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莫负时光的诗句
关于莫负时光的诗句 1.“莫负好时光”是哪首古诗里的句子
是《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中的句子。作者是唐代李隆基。原文如下: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
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译文:你装饰珠宝的高高的发髻,最适合宫中流行的式样。你的脸庞像莲花一样鲜嫩,肌肤白里透红散发馨香。你青黑的眉毛不需人工描画,天生双眉入鬓又细又长。不要倚仗自己有倾国之貌,应该嫁给一个有情有意的如意郎。我和你正当青春年少,千万不要辜负了美好的时光。
扩展资料:
好时光:词牌为唐明皇李隆基所创。前后片各四句,***五十五字。前后片的二四句押韵,均用平声韵。
宝髻(jì):插戴珠宝的发髻。
偏宜:甚合。
宫样:宫中流行的式样。
莲脸嫩:象莲花那样鲜艳娇嫩的脸。
体红香:体,即躯体,这里指女子的肌肤。红:红润。香:馥郁芳香。
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眉黛即眉毛。
倚:倚仗。
倾国貌:极言妇女之美貌。
作者简介:
李隆基:世称唐明皇、唐玄宗。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在位四十五年。纵观玄宗一生,英武善战,智谋超群,其人多才多艺,知音律,在《乐府杂录》中羯鼓条下有“明皇好此伎”之言,在拍板条下有“拍板本无谱,明皇遣黄幡绰造谱”之言。好诗词,多自制曲。计有《一斛珠》《荔枝香》、《雨淋玲》、《夜半乐》、《还京乐》、《得宝子》等调。今都已不传,唯《好时光》一词为仅见。
2.关于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诗句
咏怀 阮籍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惜时 无名
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将进酒 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曲江二首 杜甫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喜友至留宿 白居易
人生开口笑,百年都几回?
咏怀 白居易
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
哭殷遥 王维
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
清明 高翥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踏莎行 晏殊
当歌对酒莫沈吟,人生有限情无限。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夜行船〕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莫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3.描写好时光的诗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
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古诗,什么莫负少年时,前面那句是什么
你问的是《金缕衣》吧?
《金缕衣》
作者:杜秋娘
年代:唐
体裁:乐府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简析:
这首诗作并非艺术上最为上乘,然确也不让须眉,可诵可传。诗可理解为惜阴,亦可理解为及时行东,但主题似为劝人及时进取,不要“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的。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何以如此?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的真不少呢。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 “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有一种歌词,简单到一两句话,经高明作曲家配上优美的旋律,反复重唱,尚可获得动人的风韵;而《金缕衣》,其诗意单纯而不单调,有往复,有变化,一中有多,多中见一,作为独立的诗篇已摇曳多姿,更何况它在唐代是配乐演唱,难怪它那样使人心醉而被广泛流传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的别致新颖。一般情况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此诗一反常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不用“人生几何”式直截的感慨,用花(青春、欢爱的象征)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因此远远大于“及时行乐”这一庸俗思想本身,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层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多耐人寻味,多有艺术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