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我平常喜欢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书籍,很多喜欢读书的朋友也会经常和我探讨古文阅读的事情。他们经常抱怨古文很难读,通常一晚上的时间,连一页都看不完,最后还被搞得头眼昏花。还有朋友过来问我,有没有翻译成现代汉语版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可以买到?原版的古典四大名著读起来真的很费劲。
对于阅读古文过程遇到的这些问题,很多人感到非常困惑。其实,大家在阅读古文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无非有以下几个:
1、不认识字
有人看到这个问题,估计会觉得好笑:字都不认识,还读什么书?其实阅读过程中不认识一些生僻字是很正常的事情。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编纂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的《康熙字典》***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 而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汉字一般不超过10000个,普通人能认识4000-7000个汉字就已经很不错了,何况这其中很多字词虽然知道怎么读写,但并不知道它的确切含义。
另外,《康熙字典》的很多字现代汉语已经没有应用了,它们的大多数只出现在古典文献当中。而且目前很多古典文献为了保持原貌,仍然使用繁体字、竖排出版,这对那些已经习惯阅读横排、简体字的读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所以,阅读古籍时,经常遇到不认识的字是再正常不过的的事情。
2、对阅读古文必备的古典文化常识知之甚少。
这些必备的知识大致包括六个方面:
这些都是无障碍阅读古文的最基本的知识,必须经过刻意学习和大量阅读古文实践来熟知这些内容。
针对上述两个基本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古文修养?对于这个问题是要分为两个层面来回答:
第一个层面是针对古文的初学者来讲的。
这些初学者对于唐宋以来的古文读起来都会觉得有困难,甚至将《西游记》、《水浒传》等古典小说都当成古文来读。对这类人重点训练阅读唐宋以来的一般文章,这些文章大部分都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的“古白话”,比较接近现代汉语,相对浅显一些,很适合初学古文者阅读。
1、培养他们对阅读古文的兴趣
?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出阅读古文的浓厚兴趣,才会将这件事变成自己的爱好,才会在以后的阅读中克服各种困难,持之以恒,最后有所成就。培养兴趣的事情因人而异,需要自己去探索发掘。
2、主动学习古汉语各方面知识,扫清古文阅读的拦路虎。
?学习古汉语其实是件很辛苦的事情。要系统地学习古汉语知识,建议先 系统阅读王力老师主编的《古代汉语》, 这套书***四册,是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国内各大高校中文专业教授古汉语必选的教材。这本书不仅适于系统地学习古汉语基本常识,也可以将其当做工具书放在手边随时备查。不过要读这套书,还得认识一定数量的繁体字,这对于习惯使用简化汉字的初学者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3、阅读中国文学史
系统地阅读《中国文学史》可以快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各流派的历史沿革和大量的文学掌故和评论,对我们清晰的了解作者、理解古文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现代人编著的《中国文学史》的版本非常多,有通史也有断代的文学史,想要准确的了解和正确的判断中国文学史主流方向,可以多选几种对照式阅读(也可以围绕“中国文学史”进行主题阅读,效果会更好)。也可以在网上搜一下书评,选择比较权威的《中国文学史》进行重点阅读。
4 、阅读唐宋以来的国学经典
无论我们学习多少方法,寻找多少捷径,都无法绕过阅读经典这道坎。
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自己的古文基础不深,因此有重点的阅读唐宋以来的国学经典就是必修的课程。这些经典可以包括绝大部分的古典小说、《唐诗》、《宋词》、《元曲》、唐宋以来的历代散文、《古文观止》唐宋以后的部分、《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等等。阅读的方法会各有不同,但对于一些经典名篇,有能力的话,一定要熟读成诵的。当你背诵的东西积累到一定数量后,你的古文修养就自然而然的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个层面是针对那些有一定古文基础的人来说的。
这些人可以将阅读的重点锁定在文言文。这些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和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为主。这个阶段的古文学习和阅读就会牵扯到训诂、校勘、通假、音韵等专门的学问,难度提高了不小。
1、要越过古文阅读的三个层次,做到“立体的懂”
(1)了解记住词句的本义,解决古文阅读的障碍,做到“点线的懂”。
(2)词语作为术语时,了解术语的理论意义,即一个字或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做到“平面的懂”。
(3)要读懂文章的用意。即文章不仅仅是词汇术语的简单堆砌,而是要读出文章整体所要表达的内涵,做到“立体的懂”。
2、从死记硬背到“因声求气 ”
学习古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熟读古文入手,而是最好是熟读成诵。对于诵读古文,一直都存在两种途径:
?(1)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的目的就是能记住古文并能背诵它。这种方法应用起来自然是苦不堪言。学习古文者纵使有很高的兴趣也难以有毅力持之以恒。
?(2)因声求气
?用“因声求气”的方法读古文,可以充分体会古文修辞的韵律节奏的美,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境界和感情,从而心中愉悦,于不知不觉的过程中熟读成诵 。
“因声求气”之说正式起源“桐城派”,“声”就是古文的音韵节奏之美;“气”就是文章的气势、内涵。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潜耳”。
?3、深切体会古文的艺术价值
古人云: 行文之道,神为主,气为辅。 其中,义理、书卷、经济(经世致用)三者为行文之材料,而神气音节者,行文之能事。因此要研究古文布篇行文的本事,就要不断体会、探索古文的艺术性。
4、学会通过“六观”的方法深入分析古文
“六观”是对古文进一步深入分析的六种途径。刘勰《文心雕龙》中说 :“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这是刘勰阅读古文剖情析采的六个途径。
我们学习古文可以变通一下:
5、学会比较历代古文的异同 中国古文极尽变化之能事。
历朝历代、各家各派及各个时期的文章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命意相同而辞有繁简、命意相同而辞有差异等等。
六、深入研究古文风格则需专读一家的专集、再进一步,则要专门研究这一家产生的流派,成为对这一流派的探索和研究。
这个过程完成后,你基本就会成为研究这个流派的专家了,假以时日,持之以恒,很容易就会出成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