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荀子不苟原文及翻译

荀子不苟原文及翻译

《荀子·不苟》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故怀负石而投河,是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入乎耳出乎口,钩有须,卵有毛,是说之难持者也,而惠施邓析能之。

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盗跖贪凶,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故曰: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诗云:既要有其物,又要得其时。此之谓也。

翻译:

君子对于行为,不以不正当的难能为可贵;对于学说,不以不正当的明察为宝贵;对于名声,不以不正当的流传为珍贵;只有行为、学说、名声符合了礼义才是宝贵的。所以怀里抱着石头而投河自杀,这是难以做到的行为,但申徒狄却能够这样做;然而君子并不推崇,是因为它不合礼义的中正之道。

高山和深渊高低相等,天和地高低一样,齐国、秦国相毗连,从耳朵中进去从嘴巴里出来,女人有胡须,蛋有羽毛,这些都是难以把握的学说,但惠施、邓析却能论证它们;然而君子并不赏识,是因为它们不合礼义的中正之道。

所以说:君子对于行为,不以不正当的难能为可贵;对于学说,不以不正当的明察为宝贵;对于名声,不以不正当的流传为珍贵;只有行为、学说、名声符合了礼义才是宝贵的。《诗》云:既要有其物,又要得其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荀子在《荀子·不苟》中讨论的主题:

1、荀子认为,君子处世应该坚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不屈不挠,始终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坚定。他指出,真正的君子并不是为了追求表面的荣誉和利益,而是为了实现自己内心的理想和信念。因此,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君子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不轻易妥协和屈服。

2、在《荀子·不苟》中,荀子通过各种事例和论述,强调了君子在言行举止、为人处世方面应该注重的一些重要方面。例如,他强调了君子应该以公心为重,不偏袒私人利益,不因私心而违背公义;他还强调了君子应该保持独立自主的个性,不随波逐流,不被世俗所左右。

3、《荀子·不苟》还探讨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荀子认为,小人常常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违背公义、损害他人,而君子则始终坚守道义和良知,不轻易妥协和违背原则。同时,荀子也指出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认为君子的行为会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社会进步,而小人的行为则会破坏社会秩序、阻碍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