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优美散文 - 吧啦女神| 当茉遇见莉,当我遇见你

吧啦女神| 当茉遇见莉,当我遇见你

三月中旬,我有幸了解到一位女青年作家。她本名李菁,笔名吧啦,湘西灵气女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添加了她的微信。欣喜之余,我携着颤栗的心,悄悄往对话框里输入了“ 感恩遇见”“喜欢欣赏 ”等类的关键词。

自那天后,我便成了默观她朋友圈风采的万千一人,成了她万千读者粉丝中的微小一个。每多了解一次她的人生故事,就加深了我对她的欣赏和艳羡之心。那种感觉,油然真切。

四月下旬,我发现自己真的愈发喜爱这位女作家了。她好似成了我的吧啦女神,给予我神奇的魔法能量,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融进她的世界里,揭开那个令我神往的面纱。

于是,我读了好多篇关于她的文章,嫌不够,又买了她已出版的书籍看(除第一本散文随笔集《见素》所选地区无货外)

也是读完了这几本书后,我才真正感知到吧啦女神文字的积淀和魅力。猛然想起怀左学长曾说过的一句话“ 李菁姐挺拼的,我还差得远,需继续努力 。”

当时,我其实没能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心只想,好羡慕和向往她这番诗意的生活啊,活成了大多数人想要的模样。

殊不知,没有谁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如冰心在《繁星·春水》中写的那段熟知话:

此刻的我,除了对菁姐姐燃起一份欣赏和仰慕之情外,又多了份敬重和心疼之意。

我相信,人生若只如初见。但更笃信,生命里总有一些人,会令你恨晚不忘,并时常念想:“ 最美,其实不只是初相见 。”

? 01

那些刻骨铭心的求学经历

菁姐姐从小生长在湘西浦市古镇,那是一个相对闭塞但却富有青山绿水的净地,自然之美赋予了她文画书影创作的先天灵感和源动力。

然而,早在初中时期,她却因糟糕的数理化成绩落到了学业的最谷点,自卑迷惘,放任堕落,甚至想过退学。 青春,不由得被眼前迷雾遮住了它原本靓丽的色彩。

那时的她,恰如高中至如今的我。整日面对天生悟性差和充满排斥的理工学科,简直心灰到了极点。

每天经受着学习的煎熬,惶恐着被迫贴上“你很差劲”的印象标签,似一道久散不去的阴影,笼罩着不甘堕落的自己。

好在菁姐姐有一个书香之家,自小耳濡目染,培养了阅读和习作的好习惯。

诚然,在最叛逆的阶段,有鼓励和认可她的任课老师;在成长的道路上,有尊重关怀她的开明父母;后来,在爱情婚姻里,也有了支持疼爱她的灵魂伴侣。

但最重要的是,她明白自己内心抗拒什么、真正热爱什么,然后拼命地去努力,去争取。

想起很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影《风雨哈佛路》,当经典台词重现时,心深以为然:

初中数理化差劲没关系,至少她爱书如命,对文字极其敏感;高中理科困难不要紧,至少她迷恋绘画,且重拾画笔踏上美术特长生的求学之路。

为了考大学,她加倍努力,拼了命地习画,不敢松懈一分一秒。每晚藏在画室里,与之相伴的是黑夜;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画室,校门口处等候的,始终是熟悉的老单车和父亲高大清瘦的背影。

读大学时,她学艺术设计专业,除了认真完成专业课外,她把剩余的时间几乎都均给了文学,甚至熬夜码字到凌晨几点。

她也想每天躺床玩手机、追剧逛街玩嗨,过得舒服惬意,但她舍不得浪费自己丝毫的时间,去做些没有太大意义的事情。 那四年,伴随她野蛮成长的,依然是白昼过后的萧长深夜。寂静的那夜,宁静的人心。

考研应是如此。过程中的坚持,坚持背后的苦与累,辛酸和压力,相信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真的无法切心体会。

菁姐姐时常告诉自己:

在外求学多年,黑夜给了她最深的陪伴,见证了她默默努力的时光,也目睹了她流下的每一滴酸涩眼泪。 庆幸的是,流过泪后的她,看到了更加清晰的世界;努力过后的她,寻得了更加闪耀的人生。

于此,那个生性怯懦、自卑的女孩,心里憋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也渐次被生活磨砺得更加果敢,笃定和从容。

正如她在书中写的:“只有吃了苦,以不服输的决心朝着有光的方向拼了命向上攀爬,才会有改变生命状态的可能。”

此刻,我也有扪心自问:“这么多年,自己到底有没有朝梦的方向拼命攀爬过?”

好像是没有。即使有,会不会掺杂了自尊心扭曲或虚假努力的成分呢?

我百感交集,只明晰,没有全心倾注的事,自己都不想再找任何理由来掩饰了。

这个世界能影响我们的会有种种因素,但真正使得命运改变的,唯有自己。 哪怕经历了孤独,磨难,甚至嘲讽,也不要惧怕。因为梦终端的美丽景致,会让你忘了沿途中的苦累痛。

02

勇敢地坚守内心的选择

在西安读完研后,菁姐姐便留在了那座城市继续工作,从事的是高校体制内的教师职业。

她职守于专业,热爱于教学,为人和善,温柔静雅,领导对她十分器重,同事与她相处融洽,学生对她敬爱有加。

可是,一年后的她选择了离职。并非高校任教不幸福,而是因为她想过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那种全身心灌入的自由、专注和丰盈的幸福生活。

她明白,体制内的工作,看上去确实光鲜安稳,但限制了她发挥自身优势的潜质。而创作,最适合于她的性情、灵气和禀赋,从而获得更多精神自由,影响更多追梦人,也便成为更好的自己。

外表温婉,内心坚毅的菁姐姐,一个人在外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却不曾抱怨过生活之苦,一路坚强地扛了过来。

她根本不怕吃苦受累,不怕生活的重压,但唯一让她觉得苦,感到内心惶恐的是无法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作家艾明雅在序中有写道:

成为自由职业者后的她,变得愈发努力了,在自律中获得更多自由和成就,在热爱中获得更多快乐和价值。

她追求精神的富足,没有止境。家中几万册的藏书仿佛是她的命根子,日夜抵书而眠的她,拥有着再踏实不过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她热爱写作,爱到了骨髓里。写作是她事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后来她“斜杠青年”身份的主树干。除了伏案写作外,她还会去摄影设计,网络教学或旅行体验等。

总之,她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热爱生活、寻找乐趣,用心感受这个充满美好和善意的世界。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其他都会有的。

神妙的是,菁姐姐应是把"记录美“这件事给做到极致了。她写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出了一本又一本的书,影响了成千上万个心怀梦想的读者和内心拥有文学梦的同行者;拍了无数张唯美意深的摄影作品,成为“摄影梦想课堂”的导师,带领更多平凡人做不平凡的摄影梦。

有句话颇受争议,但我很认同:“ 这世上还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

我想,吧啦女神便是最完美的诠释者,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这句话的真谛。

人活着,不就是为了更好地体验生活,经历人生,快乐而值得?倘若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做什么,这尤为可悲;但如果明确了自己要走的路,那就不要迟疑,果敢地遵循内心的选择,为真正重要的、宝贵的和热爱的事而努力争取。

明白自己要什么和能够要什么,这何等重要,又何其关键。唯有如此,内心会宁静通透,行动会坚定从容。

03

? 好的爱情源于彼此懂得

前段时间,看了菁姐姐发在“十点读书”上的一篇文章,题目为“找一个频率相同的人在一起”。

后文里有一段话,我印象蛮深刻:

或许,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大概就是另一个词汇“懂得”的引申义吧。

因为彼此懂得,我们心生爱意,从此不离不弃,成为灵魂的伴侣。这一生,只为爱你;这幸福,你我知足。

几年前,恩师雪小禅曾操心她的幸福:“你的伴侣应比你大几岁,成熟稳重,格局大,有内涵,能在精神上懂得并支持你的写作梦想。”

幸运的是,菁姐姐后来遇到了那个懂她的人,与她灵魂相契合的爱人(环球旅行家:闫凌)。

初次与他相识,便定了缘分,信了钟情。 那时,她在湘西小镇,满心期许地给远在国外旅行的他写了第一首情诗,字里行间,流溢的尽是爱意。

缘分,让她遇到了他,让她嫁给了爱情,也让两个人活成了一人模样。 诚如诗里所写,他们把生活过成了一首诗,一首藏着很多人美好初梦的情诗。

爱情是什么?他一脸幸福地对她说:“你就是上帝给我最好的礼物,因为爱你,我愿意把我所拥有的一切都交给你。”

爱一瞬间,他便用一生的时间去诠释。

为了她,他甘愿离开故乡北京,放弃繁华的城市生活,陪她在僻静美丽的湘西浦市古镇一起打理“遇见美宿”,从此安家乐业。

好的爱情乃至婚姻,都源于彼此懂得。懂得爱侣的真正所爱、精神追求和内心坚定,以及懂得全心全意地支持她(他)的梦想。

但凡降减了“懂得”这两个字的分量,或者缺失了那份诚心实意,就难免会多几丝冷漠,使得两人***筑的爱巢出现裂痕,甚至爱也荡然无存。

不曾想,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甚至有些薄凉的世界里,竟真的有人过着世外桃源般的诗意生活。

他们(人称菁凌夫妇)返璞归真,恒守本心,自散光芒,活在世俗之外,活在自己创造的生命状态里,活成生命最本真的样子。那般澄明,丰盈,自由,宁静。

其实,房子,车子,票子,这些乃身外之物,只要通过努力奋斗,将来都可以拥有。 但爱与陪伴,却是最珍贵的心魂内核,它源于两个人和两颗心的彼此懂得,彼此在乎和彼此温暖。

所谓璧人,挚爱,应是心性和灵魂的契合。需要双方互相欣赏和尊重,***同成长和爱护,一路同行,不离不弃。 这是爱的缘由,也是爱的价值和自由。

? 04

寻找生命中最暖的绿洞

之前,我在喜马拉雅上听过陈果老师的专栏课,有节音频是关于《寻找生命的绿洞》,里面提到了一部王家卫的电影。

影片最后一幕,有个人孤独地站在只有一棵树的偏僻角落,然后在树上挖了一个洞,之后抱着这树,嘴对着洞,说了很多心里话。

随后,有个举动让陈果老师忍不住潸然泪下——说完话后,他拿起一块泥巴又堵上了眼前这个树洞。

听到这时,我内心深受触动,脑海里瞬间浮现出了一个既熟悉又久违的画面。

很多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待在静僻的地方,哪怕只是发呆、冥想,我也不觉得浪费时间,反倒有种与内心独白和灵魂被安放的感觉。 但我深知,这并不等同于“绿洞”的倾听默伴。

依稀记得几年前的一个夜晚,正值备考的紧张阶段,学生们都在安静地上晚自习。而我却偷偷地离开了那间令我压抑焦灼的教室,到外面开阔的操场上,开始一圈一圈地跑。

跑累的时候,就停下来慢走,不时抬头望下夜空,星星,瞥下路边大树和墙角花草;或寻觅周围,看是否有如我一般怅然若失的人。抑或脑袋里什么都不装,就神走着,放空着,游离着。

外面的夜风很凉爽,吹乱了我的头发,吹走了我的心绪,也吹干了我那顺着眼角不禁滑下的眼泪。

不知为何,这样的情境涌入脑海后,转而又压在心底,像是藏着一个不能向外人倾诉的忧伤故事。

所幸,菁姐姐寻到了生命中懂她的人。

有尊重疼爱她的父母,有为她放弃全世界的爱人,有赤诚相对的发小、闺蜜和恩师挚友,以及散在天涯的有缘人。

恩师雪小禅曾对她说:

“ 等我老了,希望你依然在身旁。 ”

菁姐姐坚定地回复到:

“ 我会一直都在,不离不弃。 ”

这份允诺,结下的是一辈子的恩情与缘分。但愿你我在年岁已老的时候,依然可以坐在禅院里,重新品味岁月留下的痕迹。

是啊,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刻在自己的灵魂里,成为你倾诉心里故事和秘密的知己好友。

因为绝大多数人终究会与你擦肩而过,只成为生命中后会无期的过客。

同样,人不是一辈子都有知己好友的。

如果有缘遇到懂你,让你全身心地吐露心事的人,希望你能好好珍惜,努力经营好这份难得的情谊。 与此同时,让这棵寄予爱和希望的树洞,开出一片不灭的生命绿花。

写到最后 :

著名作家雪小禅在短篇故事集《当茉遇见莉》的推荐序中写道:

深入了解菁姐姐,我竟像着了魔般地喜欢她,欣赏她,敬重她,而且又很心疼她。

前两天,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五四文艺青年测试,其中对林微因的描述是:“ 内外兼修,心怀梦想,从容淡雅,清醒自持,灵透沉静,内心笃定”。

我觉得这个形容像极了菁姐姐。因为她就是爱,是暖,是希望,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人间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