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对于文学大师木心,你有哪些独家解读?

对于文学大师木心,你有哪些独家解读?

木心,本名孙璞,1927年2月14日生于浙江乌镇,1982年定居纽约。他读书、绘画、写作,他在纽约给陈丹青、曹立伟等一群中国艺术家上课,讲世界文学史讲了五年。

2006年起,在陈丹青的推介下,木心的作品得以陆续和大陆读者见面,读书界甚至将2006年称为“木心年”。2011年12月21日,木心逝于乌镇,逾百名年轻读者从各地赶来,表达哀思。

2012年底,木心逝世一周年之际,陈丹青公开了十八年前的木心讲义,并将他在纽约听课时的五大本笔记一一录入电脑,交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逾千页的《文学回忆录》。最近,该出版社又推出《木心纪念专号》,“专号”分上中下三辑。一些报刊也连篇累牍地刊载木心的作品,对他进行集中报道。有媒体将木心称为“被遗忘的文学大师”。

与此同时,也有学者认为木心的影响力纯粹是陈丹青一厢情愿的推介结果,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并没有所说的那么高超,甚至认为他的行文间流布着一种“酸腐”气。究竟木心的文学价值如何?为什么今天我们在谈论木心?当我们谈论木心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现在对木心的评价过高

羊城晚报:据陈丹青介绍,木心先生开始写作,是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恢复密集写作,是在八九十年代。他说木心“可能是我们时代唯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张柠:从文学价值来看,我认为现在对木心的评价是过高的。陈丹青对木心的这个评价,应该是有边界的。仅从语言的角度来看,可以这么说。但换个作者,作品里出现既古典又现代的词汇和知识,也完全可以。现当代的东西中融入古典知识要素,这是从文字和词汇层面来看的。但从文学角度来看,木心的文字当然没有“衔接古今”这么高的地位。“文学”有其自身的要求,“语言”不过是“文学”的直接呈现形式。语言的表现力固然重要,但语言结构、叙事结构和意义体系之间的关系,是文学评价的重要尺度。木心是画家出身,人文素养和文史哲功底不错,但这和文学没有必然的关系,不能说人文素养好,文学创作就一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