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变法成功的实践,商君卫鞅是最早全面系统实施变法的主导者,也是辅佐秦孝公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王朝打下最坚实根基的最核心人物。这个从卫国走出来的白衣飘飘的士子,一腔热血忠于理想,一世才学尽献大秦,一生荣辱任人评说。这是孙皓晖老师所著的《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中描述的卫鞅,他说从来没有一个银幕形象让我们这样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从来没有一个古典人物让我们这样心驰神往日夜难忘,从来没有这样一个英雄豪杰让我们这样扼腕叹息伤痛莫名,他就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商君”卫鞅。
作者孙皓晖是原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创作《大秦帝国》系列这套鸿篇巨制,从大学辞职,查阅大量史学资料,耗时16年完成,全面反映了从秦孝公到秦始皇7代君王如何一步步筑起大秦帝国根基至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封建王朝。黑色裂变这部就是以秦孝公及卫鞅合力打天下为主线,讲述变法二十年成功后收复河西、迁都咸阳、孝公封卫鞅商於之地成为“商君”的过程。
卫鞅是卫国人,名鞅,称公孙鞅(在当时,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君主的儿子称公子,孙子称公孙)。在战国时期,卫国是附属小国,连秦国都是被周边魏国、赵国、韩国等欺负的最弱七国之一,更何况小小的卫国,士子卫鞅学成下山后前往当时的大国魏国以求一展抱负,拜在公叔痤名下当一名中庶子,但公叔痤可是老奸巨猾,他看到了卫鞅的才干,忽近忽远的将其留在府上让他多年藉藉无名,打仗时却也带上他做参谋,多年来魏惠王始终没有注意到这块玉。卫鞅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倒也活的潇洒,悠闲淡定的做着魏国的一介布衣小吏。公元前362年少梁之战,秦献公被公子卬毒箭射中走到生命尽头,嬴渠梁(后来的继任者秦孝公)另辟蹊径擒贼先擒王,活捉了魏国的统兵大将军公叔痤,秦、魏两国均损失惨重。魏惠王在上将军庞涓的鼓动下对于救公叔丞相犹豫不决,卫鞅一介中庶子只身闯秦救恩师,由此揭开嬴渠梁与卫鞅的初次会面。嬴渠梁对小小中庶子的宏大战略眼光所震惊,卫鞅对嬴渠梁竟然放走杀父仇人的宽大胸襟心生敬佩,“青山松柏”缘份注定。
神经刀的魏惠王果然不听公叔痤临终前引荐卫鞅的建议,也自然不把前丞相对卫鞅流入别国必将对魏造成重大隐患的担忧当回事,任卫鞅在魏国为恩师守灵三年。彼时,二十一岁继位的秦孝公痛定思痛,势将带领秦国摆脱贫弱困境,青石板血刻“国耻”以警示赳赳老秦***赴国难,痛斥前朝数代昏君发出“求贤令”广招天下名士。正在游历各国、参与百家争鸣寻求法家理论得以施展的卫鞅被求贤令的真挚所感动,当即前往他日后奋斗牺牲的热土。在秦这片土地上,卫鞅有幸得到了此生最大的贵人秦孝公的毫无保留的全力支持进行变法,商君开始养成。
卫鞅有自己的“傲气”,在没有找到明君之前他宁愿平凡活在人世间潇洒自在,求贤令的言辞恳恳不足以让他完全相信秦孝公就是他的“青山”,经过三次试探后卫鞅与孝公彻谈三日三夜,“强秦九论”如同至尊宝典让孝公看到了秦的希望。惺惺相惜的君臣二人相见恨晚,眼含热泪的互许承诺:
“你我君臣相知,终我之世,绝不负君”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人生在世,友不在多,有一知己,幸矣足矣~~嬴渠梁与卫鞅这对史上最佳君臣CP正式出道。
卫鞅被封左庶长,带领心腹开启艰难变法之路。立法,先立信,“徙木立信”让老秦人正式见识到左庶长的威信。但,变法自古有之,成功者甚少,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根基,最后都遭到老士族的围剿而以失败告终,比如同时期的申不亥韩国变法失败。卫鞅,自知其中艰难险恶,于是与孝公约法三章:
第一、必须要有一批竭诚拥戴变法之士,居于枢要地位---于是,孝公一番布局为左庶长安排了左膀右臂景监与车英;
第二、真法不避权贵,新法一旦推行,举国违法是从。---这一条很要命,因为此,孝公与卫鞅产生过嫌隙甚至一度想要终止变法;因为此,卫鞅“无情”地在渭水河畔一次性处决七百名罪犯而血染渭水,“无情”地杀一儆百势要改变老秦人历来的私斗恶习而极大震怒了老族氏们;因为此,卫鞅依法处罚了年少不懂事的太子赢驷以及负有失职之责的嬴渠梁的哥哥赢虔,为卫鞅的惨死埋下伏笔。也是因为看到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兄长被自己的左庶长割掉了鼻子(被施以刈刑),孝公唯一一次想终止变法甚至要杀掉卫鞅。
第三、国君对变法主政大臣须深信不疑,不受挑拨,不受离间。这一条,对明君的考验最为严格,也是变法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而恰恰是这条,让我们看到了让卫鞅值得付出一生的秦孝公是何等伟大,纵使千难万难,纵使有过摇摆怀疑,但拥有强秦毕生大梦的孝公用自己的一生付出回报了卫鞅的粉身碎骨,为卫鞅扫除一切障碍坚定变法,甚至动用各种力量在自己生命即将结束时为卫鞅后半生保驾护航,不惜铲除老甘陇、不惜暗杀隐退二十年的亲哥哥(那可是他曾经至亲的哥哥啊,当年看到哥哥被卫鞅处罚甚至要杀掉卫鞅)、秘密安排心腹为卫鞅打造一座不受君王管控的城(如同孙悟空为唐僧画的保护圈)、甚至在登上函谷关对天感叹壮志未酬而身先死之时不管大秦姓何要将君位传给卫鞅……种种种种,多么伟大的人性光辉,多么感人至深的革命友谊。所以说,商鞅变法的成功,要归功于秦孝公与卫鞅的***同付出。
公元前339年,可以说是变法成功的标志年,“收复河西之地、迁都咸阳新城,乃我秦国百年以来之两大盛典”,卫鞅与秦孝公一起,在咸阳宫接受六国使臣来贺“大秦万岁、变法万岁、秦王万岁、商君万岁……”孝公将商於之地十三县封为卫鞅领地,封号商君,至此,商君养成,卫鞅由魏国中庶子辗转秦国历经左庶长、大良造、商君,登上人生巅峰。(所以,所谓的商鞅变法的讲法只是后来变法成功后由后人们冠以的称呼。)
在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下,战国时期姓和氏是不同的,姓是从母系社会传下来的代表一个家族的传承,进入父系社会后为了区分姓,往往按照社会等级以氏来表示,卫鞅姓公孙,名鞅,因为是卫国人所以也被称为卫鞅,至被封商君,氏就变成了商,所以称为商鞅。再比如秦国当家的姓赢,但司马迁在《史记》中并不称呼秦始皇为嬴政,而是以氏称呼其为赵政。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姓和氏就逐渐合一了。
变法,主要的依据就是《强秦九论》,据此从九个方面进行立法,并严格执行。
其一、《田论》。废井田、开阡陌、田地可买卖;
其二、《赋税论》。抛弃贡物无定数的旧税制,使农按田亩、工按作坊、商按交易进行纳税,逐渐积累成国富民强;
其三、《农爵论》。简而言之就是纳粮多贡献大的可获国家爵位,农民也可提高社会地位;
其四、《军功论》。废掉原有封号,以军功论行赏,极大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
其五、《郡县论》。取消老氏族的原有封地,设郡县两级官府,直辖于国府之下,奠定了中央集权的管理基础;
其六、《连坐论》。以十户为一甲,一人犯罪,知情不报,十户连坐,彻底根除老秦人的私斗恶习;
其七、《度量衡论》。统一秦国的长度、重量、容器标准;
其八、《官至论》。限定各级官吏定员与治权,杜绝政出私门;
其九、《齐俗论》。强制取缔愚蛮风习,如殉葬。
可以看出,商鞅变法涉及到国家治理到民风民俗的方方面面,法律严格但意义重大,为后来中国社会发展奠定了重大的法律基础及社会基础。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和不合理性,毕竟是根据2000多年前的社会现状而有针对性制定的法律,它的严格极大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力,也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革新。但,作为最早的系统化变法成功典范,变法在卫鞅的带领下书写了中华文明浓墨重彩的一笔,足够后人敬仰。
在看这部作品及电视剧的过程中,有太多感动的点让我热泪盈眶,这个“轴”到底的卫鞅,苦心变法辅佐孝公强大秦国,称霸天下在他们这一代是实现不了了,但二十年奠定的法的根基足以让后代明君们沿着这条光明大道坚持走下去实现称霸伟业。在秦孝公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同一年,失去了坚强盾护的商君,也知道自己二十多年的敌人终于要出手了,“泰山崩松柏枯”,他放弃了孝公临终前苦心为其打造的坚固堡垒,放弃了与白雪云游天地间的退休计划,放弃了最后一线生存的机会,却牢牢守住了法治的根基。他劝说孝公要法治而不是人治,改变了以前“若有违抗即刻处死”的人治方式而改为“若有违抗依法论处”,明知敌人一定会伺机报复他,但却说服了孝公暗杀敌人的非法行为,因为他们至少此刻并未做违法的事……他的悲壮赴死,是革命的损失,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在写到商君被车裂时,时值冬日窗外飘起大雪,孙皓晖老师驻笔站在窗前为这样一位悲壮的英雄泪流满面,终究是要有人牺牲才换得社会的进步。
商君,功高盖主 。失去了一生的挚友秦孝公的庇护后,曾经被他处罚过的继任者嬴驷,难以活在伟大的商君形象之下指点江山,他可以去死牢看望商君最后一眼,可以小心翼翼又真诚的请教商君如何铲除异己、治国理政,可以由心底敬佩这位革命的开创者,但他必须杀掉商君,商君也心甘情愿的为秦而死,世间已了无牵挂。
商君,***赴国难 。老秦人讲***赴国难,卫国出生的卫鞅,血液里流淌的是秦的气魄,赢虔的耻辱终究要报复,以老甘陇为首的老氏族们的多年隐忍终究要让他血债血偿,变法成功与否不需要看变法者的个人得失,社会法治的根基已经深入老秦人的骨髓中,这些心怀不轨的异己们,除掉商君并不能让秦国改名换姓,嬴驷在商君的布局下沿着变法的道路坚定走了下去,秦国统一六国的重要原因正在于此——自孝公起7代国君无一昏君,逐步打造起大秦帝国。
商君,任是无情也动 人。变法者商君,是一个彻底无情的变法主导者,司马迁说他“天气刻薄”(即使史学家,个人评价也会带有价值观属性),但如果不是这样一个无情的人,变法肯定不会成功,虽说历史不能假设,但众多史实可以佐证。民族与信仰的发展,都渗透了殉道者的鲜血,悲剧的力量正在于主人公有限的生命所体现出的人类精神的永恒价值。
商君是复杂的,但我看到的更多是那动人的光辉!
这应该是我写的耗时最久的读书笔记了,因为商君的分量太重,作为鞅粉总觉得还有很多未说尽的话,修修改改几个小时,致敬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