诗的谨慎和光芒。

博尔赫斯也写诗,也写评论,但我不会把他放入我的终选名单。原因在我们的盲眼诗人写评论,只是用提纲挈领的笔法在指点江山。博尔赫斯不像布罗茨基跟被他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灵」跟「批判者」的奥登那样,会用几千字而不是几百字来缓缓展开自己的想法。

著有散文集《悲伤与理智》和《小于一》的布罗茨基说,「在现有印刷品的海洋中还需要某种罗盘」,他说的罗盘就是评论家的眼界跟笔法。布罗茨基说诗人写散文写评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生活的需要,思考的冲动。写诗不足以维生,而且你有想法不吐不快。

奥登在《染匠之手》这本精采的散文评论集的《前言》的第一句话就写道:

幸好因为生活的需要,思考的冲动。再加上奥登所强调的,诗人必须「扎根于富有想象力的敬畏之中」的态度,我们可以在《染匠之子》可以读到货真价实的真知卓见。

创作需要品味

奥登曾在《一个务实的诗人》一文里面谈到:「我敢说,每个评论家一定都意识到,他不得不以快于正常阅读的速度看书。」

但是,许多朋友对奥登的印象却往往都是,这个可怜的人,如果不需要出门,就会几个礼拜服装不换,待在拉上百叶窗的房间里,苦读终日。

关于阅读,奥登说最简单也是最终极的标准在于:「快乐绝不是万无一失的批评指南,却是最不易错的批评方法。」而阅读的快乐,建筑在「良好的品味」。

有良好的品味,对文字在乎,广泛阅读,谨慎下笔,习惯对文学爱好者发言(奥登曾说他最适合的工作是作家跟教师)的奥登,根本就是理想的阅读文学领路人。

他在牛津大学诗歌教授的就职演说,引用了梭罗的一段话:「生活的艺术,诗人生活的艺术:既然没什么可干,去干点什么吧。」来开展《创作、认知与判断》这个主题。

亦即,人们不管是阅读,与人交谈,思考,所有的只字片语跟当下的时光,都是算数的,都是可能会影响的。

思考需要选择

奥登教授这个提醒,对我们来说,打击太大,实在太难做到了。

我们早已习惯虚度光阴,草草翻阅,把生命浪费在不断变化的空想之中。

不是吗?

这本书讨论诗歌,讨论写作,讨论莎士比亚,奥登既旁征博引,又能抒发一家之言。然而,如果你对文学的兴趣不够强烈,对诗歌的理解只停留在诗可以入歌,好歌词就是好诗的阶段(鲍勃迪伦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获得诺奖的吗),这本书到底又能给你什么影响呢?

必须说,奥登对于诗人,对于诗歌爱好者,对于读者的棒喝,一点都不手软。他说他梦想开设一家「游吟诗人学院」,并作了五个课程设定。前四个都大致与我们想像有关,最后一个要求就非常奥登了:「要求每个学生照看一只家养动物,并开垦一小块花园。」

为什么?

奥登认为,诗歌与文学,或者我们也可以把文化,学习者跟研究者也纳进来。都应该把实用性考虑进来。你可以把文艺当嗜好,但所谓的反应人生跟社会良知之类的事情,自己人说一说就好。诗歌,文学,艺术,如果不能累积转化到足以帮助维生的技能。最低限度,也得要创造精神上的回报。

养动物,是面对活的东西。养花莳草,则是要面对季节变化。

艺文爱好者跟创作者,要能面对生活,掌握自己的生活才行。

奥登认为所有的思考都是经过选择的,诗人跟农民并无二致。

阅读 就是 翻译

奥登如是说。

因为电影《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里面吟咏了奥登的《葬礼蓝调》,这位诗人的名声才被传颂了一波。分成四段的诗里的第三段是这样写的:

奥登说他所有的诗都是为了爱而写的,「倘若爱不可能有对等/愿我是爱得更多的那人」。

奥登首先是个诗人,然后是个评论家。他的诗跟评论,虽不致不朽,但足堪我们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