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轼 徙知徐州 译文
译文:
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人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
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板。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终于保卫了徐州城。
他又请求调发明年的役人增筑旧城,又用木筑堤岸,以防水第二次来。朝廷同意他的做法。
原文: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出处:《宋史 苏轼传》——宋·苏轼
扩展资料
字词注释
1、徙知徐州:到徐州任太守。
2、涂潦:泥沼雨水。
3、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
4、堵:古墙体单位,长于高各一丈为一堵。
5、诣:拜访。
6、全:保全。
7、虽:即使。
8、败:倒塌。
9、庐:搭起茅屋。
10、卒:终于。
11、知:主持。
12、谁与:与谁。
13、走:逃跑。
14、畚锸běn chā:箕畚铁锹
参考资料:
苏轼调任徐州。
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
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
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板。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终于保卫了徐州城。
他又请求调发明年的役人增筑旧城,又用木筑堤岸,以防水第二次来。朝廷同意他的做法。
3. 苏轼徐州防洪读后感苏轼的一生可谓奇绝。才气过人,性情耿直,忠厚为民,追寻真理,笑对人生,笑对困境。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他总有一种超脱的胸襟,一种豁达的情怀,一种寻常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苏轼为官期间,为民请命,社稷为民,敢于挑战权威,勇于突破封建。由于他的率真,得罪了朝中许多人。皇帝不乐意了,将他贬职,一贬再贬。从京城贬到湖北,从湖北贬到广东。最后,在花甲之年,将他贬到海南岛,那个蛮夷之地。这在当时,是贬职最重的。然而苏轼,不论身在何地,始终利用身边资源,寻找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乐趣,笑对生活。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寻找乐趣。他没有因为仕途坎坷而心灰意冷,一蹶不振。而是愈挫愈勇,在苦难面前,展现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在黄州的时候,他投身于美食的研究中,发明了许多美食菜肴,东坡肉,东坡肘子便是最具代表的。他与友人泛舟赤壁,饮酒吟诗,饱览河山,陶冶性情,开拓眼界。在惠州,他面对饮食习惯差异,丝毫没有抱怨,硬是适应了一日两餐吃海鲜的生活。在儋州之时,他与当地人下棋畅聊,在极度孤独的时候,以洗脚为趣。这是多么开拓,多么旷达,超脱的人生情怀。
最后的几年里,终于得以回到大陆。却最终在碾转期间生病,一病不起。最后卒于常州。
苏轼不仅生性豁达,他的文学艺术成就更是让人叹为观止。集文诗词画书法为一身,著作等身。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英姿勃发;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重情重义;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浪漫;更有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超脱境界。
从苏轼的身上,我可以看出,人人生于此世,皆要经受命运的折磨,经受无数磨难,只要你活着,在这个世界,就逃脱不了苦难。这就是人生的旋律。但苏轼,在面对苦难的时候,拥有一种百折不挠,寻常以对的态度,当真是只有拥有至高的境界的人,才能达到这般。我佩服这样的人,我要学习他身上的这个优点。他善于感悟人生,善于总结人生。这样的人,在任何境地,都可以永远乐观地活下去。
这便是我喜爱苏轼最大的原因。
4. 苏轼在徐州有那些诗文百步洪二首并叙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一)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
崄中得乐虽一快,何意水伯夸秋河。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 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 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吾何。
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譊譊师所呵。 (二)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轻舟弄水买一笑,醉中荡桨肩相摩。 不学长安闾里侠,貂裘夜走燕脂坡。
独将诗句拟鲍、谢,涉江***采秋江荷。 不知诗中道何语,但觉两颊生微涡。
我时羽服黄楼上,坐见织女初斜河。 归来笛声满山谷,明月正照金叵罗。
奈何舍我入尘土,扰扰毛群欺卧驼。 不念空斋老病叟,退食谁与同委蛇。
时来洪上看遗迹,忍见屐齿青苔窠。 诗成不觉双泪下,悲吟相对惟羊、何。
欲遣佳人寄锦字,夜寒手冷无人呵。 马上走笔寄子由四首 作者:苏轼 年代:北宋 (一) 吏民莫扳援,歌管莫凄咽。
吾生如寄耳,宁独为此别。 别离随处有,悲恼缘爱结。
而我本无恩,此涕谁为设。 纷纷等儿戏,鞭镫遭割截。
道边双石人,几见太守发。 有知当解笑,抚掌冠缨绝。
(二) 父老何自来,花枝袅长红。 洗盏拜马前,请寿使君公。
前年无使君,鱼鳖化儿童。 举鞭谢父老,正坐使君穷。
穷人命分恶,所向招灾凶。 水来非吾过,去亦非吾功。
(三) 古汴从西来,迎我向南京。 东流入淮泗,送我东南行。
暂别复还见,依然有余情。 春雨涨微波,一夜到彭城。
过我黄楼下,朱栏照飞甍。 可怜洪上石,谁听月中声。
(四) 前年过南京,麦老樱桃熟。 今来旧游处,樱麦半黄绿。
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复。 青衫老从事,坐稳生髀肉。
联翩阅三守,迎送如转毂。 归耕何时决,田舍我已卜 徐州诗词 千古兴亡争战地,莫将蕞尔视徐州。
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 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访张山人得山中字二首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一) 万木锁云龙,天留与戴公。 路迷山向背,人在瀼西东。
荠麦余春雪,樱桃落晚风。 入城都不记,归路醉眠中。
(二) 鱼龙随水落,猿鹤喜君还。 旧隐丘墟外,新堂紫翠间。
野麋驯杖履,幽桂出榛菅。 洒扫门前路,山公亦爱山。
题云龙草堂石磬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折为督邮腰,悬作山人室。 殊非濮上音,信是泗滨石。
登云龙山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 冈头醉倒石作床。
仰看白云天茫茫, 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 拍手大笑使君狂。
送郑户曹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水绕彭祖楼,山围戏马台。 古来豪杰地,千载有余哀。
隆准飞上天,重瞳亦成灰。 白门下吕布,大星陨临准。
尚想刘德舆,置酒此徘徊。 尔来苦寂寞,废圃多苍苔 十月十五日观月 黄楼席上次韵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尘隅。
山上白去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我在黄楼上,欲作黄楼诗。忽得故人书,中有黄楼词。
黄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
我诗无杰句,万景骄莫随。夫子独何妙,雨雹散雷椎。
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厘,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
石炭并引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
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 万车炭。
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
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永遇乐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凉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游桓山,会者十人,以“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为韵,得泽字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东郊欲寻春,未见莺花迹。
春风在流水,凫雁先拍拍。孤帆信溶漾,弄此半篙碧。
舣舟桓山下,长啸理轻策。弹琴石室中,幽响清磔磔。
吊彼泉下人,野火失枯腊。悟此人间世,何者为真宅。
暮回百步洪,散坐洪上石。愧我非王襄,子渊肯见客。
临流吹洞箫,水月照边璧。此欢真不朽,回首岁月隔。
想象斜川游,作诗继彭泽。 桓魋墓诗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
5. 苏轼在徐州作文苏轼在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