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我与女儿去黑铁山出行途中,在山的西南侧,女儿发现地面上从树上掉下来的皂角便捡了起来,并好奇地问这是什么东西?我一看顿觉眼前一亮,告诉女儿这就是所谓的“皂角”,它曾经陪伴我度过童年的快乐时光。
我的童年是在鲁中地区的一个小山村度过的,那里空气新鲜,气候宜人,非常适宜皂角树的生长。记忆中,在村的西南头,有一棵高大的皂角树,树干足有两人才能合抱,它成了全村人心目中不可缺少的宝贝。
春天来了,皂荚树新枝吐翠,泛出熠熠春光,树叶间绽放出米黄色的小花,一簇簇,一丛丛,清清浅浅密密匝匝,弥漫着丝丝芳香,引来了成群结队的蜜蜂在花丛间飞舞,嘤嘤嗡嗡的叫声犹如春天的催眠曲,吸引着我与小伙伴们天真而又好奇的目光。夏天,皂角树花谢以后开始结果,嫩黄的皂角如同豆角一样,一大抓一大抓地缀满了枝条,成了家乡的一道靓丽风景。在盛夏酷暑的高温时节,绿茵遮天的皂角树下,成了人们纳凉歇息的场所。男女老少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便扳板凳、拿草席、抱孩子,端活筐来到这里,在鸟儿的啁啾和知了的鸣唱声中,人们摇动蒲扇,叙说着当日的所见所闻,忙碌着手中的农活,在温馨活跃的气氛中,从中找到了无尽的乐趣。深秋时节,飘落的秋叶无声地向人们诠释着落叶归根的典故,但见树上随风飘摆的皂角,一个一个,紫黑油亮,形如刀鞘。轻轻一摇,只听里面的皂核哗哗作响,这时皂角树迎来了收获的时节。村民们利用空闲时节,带着长杆,拿着梯子,挥动镰刀,在说说笑笑中及时把成熟的皂角采摘、收集起来,成了日后洗头、洗衣服的上好用品。
记得在农村上小学时,我从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中读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也不必说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的文章,对皂角树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皂角树又名“皂荚树”,豆科植物,属于落叶乔木,皂角是豆荚状,可当肥皂用,也可以入药,对治疗便秘有一定疗效,皂刺、树皮可祛痰等,于是对这种全身是宝的树木更加爱护与珍惜。
村民们不会忘记,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村中的那棵皂角树结出来的果实,成了人们洗涤的上好用品。由于皂角泡沫丰富,去污力强,无副作用,且有一种特别的自然香气,因此脏兮兮的衣服,用皂角一揉搓,用水一冲,也就干干净净了。儿时的我清楚记得,每当攒了一堆要洗的衣服时,母亲就来到了小河边,把衣服铺在石头上,放上从树上够下的皂角,先用棒槌把皂角砸碎,裹在衣服里,然后再用棒槌捶打,反反复复,不一会儿,洁白的泡沫就出来了……再揉再搓,在水里涮几下,衣服就干净了。在农家,皂角除了洗衣服的作用外,乡邻们还把它作为男婚女嫁的吉祥物,预示着多子多孙!特别是姑娘出嫁,都少不了在箱子里、被絮中成双成对的放上一些皂角,男女结婚典礼前焚香沐浴,澡盆里也必须放上皂角,意味着一对新人永浴爱河白头偕老……
时光飞逝,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棵魂牵梦绕缀满浓浓乡情的皂角树,因为村庄道路拓宽的缘故,作为名贵树木,已经将它迁移到城市的花园里面,供人们欣赏拍照了。再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了,现代青年穿的都是高档时装,洗渍用品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很多人几乎不知道“皂角”是什么东西了。从这一点讲,家乡的皂角树,不仅见证了村庄的过去和现在,更见证了村民的贫穷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