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叶题诗”的故事,唐代就出现了几个不同的版本,虽然当事人各不相同,故事情节互有差异。但如枫叶般红艳的才情女子。实在令人叹慕。 相传唐玄宗天宝年间的一个秋天,身居洛阳的顾况,闲暇之余与友人结伴游览于皇家宫女所居上阳宫外的御沟。走着走着,忽然间,顾况看见一枚红叶顺着御沟之水缓缓飘下。待近眼前,捡起一看,叶面上有首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顾况读之,感觉到这分明就是一首宫怨诗,不由得心血来潮,爱意萌动。于是,便在另一枚红叶上题道: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题毕,便把叶片放入上游流水里,让它随水飘浮宫中。
十多天后,有人又在御沟流出的水面上得到题在红叶上的诗,便送与顾况,诗云: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从此以后,顾况一片痴情地在御沟旁日夜转悠,盼望能有奇迹出现。而令人遗憾的是,宫女并没有寻到机会外嫁,顾况也没有娶到这位才女为妻,留下的或许就是一段梦中情缘。但这红叶随着流水漂浮出来的诗笺,却成为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唐朝范摅《云溪友议》卷十记载“红叶题诗”的当事人却是卢渥。
卢渥,唐代诗人。字子章,生卒年不详。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大中年间举进士第,历官中书舍人、陕府观察使,检校司徒。代表作有《赋得寿星见》、《题嘉祥驿》等。
相传,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有一年到京城长安赶考。时值“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季节,秋风萧索,残阳西坠,孤独的卢渥,不由得生发出了许多乡愁。惆怅的他便与书僮漫步在皇宫外的护城河边。忽然,在他面前的这条从皇宫流出来的水面上有一枚红叶飘然而至,隐隐约约可看见上面似有墨迹,卢渥出于好奇,便顺手将那枚红叶捡起。果然,红叶上题着这样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卢渥看到题诗,感慨万端:这分明是一位宫女有感于自己孤寂落寞的宫廷生活,将心迹题于红叶之上,又放于溪水之中,溪水顺流而下,流出了宫廷。
也许是书生卢渥爱诗的缘故,他便将此叶作为一枚书签,小心翼翼地放进随身携带的书卷之中。连日来,那首充满幽怨伤感的诗始终让卢渥难以释怀。于是,他便开始思慕那个在皇宫里落寞的写诗女子,尽管她的身影是虚幻飘渺的。他也索性找来一枚红叶,并在上面题诗道: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与谁?
写完之后,随手置于御沟上游的流水中,又怅然地在流水边徘徊许久才离去。
事后,卢渥曾将此事讲给几个朋友听,朋友有笑他痴愚的,也有钦佩他痴情的,也有被他这片诚意感动的。
后来,宣宗下诏,放出宫女三千,准许嫁给朝廷的官吏。但不准嫁给举子。
这时,在范阳官任上的卢渥也配得一位名叫韩翠萍的宫女,花烛之夜,卢渥面对娇妻,突然想起御沟漂叶之事,便将红叶取出,问韩氏女可否辨得此诗是宫中何人手笔?韩氏女接过手中一看,不由得惊讶起来,说她就是当年那位红叶题诗的宫女。同时,韩氏女也取出一叶,说:妾在水中也曾捡得一枚红叶,但不知是何人所作?卢渥接过一看,墨迹犹存,正是自己当年写的诗句。夫妻执手默然相对,感泣良久。真是:千里姻缘红叶牵。
当这件事传开之后,时人莫不惊叹!因为自红叶题诗到他们结为夫妇,中间已隔着十年多的光景。如今,韩氏女看到了那枚题诗的红叶,惊讶于天意使然。于是便取笔再题诗道: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情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宋代王《补侍儿小名录》记载“花叶题诗”的当事人却是唐代的贾全虚。
德宗贞元年间,进士贾全虚因故被罢免了官职,他感到失意落寞。春季的一天,他无所事事地坐在长安皇宫的御沟旁漫无边际地闲看,忽然间,水中有一朵花顺着水流漂到他的面前。贾全虚伸手捡起,虽然叫不准花的名字,但还是下意识地放在鼻下嗅了嗅,觉得这花儿的香气特别浓郁袭人。他又仔细看了看,还有几片叶子与花相连,其中一片叶上还写着一首诗,笔迹纤丽,言词幽怨:
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题诗花叶上,寄与接流人。
贾全虚读完诗,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想着写诗的宫女,顿生怜悯之心,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此时,巡城的士兵正好从他面前走过,觉得贾全虚行为表情很可疑,便将情况详细报告给了上级。恰巧,此事又被德宗皇帝知道了,德宗命人仔细查访。最后在翠筠宫奉恩院王才人家查到了写诗的人,原来是王才人的养女凤儿。查访的官人问其原因,凤儿说:“我小的时候就跟着母亲学《文选》、《初学记》,很喜欢陈后主的孔贵嫔的诗。数天前,我在临水看花,偶尔起了思念之情,便在花叶上写下这首诗,不料想却真的被人发现,我感到羞愧难当,现在只求一死。”
德宗怜悯凤儿,于是网开一面,召见贾全虚,破例授予他金吾卫兵曹之职。并将凤儿连同车马嫁妆赐给他。
宋代刘斧《青琐高议》卷五记载“红叶题诗”的当事人却是于v。
唐僖宗时,儒生于v进京赶考,偶然散步到御沟旁边,忽然看见水中有一片红叶,顺手捞起,上有题诗: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于v得诗,或许是诗情打动了他,他便在想象着宫女的美丽,想象着宫女的风韵,想象着宫女的才情,想着想着,不能自己,也在另一枚红叶题诗道: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阿谁。
然后置于上流,使之顺水漂至宫中。后来,于v便去河中(今山西永济县)投奔社会名流韩冰,韩冰赏识于v的才华,又知道他还没有成家。
有一天,韩冰对于v说:“听说皇宫放还三千宫女,让其自行嫁人。”不久,他便介绍其中的韩氏女给于v。婚后,韩氏女无意中发现于v书箱中有一枚红叶题诗,十分惊奇,拿在手中一看,竟然是自己当年所写,而于v和诗之红叶也恰被韩氏女捡得。当年韩氏女在得到红叶时,兴之所至,有感而发,又连题二诗:
独步天河岸,临流得叶时。此情谁会得,肠断一联诗。
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刘斧在评论此诗时深有感触地说:“流水,无情也;红叶,无情也。以无情寓无情,而求有情,终为有情者得之,复与有情者合,信前世所未闻也。”
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却将“红叶题诗”演绎成了唐代进士李茵与宫女云芳子人鬼相恋的悲剧故事:
一次,进士李茵游御苑,见一片红叶自御沟飘出,上题: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李茵顺便将红叶收贮在书箱里。后来,僖宗在藩镇之乱中到了蜀地,李茵奔窜到南山一个老百姓家。见到一个流落人间的宫女,她说自己是宫中的侍书,名叫云芳子。她很有才识,李茵和她交往日深后,云芳子发现了那片红叶,哀叹地说:“此乃妾所题也。”于是俩人同行前往蜀地,一路上,云芳子给李茵详细讲述了宫中的事。到达某地时,一个宦官认出了云芳子,宦官问:“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遂逼云芳子上马,欲强行将其带走,李茵十分伤感,却又无可奈何。
那天晚上,他宿在旅店里,云芳子忽然进来了,她对李茵说:“妾以重金贿赂了中官,今后我可以跟你走了。”佳人失而复得,李茵欣喜若狂。于是,两人相伴回到了襄阳。几年后,李茵染病,身体日渐消瘦,有个道士说他面有邪气。此时,云芳子才对他说出了实情:“那年与郎君相遇。妾其实已死。感郎君之深意,故相从耳。但惜人鬼殊途,不敢再连累君。”说毕置酒与李茵对饮,酒后飘然而去,遂不知所终。
在《全唐诗》中,有一首《书桐叶》。据五代无名氏《玉溪编事》载:前蜀尚书侯继图出身于书香世家,年轻时勤奋好学,终日手不离卷,口不停诗。在一个秋风萧飒的日子,他在成都大慈寺的楼上凭栏观景,忽然有一片梧桐叶飘落而下,上面题诗一首:拭翠敛蛾眉,郁郁心中事。搦管下庭除,书成相思字。此字不书石,此字不书纸。书在桐叶上,愿逐秋风起。天下有心人,尽解相思死。天下负心人,不识相思字。有心与负心,不知落何地?
侯继图吃惊之余,便把这片梧桐叶保存在衣箱里。
数年后,他和一位任姓女子结婚成家。一天,侯继图吟咏此诗,夫人听到诗的前句后,急切地说:“这是妾家当初在绵州写的桐叶诗,你是怎么知道的?”侯继图也一样激动,就让夫人当场默写全诗,结果竟和他保存的桐叶上的诗句完全一样。
这个爱情故事固然充满浪漫色彩,但令人不可思议之处在于:秋风居然能把写在梧桐叶上的诗句从锦州吹到四百里之外的成都?
“红叶题诗”的故事表现的是宫女们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爱情的追求。她们不甘心自己美丽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在无声无息中枯萎、消逝。实际上是宫女们不满宫中非人的生活以及对皇帝忿恨之情的真实写照。“红题红叶”乃吟咏情思、闺怨及良缘巧合之浪漫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