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
作者:辛弃疾
秋江送别,集古句。
登山临水送将归。
悲莫悲兮生别离。
不用登临怨落晖。昔人非。
惟有年年秋雁飞。
注释:
1、不仅有《踏莎行》(进退存亡)集经句体,亦有此集诗句体,足见辛词体式多姿。首写秋江送别场景,用赋法。次写别后思念,融情入景,幽怨凄婉。
2、登山句:《楚辞九辩》: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3、悲莫句:《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4、不用句: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
5、昔人非:苏轼《陌上花》: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6、惟有句:李峤《汾阴行》: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
赏析: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百花园中,有不少集古人句子而成的诗词。它们虽是集古人句子而成,但作者给予了新的意境,使人读来熟悉而又陌生,自有一番情趣。
从现有文学史料看,我国最早的集句诗,始于晋代傅咸的《毛诗诗》,它是集《诗经》句子而成。后继者不乏其人。着名的如宋代王安石,晚年做了许多集句诗,有达百韵者。文天祥以集杜诗着称,达二百首。
集句词始于王安石。而后苏轼有《南乡子。集句》三首,且标出所集诗句的原作者。由于词是长短句,诗多五言七言的整齐句式,因此,集句词的数量就远不如集句诗多。辛弃疾的这首《忆王孙》在辛词中也是仅有的。从其内容看,大致也创作于他闲居江西上饶之时。
本词首句登山临水送将归,出于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辛弃疾用它点出送别之意。自从宋玉写了《九辩》之后,悲伤的感情与萧瑟的秋景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抒写悲秋的感情,也成为历代文人的一大传统。如欧阳修的《秋声赋》。
辛词既用《九辩》成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悲伤,也就不言而喻了。登山临水,也有跋山涉水依依惜别之情。悲莫悲兮生别离,见于屈原《九歌。少司命》,它的下句是乐莫乐兮新相知。从本句可以推知,辛弃疾所送别的是刚刚结识的知心朋友,因此悲莫悲兮,格外悲伤。中国文学史上屈宋并称,辛弃疾将宋玉和屈原的词句组合一起,不仅意思连贯,而且使人读起来分外有味,可以说集得巧。
不用登临怨落晖,这是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中的句子,这一联为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这里登临二字与登山临水相呼应。落日斜晖,暮色降临,朋友相聚,兴犹未尽,不觉又到了分手时刻;登临送别,能不使人分外伤感吗?为此,人们常常怨恨落晖无情。另一方面,日出日落,青山绿水,本是大自然的本来面目,又有什么值得让人怨恨呢?这句意似排遣,实为深沉的离别之恨。
昔人非一句,来自苏轼《陌上花》江山犹是昔人非的诗句。限于格律,用昔人非三字概括全句意思。江山犹是与不用怨落晖紧紧相承。昔人非一句寓意深刻,其中有多少世事更替、人情变幻!结句惟有年年秋雁飞,出自李峤《汾阴行》。《汾阴行》以汉武帝汾阴祭后土祠的盛况反衬眼前所见的凄凉。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可见,辛弃疾由送别写起,逐步扩大到人生感慨和当时朝政的失望之情。南宋偏安一隅,不思恢复北方沦陷的领土,故主张坚决抗金的辛弃疾,借此表示痛心之情。
这首词虽是集古句而成的,但写得如此深沉,并且转接自如,表现出辛弃疾不愧为南宋一代杰出词人。
李重元 忆王孙·春词《忆王孙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
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释:
1、萋萋:形容春草茂盛的样子。
2、王孙:这里指游子,行人。
3、杜宇:即杜鹃鸟,鸣声凄厉,好象在劝说行人不如归去。
翻译:
茂密的青草可使我想起久客不归的王孙。
杨柳树外楼阁高耸,她终日徒劳地伫望伤神。
杜鹃乌儿一声声啼叫,
悲凄的声音令人不忍听闻。
眼看又到了黄昏,
暮雨打得梨花凌落,深深闭紧闺门。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古老的主题:春愁闺怨。主要是写景,通过写景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意绪,那一份杏渺深微的情思是通过景色的转换而逐步加深的。开头展示的是一种开阔的伤心碧色: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闺中人的心也轻飏到天尽头了。柳外句点明思妇身居高楼之地,神驰柳外之遥,一个空字点染出思妇极度劳神远望而不见王孙归返的失落和她孤独寂寞,失魂落魄的空虚。杜宇句借杜鹃啼叫,以声传情。雨打句承杜宇,黄昏而下,写思妇怕闻杜鹃悲啼,怕见黄昏暮景,遂逼出深闭门的特定行为:藏于深闺,将杜鹃悲啼、黄昏暮景关在门外,正见其相思凄楚之难堪。读这首词,应当是回味大于思索,联想重于分析,这样可以得到比几句词的字面意义更多的东西。
辛弃疾 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
作者:辛弃疾
少年痛饮,
忆向吴江醒。
明月团团高树影,
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
人间直恁芬芳。
怕是秋天风露,
染教世界都香。
赏析:
这是辛弃疾闲居上饶时与他的朋友余叔良的一首唱和之词。余叔良其人情况不详。这首词题曰:忆吴江赏木樨。木樨,亦作木犀,桂花别名。辛弃疾咏桂花的词不少,如上首《太常引建康中秋》即是。
但这首词写得别有情趣,它不专门扣住桂花题材,而是能离开桂花本身,把自己的经历结合来写,意境更为开阔,感情更加亲切。
本词上片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四句,作者从自己的游踪引入桂花。少年时有个秋夜,在吴江痛饮醒来,看见一轮明月,中间映着团团的桂树影子;江边桂树,十里花香,飘散在烟波江上,倍添清冷之气:天上人间,都笼罩在桂香桂影之中。吴江即吴松江,在今苏州南部,西接太湖。辛弃疾年轻时游过吴江,所以他对此地颇为怀念。大概吴江两岸,当时桂花颇盛,所以他咏桂花便想起吴江之游。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两句,这里用团团来写桂树,水沉,香名,这里用指桂花馨香。词人借自己一次客中酒醒后看桂影、闻桂香的经历来写桂花,情调豪放,生动自然。
下片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数语,由写作者自己的经历,转到桂花本身。宫黄,指古代宫女以黄粉涂额,是一种淡妆,这里是指桂花。桂花体积小,宛如淡施宫黄,可是开在人间,竟然这样芳香。花小、色黄、香浓,正是桂花特征。这几句把桂花特征都写到,但着重写它的香味,抓住重点,与上片相呼应。
这首词意境优美,写桂花能抓住其特征,联想自然,用词简练,不愧为词中佳品。
杜甫 哀王孙《哀王孙》
作者: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腰下宝?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注释:
1、延秋门:唐宫苑西门;出此门,即由便桥渡渭水,自咸阳大道往马嵬。
2、九马两句:指玄宗快马打鞭,急于出奔,丢下李家骨肉而去。
3、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在洛阳称帝;
4、龙在野:指玄宗出奔在蜀。
5、朔方两句:指哥舒翰守潼关的河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大败事。
6、圣德句:后汉光武帝时,匈奴两分为南北,南单于(南匈奴王)遣使称臣。这里指肃宗即位后,回纥曾遣使结好,愿助唐平乱。
7、花门:花门山堡在居延海(在今甘肃)北三百里,是回纥骑兵驻地,故借以指回纥。
8、面:即梨面。古匈奴俗以割面流血,表示忠诚哀痛。
9、慎勿句:钱谦益云:当时降贼之臣必有为贼耳目,搜捕皇孙妃主以献奉者。所以这里这样说。狙:猕猴。因善伺伏攫食,比喻有人会暗中侦视。
10、五陵:长安有汉五陵,即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恰好玄宗以前的唐室也有五陵,即高祖献陵,太宗昭陵,高宗乾陵,中宗定陵,睿宗桥陵,施鸿保《读杜诗说》,以为此就唐五陵言,非借汉为比,亦非惜用字面。
11、佳气:指陵墓间郁郁葱葱之气,原是旧时堪舆家的风水之说。
12、无时无:意谓随时都有中兴的希望。
译文:
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
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哇哇。
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
吓得达官们,为避胡人逃离了家。
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
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驾。
有个少年,腰间佩带玉块和珊瑚,
可怜呵,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哑。
千问万问,总不肯说出自己姓名,
只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奴伢!
已经有一百多天,逃窜荆棘丛下,
身上无完肤,遍体是裂痕和伤疤。
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
龙种与布衣相比,自然来得高雅。
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
王孙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身架。
在十字路口,不敢与你长时交谈,
只能站立片刻,交代你重要的话。
昨天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
长安东边,来了很多骆驼和车马。
北方军队,一贯是交战的好身手,
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流水落花。
私下听说,皇上已把皇位传太子,
南单于派使拜服,圣德安定天下。
他们个个割面,请求雪耻上前线,
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缉拿。
多可怜呵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
五陵之气葱郁,大唐中兴有望呀!
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玄宗奔蜀,仅携贵妃姊妹几人,其余妃嫔、皇孙、公主皆不及逃走。七月安禄山部将孙孝哲攻陷长安,先后杀戮霍长公主以下百余人。诗中所指王孙,应是大难中的幸存者。
诗先追忆安史祸乱发生前的征兆;接着写明皇委弃王孙匆促出奔,王孙流落的痛苦;最后密告王孙内外的形势,叮咛王孙自珍,等待河山光复。
全诗写景写情,皆诗人所目睹耳闻,亲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荡人胸怀,叙事明净利索,语气真实亲切。写同情处见其神,写对话处见其情,写议论处见其真,写希望处见其切。杜诗之所以称诗史者,盖在于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