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荷花也是一大看点。
成都的新都桂湖是全国八大荷花观赏地之一,有悠久的荷花栽培历史。
早在两汉时期,新都就种莲成风,甚至人死以后还要把满塘的荷花带入坟墓,新都就出土有东汉时期的“采莲”画像砖。
画面里村女们乘着小木船正在长满荷花的湖面上采摘莲蓬。
这正好印证了汉乐府《相和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刻画的青年男女采莲游戏的生活情趣,也表明汉时这农事活动的普遍性和娱乐性。
到了唐代诗人张说的《新都南亭送郭元振、卢崇道》中就写道:“竹径女萝蹊,莲洲文石堤。
静深人俗断,寻玩往还迷。
碧潭秀初月,素林惊夕栖。
褰幌纳蟾影,理琴听猿啼。
佳辰改宿昔,胜寄坐睽携。
长怀赏心爱,如玉复如琏。
”其真实地记录下了今桂湖在唐代栽种荷花的情况。
当代一位学者从诗句“竹径女萝蹊,莲洲文石堤”考证桂湖是在唐代南亭的基础上建成的。
在明代,文豪杨升庵在桂湖也遍植荷花,而且还对荷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证。
在《升庵集》卷八十中杨升庵写道:“荷,芙蕖,又名芙蓉。
其茎茄,其叶遐,其本密,其花为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意。
郭璞日,北方人便以藕为荷,江东人呼荷蕖为芙蓉,蜀人以藕为茄,或用其母为子花名,或用其子为母叶号。
此皆名字相乱,习俗传误。
”从此桂湖荷花之盛名遂传遍天下。
到了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杨道南重修桂湖以来,桂湖种荷就有了官方的记载。
从嘉庆、道光以来的各种地方志和当时名流的诗文歌咏,对桂湖荷花进行了多方面的描写。
曾国藩《题桂湖五首》之三日:“十里荷花海,我来吁已迟。
小桥通野港,坏艇卧西陂。
曲岸能藏鹭,盘涡尚戏龟。
倾城游女盛,好是采莲时。
”这是清道光年间曾国藩路过新都时,县令张奉书在桂湖宴请他时作的咏桂湖诗,说他虽然来时荷花已谢,但通过张奉书等人的介绍,他还是能够感受到“倾城游女盛,好是采莲时”的盛况。
到了20世纪90年代,新都桂湖在原有的近百亩荷塘基础上,又通过全国荷花协会引进了近百种各色品种的荷花上千株。
每年都要在夏季举办颇具规模的荷花艺术展,为广大游客提供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