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山水相和散文

山水相和散文

若道泰山西湖有着纨绔子弟的华丽或之大家闺秀的多姿,那么,夜郎的山山水水,则有谦谦君子的纯朴和小家碧玉的妩媚,夜郎多山,先辈们皆说是秦始皇用赶山鞭赶来的,始皇一统中国,欲霸天下,望北一片汪洋,南则群山巍巍,于是便赶南山填北海,至夜郎,变故乃弃之。

 悠悠盘江水,巍巍乌龙山,相传乌龙山便是秦始皇赶山时留下的。乌龙山,位于南北盘江之间,由一个比一个高的山头连接而成,好似一条腾飞的巨龙,故曰:“乌龙山。”

 蓝天下的相思,是这弯弯的`路。

 往乌龙山必经之路,蜿蜒崎岖,羊肠曲折,皆峻坡险路,曲径通幽,林荫上下,鸟语相和,行行且止,非志者难登此山。登临最高峰棱脚岭,晨曦之熙和,触眼处,薄雾凌空,百峰齐秀,直耸云霄,甚是壮观,不禁吟出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番感受,让人产生一种放眼世界宽的彻悟与超然。

 夜郎避处南疆,自古被视为穷山恶水之地,实是让人堪悲。如此清秀之佳景焉能忽视,乌龙山区文化虽较落后,但却承载着悠久且厚重的历史,同样有着深不可测的文化底蕴,同样记载着一个又一个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历史传说。

 乌龙山顶,一马平川,极目千里,现仅存一堆残砖烂瓦。破壁败垣,殊不知这破败之后,却隐藏着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

 相传自唐朝以来,乌龙山顶便有一座神龙寺,居百余僧,念经习武,耕寺中田地,极为隐世。

 于公元1402年,明朝发生宫廷政变,朱棣攻破京城,战乱中建文帝被迫逃往于乌龙山,只因当时神龙寺主持清风长老原是先帝当年部下,四大金刚之一陈长风,只因皇上昏庸,被迫隐居于此。

 建文帝到此山后,见此山方圆百里,唯莲花山一条旱路可通,进可攻退亦可守,便欲在此立皇城。遂与长老相商,长老为其占卜,卦上云:若在此立皇城,必是于此数出百山之人。于是,择黄道吉日,至最高峰棱脚岭,数百山。天意弄人,建文帝数去数来只有九十九座,失望之极,愤怒难当,仰天长叹道:“苍天何不助我,生此无用之山。”长老想起签上还说,若差五山之内,可到山下之河捉白条一斤之鱼堆砌,当此一山。

 次日建文帝下河捉鱼,皇天不负,鱼终已捉到,可惜的是一条金鱼逃了出去,了无踪影。此后,文帝再捉,皆为成功。

 长老遂至云南联络,助文帝复位,嘱弟子厚待文帝。长老走后,众弟子皆违背长老嘱意,成天折磨文帝。一日,众弟子又叫文帝下山担水,文帝劳累之极,极其悲愤,便在寺前用扁担一击,涌出一股清水(此水至今还在,人称凉水井)。在众弟子多番折磨下,文帝病重,众弟子不让食饭,只供饮米汤,文帝无法忍受,便朝寺门喷出一口米汤,遂成茫茫大雾(至今,若天阴此山皆浓雾笼罩)。其病稍愈,留书长老,愤然离去,回头乃见神龙寺,怒之呼道,此山无用,此水无鱼,此寺必遭天谴。音毕,只闻霹雳一声,神龙寺已遭雷火焚烧,化为灰烬,山脚白水冲击起数十丈水柱……

 从此,乌龙山便冷落荒芜,只树不长,寸草不生,清澈白水亦无鱼虾。其实,建文帝和长老数的山头是一百个,只因他一时糊涂,忘了所站山头——棱角岭。看来天意恢恢,大明事业再劫难逃。

 通乌龙山之地有条弯弯的峡谷,两岸青山显露逶迤的风姿,宛若两条腾挪的青龙,中间山岭如白虎雄踞,山环水绕,这便是山沟河峡谷。

 高山下的情歌,是弯弯的河。水沟河,流水潺潺淙淙,依旧滴响那曲缠绵悱恻的往事。

 南明王朝之时,永历皇帝逃难至水沟河村,饥饿交加,便昏倒于一座破屋前,破屋居住母女二人,此时,母亲未在,少女见到永历,先是一惊,然后将永历扶进自己的闺房,让其睡在自己的闺床上,并熬汤喂药。次日中午,母亲探亲回来,见永历躺在女儿床上,不由惊道:“吾儿,你自己作主了,依本地风俗,除非少女意中之人才可睡其闺床。”

 永历见状,乃明白过来,永历既感谢少女的救命之恩,亦生了爱慕之情,于是把自己的身世和盘托出,并献上自己的玉带作为定情之物,待坐定天下再来迎娶……

 不久,永历皇帝在南龙(今安龙)登基后,日夜思念少女,便带侍女前来迎娶,不料少女早已离开人世,空留荒冢,永历悲恻伤心,重立姑娘大坟……

 高山,浩浩荡荡,流水,缠缠绵绵。

 乌龙山,水沟河倒是实在的,而两个传说又如此迷人,奏出夜郎之神韵,

 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

 琴音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