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宋词名句: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是 无 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译文]酒入愁肠,一觉睡醒,日暮的阳光已经斜照在深深的庭院。
[出典]晏殊《踏莎行》
注:
1、《踏莎行》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2、注释:
红稀:花儿稀少。红,指花。
芳郊:清香弥漫的郊外。
阴阴见:暗暗显露。
蒙蒙:形容柳絮飘飞,令人满眼迷蒙。
游丝:指蜘蛛等昆虫吐出的丝,因其多在空中飘荡,故称。此处用来形容香烟飘飞。
炉香静逐游丝转:香炉中冒出的袅袅香烟旋转着向上飘升。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
却:正。
3、译文:
小路两旁的鲜花多已凋残,清香四溢的郊野已经被翠绿染遍。高楼台榭边,绿树已成荫,遮挡得楼台若阴若现。春风不懂得管束柳絮,迷迷蒙蒙地扑打着行人的脸面。
翠绿的树叶里有黄莺藏身,大红的篱笆墙把燕子阻隔在外边。香炉中烟雾缭绕,恰似那游丝般向上盘旋。酒入愁肠,一觉睡醒,日暮的阳光已经斜照在深深的庭院。
4、晏殊的生平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郦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最能体现晏殊词深婉精致的或许应该是:“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5、此词描绘暮春景色,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最后以“斜阳却照深深院”作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起首三句描绘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一望只见绿色已经漫山遍野;高台附近,树木繁茂成荫,一片幽深。“红稀”、“绿遍”、“树色阴阴”,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暮春气息很浓。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但“稀”、“遍”、“见”这几个词却显示了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动态。从“小径”、“芳郊”、“高台”的顺序看,也有移步换形之感。“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所写的杨花扑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词人描绘这一景象时,却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成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这一方面暗示已经无计留春,只好听任杨花飘舞送春归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这里虽写暮春景色,却无衰颓情调,富有生趣。“蒙蒙”、“乱扑”,极富动态感。“行人”二字,点醒以上所写,都是词人郊行所见。
过片“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上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不得进入室内,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着“藏”、“隔”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
“炉香静逐游丝转”写如此闲静的室内,香炉里的香烟,袅袅上升,和飘荡的游丝纠结、缭绕,逐渐融合一起,分不清孰为香烟,孰为游丝了。“逐”、“转”二字,表面上是写动态,实际上却反托出整个室内的寂静。“逐”上着一“静”字,境界顿出。
结拍“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跳开一笔,写到日暮酒醒梦觉之时,原来词人午间小饮,酒困入睡,等到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门院落。这里点明“愁梦”,说明梦境与春愁有关。梦醒后斜阳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长难以消遣之意。
暮春傍晚,酒醒梦回,只见斜阳深院而不见伊人。怅惘之情,通过景物描写隐约地表露出来。全词除“一场愁梦酒醒时”句外,都是写景。委婉细致,景中寓情,达到不露痕迹的程度。这首词温柔细腻,缠绵含蓄,很少用直写的方法。
前人评此词写景流丽。沈际飞在《草堂诗余正集》中说:“结‘深深’妙,着不得实字。”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进一步指出结句“更自神到”,道出了晏殊词写景的特点,即重其精神,不重其形迹。
6、这首词描写了暮春的美景,借以抒发时序流逝的淡淡愁绪。上片写郊行所见,前三句“红稀”、“绿遍”、“树色阴阴见”,虽是静景,却隐含移步换形,显示了事物发展的动态,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夏天正悄悄来临。四、五两句写杨花扑面,在暗示无计留春的同时也突出了杨花的活跃,虽是典型的暮春景色,却无衰颓情调,而是显得富有生趣。
过片两句,承上启下,转接自然,不着痕迹地描写了室内室外的景色。上句描写树叶已经很密,黄莺可以在枝间藏身了,照应上句的“树色阴阴”。下句写燕子被朱帘所隔,不得进入室内,自然引出下面对室内景物的描写。“炉香静逐游丝转。”在静静的房间里,炉香袅袅上升,和飘荡的游丝纠缠着,缭绕融合在一起,分不出彼此。“逐”上着一“静”字,境界顿出。袅袅的炉香和飘荡的游丝,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作者百无聊赖的闲情和淡淡愁绪。最后两句写午间小酌,酒醉酣睡,一觉醒来,斜阳正照着深深的院落。真是日长难遣啊!
7、“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读到心里便感觉到它的极致,这是一首描写春末初夏的情景。
微风吹过,小径两旁已是稀疏的几片残红。郊野也是绿成一片,高台旁树木绿叶成荫,可你看春风却不解人意,偏偏让那细细的杨花,犹如濛濛烟雨迎面而来。茂盛的翠叶已可藏莺,垂下的帘子把燕儿隔在外面。室内炉香的轻烟,袅袅萦回,静静地追逐忽不定的游丝。可见室内寂静无声,初夏日长无绪,诗人不免生出淡淡的愁意。午间小饮后便随着酒意进入梦乡,待到梦醒酒散,却已是一抹夕阳照着这深深的庭院。想必此时诗人的心境也如庭院周围一般恬静淡然。
词的魅力总是能够把人带到一种意境中去,每每读完一首词,内心便会沉静敛收。细细品味,欣欣念之,乐乐释然!平时的烦忧,急躁,不快慢慢沉淀着。不要再去计较别人对自己怎么样,得与失永远都是平衡的。只是尽力做好自己,便觉快乐了!
8、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微拂的柳风,弱照的斜阳,隐约的花草,馨雅的微香,婉转的鸟鸣,低低的虫吟……这一切,来得那么的突然,一下子便呈现在你我之间;却又那么的自然,随着春天的深入人心,来得那么顺理成章。但是呵,我仍猜不透你海底针似的心。
9、与起句一样,词的结尾也非常要紧,往往是全篇的点睛之笔。结句要像勒住一匹狂奔的骏马一样,收束有力,又能发人深思,留有余味,所以词人们在结句上也特别下功夫,或以景结,或以情结,或以问结。
1.以景结。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断肠院落,一帘风絮”“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肠断处”以景结情,悠然而逝,含蓄蕴藉,最能展现词的婉约美气质。也有气魄雄大的词人,以崇高悲壮之景结束全篇,如李白《秦楼月》:“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气象雄浑,冠绝古今。吴文英的怀古词《八声甘州》结句:“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大气包举,壮阔苍茫。前人最推重“以景结情”的方式,如沈义父《乐府指迷》就很有代表性地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
2.以情结。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情语结句,多以真率激切取胜,切忌情感表达的轻浮直露。“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如此赤**的呼叫,哪里符合儒家的温柔敦厚诗教?许多老夫子深受刺激,当然嗤之以鼻。但现在看来,周大词人原来痴情得如此坦率可爱!
3.以问结。
“彬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问得柔情婉转,格外曲折动人。“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末一问,摧刚为柔,令无数英雄堕泪。
9、清明时节,万物苏醒,春意渐浓,是人们植树造林,栽瓜种豆的好时候。清明属于晚春,清明一过,便是谷雨,谷雨过后,便立夏了。虽是晚春时节,但此刻北方的春天,早晚和正午的温差还很大,阴凉地方的小草还有点睡眼惺忪,一些花树枝头的花骨朵还有点慵懒犯困呢。虽然气温还不稳定,但毕竟是季候到了,满眼的春色,满面的春风,还有温暖的阳光,逼着家家户户的男人和女人,大人和小孩,不由自主地迈出家门,扑向春情勃发的大自然。春天去野外踏青赏花,清明可以说是正当其时。此刻绿柳才黄,花开半合,草芽初露,春风荡漾,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花的香味和春的气息。这样的季节,无论结伙,还是单独,你尽管走出去。去公园,去野外,去泛舟,去登山,大口呼吸春天的气息,静静聆听花开的声音,看山岭背阴处残雪的消融,观小河溪流里浪花飞跳的情景。开心的笑,开心的玩,对着山林吟唱,向着旷野呼号。莫待“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别等“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10、酒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饮酒之风,历经数干年而不衰,早已凝聚成了雄浑的民族之酒魂。酒壮英雄胆,酒系挚友情。古往今来,每每壮士出征,忠良落魄,故人别离,都要以酒饯行。那“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迈;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咏叹,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情怀,无不道出了中国文人“有酒且长歌”的那种诗意呐喊!
中国是酒的王国,正是这个王国造就了中国文人的狂放气质。酒仙李白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众多诗篇,都凝聚着酒的魂魄,所以才有“会须一饮三百杯”、“醉坐雕鞍歌《落梅》”之类的仰天吟唱。翻开唐诗、宋词,与酒有关的绝句比比皆是,如:杜甫的“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孟浩然的“开筵面长圃,把酒话桑麻。”苏轼的“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晏殊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酒文化绵延二三千年而不坠,文人实在是支中坚力量。作家老舍也曾说过“文章为命酒为魂”。喝酒最妙的境界是微醺状态,一种昏昏然、飘飘然、陶陶然的醉眼蒙眬,但心是清醒的。俞平伯在谈到品酒的心得时说,辨别酒味的范畴约有两个:一、酒力,二、酒性。前者是醉的量度,后者是醉的趣味。从第一义说,我希望你既有志于酒,切不可一杯便醉,更不可惨淡了它,尤其不可只凭瓶上的签条,不辨嘴里的感觉。从第二义说,我希望你即使只喜欢喝一种酒,但其它酒味亦总应当遍尝一下,方才评论它们的好歹,固定你的嗜好。这是知味之言,更是知酒之言。
酒,煅造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文人正直、傲岸、狂放的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酒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我们在谈论酒文化的时候,不能只停留在美酒给予我们肉与灵的快感上面,而是要透过这种快感,在领悟酒的玄妙、感受酒的力量、洞悉酒的深邃、纵览酒的博大之后,去追寻酒与文化结晶后所形成的一种伟大的人文精神!
11、总觉得古代的人情感比现代人要丰富许多。一次离别,一阵感慨。生活中的每一种心情,都可以造就一段流传千古的美词佳句,连古代的男子,也都具有如女子那般婉约细腻的心思。
且看: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东坡的“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秦观的“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豪迈如李白,也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时候。
总是在寂寞的时候读唐诗,总是在寂寞的时候品宋词,如果唐诗宋词有一个主题,我想那应该是:寂寞。
旷达如东坡,悲壮如岳飞,豪迈如稼轩,他们的词里,也都不乏悲凉的味道。稼轩的“道晚正愁予,深山闻鹧鸪”可谓是把这种寂寞悲凉之感写到极至,而他们的悲凉,无外乎念远,追忆,壮志难酬。才华难识,抱负难展——他们只能在深山旷野中踱步,自嘲的同时感叹生不逢时,寂寞的同时感叹流年易逝——人生若白驹过隙,而瞬间鬓已星星矣。
这种人生如梦的寂寞和苍凉,谁躲得过呢?花开花落月圆月缺是人类***有的无常的悲慨,诗人们以自己敏锐,真纯的心灵去体会了那种***有的慨叹和寂寞。而将这种寂寞展示得淋漓尽致的,是唐诗宋词。我不能不赞扬它的美。千年飞逝,早已不见亡灵墓冢,而让我们百般品味爱不释手的,让我们情不自禁默念出口的,让我们带着满心萦绕的慨叹高声朗诵的,让我们在寂静的夜里默默品读,畅流出口犹如满室生香的,是那些美丽的词句,是千年前善感的诗人们或喜或悲或豪迈或寂寞的心情。
自古以来的诗人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关心世间万物,都保持着一颗敏锐善感的心灵,所以他们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大自然的风雨江山,花开花落,月圆月缺,夕阳残照,都能给他们很深的感触,使他们“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能比常人更加享受寂寞的时光。
寂寞是千古命题,无论是伟人,凡人,古人,今人,还是诗人,和我们常人,但有智慧的人会在寂寞中得出诗意的感触和深刻的见解。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像曹操这样一代英雄,当他对酒当歌时也会说出这样感慨悲凉的话来。还有晏殊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试想:可能是念远,或者伤春,待不久酒醒梦回,寻梦不得,内心的清冷正与射进深院的一抹残阳相映,这是何等的冷寂悲凉!
自古英雄多寂寞,而自古诗词也是寂寞的吧,它被一个寂寞的诗人在寂寞的时候吟出,寂寞地流传千古,被后人在寂寞的时候细细品味,惟有寂寞懂诗词,惟有诗词懂寂寞。
念远,伤春,追忆,相思,都离不开“寂寞”二字。
最寂寞不过英雄末路,不过美人迟暮,不过辗转反侧,不过物是人非,时过境迁……
13、酒与愁相连的诗句多的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杜甫《送六路侍御入朝》中有这样的句子:“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登高》中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中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李商隐《风雨》中有:“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在宋词中这样的句子,可以信手捡来,范仲淹是镇守边关的名将,酒也和着愁:“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张先《水调》:“午醉醒来愁未醒,数声持酒听。”晏殊:“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晏几道:“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在女诗人李清照笔下,表现得更细腻缠绵,《醉花阴》中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中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酒与愁这一对孪生兄弟在每朝第代的诗词中都没退隐过。
14、年轻的眼回望过去,到处是青寂的死灰,无有可司怀旧的片段,于是在心底暗生恨,那怎么会是我的从前?可待岁月叠加,抖落满身的沧桑,再回首旧日时光,尘埃里处处花开,一切是无法言说的好。这都是岁月带来的情感转变。
一个人在往事中散步,怀旧的情调里拉的都是轻音。“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世事一场大梦,惊起回头,繁华落尽,斜阳朗照,能记住的、想记住的还是当年的那个小院,那一份清澈如水的怀念。
本文作者(来源):晏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