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诗经关于渔父诗句

诗经关于渔父诗句

1.诗经《渔父》

《渔父》出自《楚辞》,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1] 是屈原在被流放后,政治上被迫害,个人人生遇到了一种困顿,处在困恶之境下创作出来的作品。茅盾《楚辞与中国神话》和[2]郭沫若《屈原研究》认为非屈原作品,而是屈原的学生宋玉或战国时期楚国的人而作。蔡靖泉《楚文学史》[3][4]亦引以上观点。主张各异,但说服力似还不充分。 也有人力主《渔父》《卜居》为屈原之作,如朱熹、洪兴祖、王夫之等。

今人姜亮夫在《屈原赋校注》《楚辞今绎讲录》《屈原赋今译》[5][6][7]诸书中亦反复的论证,认为是屈原作品。《渔父》与《卜居》可看做是姊妹篇,《卜居》偏重于对黑暗政治的揭露,《渔父》则主要表明自己的高尚品德。两篇都是以问答的方式表现的。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而诗人则强调“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这种精神与《离骚》中“虽体解吾犹未变”的精神是一致的。

全文中的人物有两个——屈原和渔父。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文章以屈原开头,以渔父结尾,中间两个自然段则是两人的对答,处处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其中“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思想对后世道家道教影响极大。

2.关于渔父的古诗词

1、宋·苏轼《渔父》

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

2、南唐·李煜《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快活如侬有几人?

3、南唐·李煜《渔父》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4、唐·张松龄《渔父》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桧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5、唐·贯休《渔父》

一叶一竿竹,眉须雪欲零。陆应无祖业,香必是伊腥。儿亦名鱼鹧,歌称我洞庭。回头深自愧,旧业近沧溟。

3.关于渔夫的诗句

《渔父》

(唐)李中

偶向芦花深处行,

溪光山色晚来晴.

渔家开户相迎接,

稚子争窥犬吠声.

渔父四首

苏轼

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

渔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

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渔父(二首)

李煜

一、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二、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好事近 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渔父

纳兰性德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4.描写渔父的诗词

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鹊桥仙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买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渔父李煜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注此诗写于李煜即位前,他无意于宫廷的权力斗争。〖练习〗1.简要赏析前两句描绘的景物的特点。

(4分)2.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渔父李中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渔家开户相迎接,稚子争窥犬吠声。

雪鬓衰髯白布袍,笑携赪鲤换村醪。殷勤留我宿溪上,钓艇归来明月高。

调笑令·渔父苏轼渔父,渔父,江上微风细雨。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

归暮,归暮,长笛一声何处。调笑令·归雁苏轼归雁,归雁,饮啄江南南岸。

将飞却下盘桓,塞外春来苦寒。寒苦,寒苦,藻荇欲生且住。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辛弃疾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鹊桥仙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处是无名渔父。

渔父屈原屈原既放,游于江潭,形容枯槁,面容憔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父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濯其泥而扬其波?(淈(ɡǔ)其泥:淈即搅,搅动泥沙,扬起水波,随波逐流之意。)众人皆醉何不铺其槽而歠其醨?(哺其糟即吃酒糟。

啜其醨即喝薄酒,变本加厉之意。)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受物之汶汶(汶(mén)汶:污浊的样子。)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尘埃者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枻(yì):敲击船桨。)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于言。

渔歌子唐 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父唐 张志和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重钓归。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渔父唐 岑参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栧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渔父唐 张松龄乐在风波钓是闲,草堂松桧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里且须还。渔父唐 李中烟冷暮江滨,高歌散诞身。

移舟过蓼岸,待月正丝纶。亦与樵翁约,同游酒市春。

白头云水上,不识独醒人。渔父唐 杜牧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

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

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渔父四首宋 戴复古渔父笑,笑何人。

古来豪杰尽成尘。江山秋复春。

渔父醒,荻花洲。三千六百钓鱼钩。

从头下复休。渔父饮,不须钱。

柳枝斜贯锦鳞鲜。换酒却归船。

渔父醉,钓竿闲。柳下呼儿牢系船。

高眠风月天。浣溪沙宋 苏轼西塞山边白鹭飞。

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父四首苏轼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

渔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任横斜,醉后不知何处。

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渔父清 纳兰性德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芦花短笛中。

5.描写渔夫的诗句

《渔父》

(唐)李中

偶向芦花深处行,

溪光山色晚来晴.

渔家开户相迎接,

稚子争窥犬吠声.

渔父四首

苏轼

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

渔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

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6.关于渔夫的诗句

《渔父》 (唐)李中 偶向芦花深处行, 溪光山色晚来晴. 渔家开户相迎接, 稚子争窥犬吠声.渔父四首 苏轼 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 渔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 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渔父(二首) 李煜 一、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二、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好事近 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渔父 纳兰性德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7.《庄子.渔父》诗句

题解

“渔父”为一捕鱼的老人,这里用作篇名。篇文通过“渔父”对孔子的批评,指斥儒家的思想,并借此阐述了“持守其真”、还归自然的主张。

全文写了孔子见到渔父以及和渔父对话的全过程。首先是渔父跟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贡谈话,批评孔子“性服忠信、身形仁义”、“饰礼乐、选人伦”,都是“苦心劳形以危其真”。接着写孔子见到渔父,受到渔父的直接批评,指出他不在其位而谋其政,乃是“八疵”、“四患”的行为;应该各安其位,才是最好的治理。接下去又进一步写渔父向孔子提出“真”;所谓真,就是“受于天”,主张“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最后写孔子对渔父的谦恭和崇敬的心情。

本篇历来也多有指责,认为是伪作,但本篇的思想跟庄子一贯的主张还是有相通之处,对儒家的指责不如《胠箧》、《盗跖》那么直接、激烈,守真和受于天的思想也与内篇的观点相一致,而且渔父本身就是一隐道者的形象,因而仍应看作是庄派学说的后学之作。

原文

孔子游于缁帷之林(1),休坐乎杏坛之上(2)。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3),下船而来,须眉交白(4),被发揄袂(5),行原以上(6),距陆而止(7),左手据膝(8),右手持颐以听(9)。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客指孔子曰(10):“彼何为者也?”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客问其族(11)。子路对曰:“族孔氏。”客曰:“孔氏者何治也(12)?”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服忠信(13);身行仁义,饰礼乐(14),选人伦(15),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16),将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治也。”又问曰:“有土之君与?”子贡曰:“非也。”“侯王之佐与?”子贡曰:“非也。”客乃笑而还,行言曰(17):“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18);苦心劳形以危其真(19)。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