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部编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三年级# 导语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能你的见解是最先进的一种方式说不准呢?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挨挨挤挤、清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荷花,增强对荷花的感情认识。

 2.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记忆基础知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看法和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美丽的荷花时,体会自然的神奇美妙。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上两节课,我们领略了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这节课我们将走进夏天。同学们想一想,夏天有什么美好的事物呢?(学生交流)你们见过荷花吗?它是什么样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更深入地了解美丽的荷花。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后鼻音“蓬、胀”,平舌音“姿、随”,翘舌音“势”和多音字“挨”的读音。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瓣、蓬、胀、裂、姿、势、仿、佛、随、蹈”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止”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胀:小店新开张,诚信卖蚊帐。这天肚子胀,出货忘记账。

 仿:小芳把纱纺,作坊受采访。勤劳人效仿,志坚不彷徨。

 佛:开水要煮沸,贝雕费用贵。潮急心怫然,仿佛大风吹。

 瓣:言语来争辩,有点细分辨。种瓜花瓣香,丝线扎小辫。

 随:小隋进部队,父母紧跟随。一去二三年,抢险伤骨髓。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蓬”的“艹”要盖住“逢”。

 “胀”左窄右宽,“长”的撇捺相呼应。

 “裂”上下要写得紧凑。

 “资”上下均分,下面是个“贝”。

 “仿”左窄右宽,右边“方”要写得自然舒展。

 “佛”的“弓”要写得稍扁一些。

 “蹈”左上“口”小而方正,右部首笔是平撇。

 “止”长竖在竖中线上,底横长,托住上面。

 易错提示:

 “蓬”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列:裂(裂开)-烈(热烈)-冽(凛冽)

 次:姿(姿态)-瓷(陶瓷)-咨(咨询)-资(投资)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夏日的清晨去公园赏荷花。

 2.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写“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部分(2、3):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姿态。

 第三部分(4、5):写“我”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学习第1自然段。

 (1)清晨的荷花是怎样的?从第1自然段中的什么地方能体会到?

 明确:从“一……就……”能体会到荷花的清香之浓郁。想象一下清晨公园的美景,荷花宛若明珠点缀在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2)清晨到公园玩的“我”心情怎样?

 明确:高兴、惊喜、迫切……

 (3)从字里行间,可以了解到“我”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从“清早”“一……就……”“赶紧”“往……跑”等词句,不难看出,“我”是个爱花的人,非常善于观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4)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门见山地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开端。不见花容,先闻其香,从侧面烘托了荷花之多、花香之浓。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作者未见荷花,先闻花香。既然花香都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那么所见之荷花一定更加有魅力了。下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去欣赏荷花。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花瓣莲蓬饱胀裂开姿势

 仿佛随风舞蹈停止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自然段,它主要讲荷花散发出清香。正是闻到这股怡人的清香,作者才迫不及待地想早一点见到荷花。那么,就让我们跟作者一道去看荷花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2自然段。

 (1)朗读指导:在读的时候,注意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变化,以强调荷花的不同长势。其中,“两三片”“全”要读得重一些;“有的”“有的”可以拉长读。

 (2)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与第1自然段“闻到一阵清香”相照应。花开了才散发清香,才能吸引“我”去观看。

 (3)这段的第二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荷叶的颜色、形状,突出了荷叶又大又绿又圆的特点。

 (4)第二句话中“挨挨挤挤”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表现出荷叶密密层层的样子,体现了荷花勃勃的生命力。

 (5)第三句话中“冒”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通过这个“冒”字,我们仿佛看到白荷花像极欲挣脱束缚的顽皮的孩子,是那么有活力。

 (6)第2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

 明确:作者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荷花初开、全开、未开的三种姿态,既突出了荷花的姿态美,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师点拨:

 排比是一种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来加强语势效果的修辞手法。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得细致传神。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形象生动。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运用排比抒情,可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2.学习第3自然段。

 (1)朗读指导:要重读“一大幅”“了不起”等词语,突出喜爱、赞美的感情。

 (2)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每一朵花都有一种姿势,写出了荷花的千姿百态,突出了荷花的美。

 (3)第3自然段中的画家是指谁?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明确:这里的“画家”是指大自然。作者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这样说表达了作者对千姿百态的荷花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予生物以蓬勃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一大幅如此美妙的活的画。

 3.学习第4、5自然段。

 (1)朗读指导:要带着赞美的语气,读出作者享受其中、忘我陶醉的心境。

 (2)任何人站在这一大幅活的画面前都一定会有许多奇特的感受,那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呢?

 明确: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

 (3)闭上眼睛,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师配乐朗诵第4自然段)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从“翩翩起舞”中能感受到荷花开得非常美。荷花的美吸引了许多小动物,比如小蜻蜓、小鱼……

 (4)“我”怎么会忘了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明确:因为“我”被荷花的美深深吸引,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最后一句“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

 4.回顾全文,思考:全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明确:全文主要从闻到荷花的香味,看到荷花的姿态、颜色,想象荷花舞蹈的动态这三个方面来写荷花的。尤其是对荷花半开、全开、还是花骨朵儿这三种姿态的描写,更是淋漓尽致。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明确:示例:学校大扫除的时候,同学们有的扫地,有的擦玻璃,有的排桌椅,大家都干得很卖力。

 (2)课文学完了,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篇课文的喜爱之情?

 明确: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进行语言的积累。可以画一幅荷花图,并配上一首自己写的小诗来赞美荷花。也可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

 2.总结。

 大家都用文字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相机板书:喜爱)再来回顾一下叶圣陶爷爷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荷花的。(结合板书总结,并相机板书:色、味、形)我们也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花呢!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学习积累本课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昆虫的特点。

 2.品味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将这些特点表达出来的,学习作者活泼生动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自然万物的好奇心与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昆虫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将这些特点表达出来的,学习作者活泼生动的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一定都很熟悉昆虫吧!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碰见它们。谁能说说你最了解或最喜欢的一种昆虫吗?(学生交流)

 看来同学们都对昆虫有所了解,不过,昆虫世界博大精彩,还有很多大家所不知道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昆虫的文章--《昆虫备忘录》,相信我们会有新的收获。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中的生字。重点指导翘舌音“绸”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巨-距(距离)-拒(拒绝)-矩(规矩)

 周-绸(丝绸)-调(调整)-稠(黏稠)

 莫-膜(隔膜)-模(模糊)-摸(摸黑)-馍(馍馍)

 (2)多音字。

 蚂mǎ:蚂蚁蚂蟥mà:蚂蚱mā:蚂螂

 辨析:“蚂”在组成“蚂蚁”“蚂蟥”时读mǎ;在组成“蚂蚱”(蝗虫的俗称)时读mà;在组成“蚂螂”(蜻蜓的俗称)时读mā。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课文用生动有趣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昆虫,表达了对大自然和自然万物的好奇与热爱。

 2.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课文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小标题就是它的主要内容,即作者在每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复眼、花大姐(瓢虫)、独角仙和蚂蚱。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复眼”部分。

 (1)这部分小标题叫“复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复眼是什么意思。

 明确: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2)补充介绍关于复眼的知识。

 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亦有在双壳纲身上出现。复眼中的小眼面一般呈六角形。复眼是相对于单眼而言的,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通常在昆虫的头部占有突出的位置。多数昆虫的复眼呈圆形、卵圆形或肾形。

 (3)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复眼对昆虫有什么作用。

 明确:复眼能让昆虫的视觉更灵敏。

 (4)文中提到了哪些有复眼的昆虫?

 明确:蜻蜓、苍蝇。

 2.学习“花大姐”部分。

 (1)在北京方言中为什么会把瓢虫叫作“花大姐”?

 明确:因为多数瓢虫外壳的颜色艳丽,而且鞘翅上面有美丽的斑点,形成一种别有情趣的美丽图案,所以被俗称为“花大姐”。

 (2)“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运用了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把瓢虫的膜翅比作“黑绸衬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膜翅的颜色和质地,以及薄而透明的特点。

 教师点拨:

 暗喻的特征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有时不用比喻词。

 (3)补充介绍关于膜翅的知识。

 膜翅为昆虫中最常见的一类翅,膜质翅,其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蜂类、草蛉、蝉和蜻蜓的前后翅,蝇类的前翅,甲虫、蝗虫和蝽的后翅等。

 (4)这部分还有一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把瓢虫的硬翅比作“瓷漆”。

 (5)瓢虫是害虫还是益虫?

 明确:根据圆点数不同,瓢虫的益害属性是不同的。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如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如十一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

 3.学习“独角仙”部分。

 (1)这部分第1自然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它摔得很重,摔晕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幽默地写出了独角仙的动作。

 (2)独角仙为什么被称作“昆虫中的霸王”?

 明确:因为它在甲虫里可能算是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3)“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的”一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掉。“可能”表示独角仙是甲虫中的是作者的推测,不一定是事实;如果去掉,就表示独角仙在甲虫中一定是的,不符合作者的原意和客观事实。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中“据说”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掉。“据说”表示甲虫会拉泥制的小车只是作者听来的,不一定是事实;如果去掉,就表示甲虫一定会拉车,不符合原意。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学习“蚂蚱”部分。

 (1)文中提到了蚂蚱的哪些种类?分别找出描写这些种类的段落。

 明确:①尖头蚂蚱。提到它的地方在第1、2自然段。

 ②“土蚂蚱”。提到它的地方在第4自然段。

 (2)第3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呢?

 明确:写蚂蚱飞行时的声音和膜翅的颜色。

 (3)“土蚂蚱”有哪些特点?

 明确: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一被抓住就会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课文第一部分介绍“复眼”,提到了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昆虫;第二、三、四部分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几种昆虫。

 明确:蜻蜓苍蝇花大姐独角仙蚂蚱

 (2)课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如表格、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2.总结。

 这篇课文以有趣的方式、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了多种昆虫的相关知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一定也有其他自己喜欢的昆虫,可以学习这种方式写一写。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篇三

教学目标

 1.选择一种植物,走近它,了解它。

 2.给选定的植物制作一个观察记录卡。

 3.借助记录卡,写一写这种植物。

 4.写之前再去仔细观察一番,调动视觉、触觉和嗅觉等各种感官来将植物了解清楚。观察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

 5.写的时候,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重点写这种植物的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点。

 6.写完后,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写同一种植物的同学还可以一起交流。

 7.培养观察能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选择一种植物,走近它,了解它。

 2.给选定的植物制作一个观察记录卡,并借助观察卡写一写这种植物。

 3.抓住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制作一张植物卡。世界上的植物千千万万,它们的形态也千差万别,我们要写一种植物,必须写出它的独特形态。在写作前,要选择好你喜欢的一种植物认真仔细地观察,观察时要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视觉(看一看)、嗅觉(闻一闻)、触觉(摸一摸)、味觉(尝一尝)、听觉(听听别人怎么说),全面了解该植物的外形、生长特点等等。

 二、文题展示

 本次习作是让同学们选择一种植物观察,然后为它做个观察记录卡,再借助记录卡,写一写你的植物朋友,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三、写作指导

 1.观察时,要观察植物的干、枝--大小、高矮、形状、色彩,叶--形状、色彩、变化,花--形状、姿态及颜色。例如:观察梅花,先选一棵长得好的梅花,看看花是怎样排列在茎上的,是一排还是两排,是对排的,还是隔着排的;然后,再仔细看一朵花,看它可以分成几部分,花瓣是什么样的形状,像什么,花中间还有什么,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像什么,风吹来的时候花是怎样的姿态;最后,你再走到远处,看看这一大片梅花,在阳光照耀下又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2.写作中,一定要抓住植物的特征,并且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现这些特征。

 比如:

 (1)对比法。如“在这千姿百态的植物世界里,我最喜爱的既不是花中牡丹,也不是娇艳欲滴的玫瑰,而是可治百病的芦荟”。像这类的描写,一般放在开头,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你对芦荟情有独钟。

 (2)比喻法。如“花瓣一层又层,密密地重叠在一起,像一个淡黄色的绣球”。

 (3)拟人法。

 (4)衬托法。如“芦荟不像牡丹那样艳压群芳,也不像文竹那样温文尔雅,更不像玫瑰那样馨香四溢。但就是它的朴实无华和默默为人奉献的内涵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5)远近结合法。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

 (6)联想法。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他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同之处。植物的特点往往使我们联想到做人的道理。如看到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可以联想到要与不正之风作斗争。

 3.按一定的顺序写。开头可以按总起的格式写喜欢×××,建议运用对比方法。中间内容要抓住植物的特点,调动各种感官(看、听、闻、摸、感觉到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描写。结尾可以用总结法,例如“远远望去,许多串红连成一片,红得耀眼,真像燃烧的火苗,漂亮极了”;也可以用抒情法,例如“我喜欢你--万寿菊”。

 四、范文评析

 我的植物朋友

 我家的小院子里,有一群高大挺秀的卫士--竹。每当看到她们时,我便会不知不觉陶醉于其中。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未融尽残冬,新的生命--竹笋就悄悄地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面时,她像一个活泼的小姑娘,亭亭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随风起舞,婀娜多姿。暑尽寒来,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

 竹,轻盈细巧、清新高雅,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她文静,默默无闻,她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都顽强地舞动,快乐地跳舞。

 竹,笑迎风霜雪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名句已传遍了世界。她与白杨一样直,一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她那刚正不阿的性格,不畏风霜严寒的精神,是文人学者毕生所追求的,这也是做人的根本所在。看着这竹,我想到了那些具有竹子品格的革命先驱们,他们像竹子一样,不畏艰险,不屈不挠。他们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啊,竹!你是我生活的老师,前进的伙伴!

 总评: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作者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向我们介绍了竹的外表和竹的品格,在文章的最后点明中心,表达了对具有竹子品格的革命先驱们的敬佩之情。诗句的恰当引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