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桃花林千千万,为什么就偏偏要来红桥区呢?这里面可是有很大历史渊源的。
小编
小编将用详细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为什么只有我们红桥桃花林叫“桃柳堤”。
每逢早春3、4月,桃花争妍,柳枝吐絮,桃红柳绿形成桃花堤的主要色彩,也成为桃花堤的魅力所在。而红桥桃花堤更是因为皇帝赐名、诗人题赞闻名于世。
历经数百年的水土泽被与人工培植,西沽桃柳之盛曾令诸多文人墨客不惮其远,纷至沓来。无论是一国之君,还是才子佳人笔墨如流,妙笔生花,留下一篇又一篇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皇帝南巡江浙,正值江南桃花竞妍,但桃花命短,皇帝赏桃意犹未尽,颇感遗憾。沿大运河回銮途经津门,因南北气候差异,又见北运河畔桃花盛开,顿感仲春再来,于是欣然命笔,赋就《点绛唇》:“再见桃花,津门红映依然好。回銮才到,疑是春两报。锦缆仙舟,星夜盼辰晓,情飘渺,艳阳时袅,不是垂阳老。”感觉是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清乾隆皇帝多次巡视天津,曾策马勘堤,赋诗《西沽二首》,其中写道:“郡城清晓返巡銮,迤逦西沽策马观。”形容西沽桃柳之美,并且赐名“桃柳堤”。今桃花园复建的“御码头”设有“乾隆皇帝登临处”石刻。还建有龙亭,内设一块碑石,刻有“桃柳堤”三个字。
诗人墨客的咏桃妙句,更是迭出不辍。元代诗人揭奚斯(1274—1344)写道:“几家茅屋各西东,见说桃花夹岸红。剩有一湾流水碧,桃花何处笑春风。”沈峻的《棹歌》写道:“家家户户对篷窗,白鹭飞来照影双。杨柳桃花三十里,罟师都惯唱南腔。”清代诗人李庆辰《西沽散步有感》诗句“有情最是忘机客,满地桃花昼掩扉”。江苏籍的清代诗人朱岷《初到津门》诗句“分明小幅吴江画,我欲移家过此生”,而他却真的举家迁居天津,成为津门历史上的文化名人。这样的诗篇,不胜枚举,都是为西沽桃柳美景所动。
总之,不论是帝王的诗词,还是文人墨客的咏诵,都对津门胜景桃柳堤大加赞美,使桃柳堤不仅具有自然美的欣赏价值,而且具有了丰富的人文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