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观沧海是一首什么体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什么写景诗

观沧海是一首什么体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什么写景诗

东汉末年曹操的《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是一首四言乐府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原诗:

《观沧海》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释义: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赏析: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虽然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

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第一联:点明事由。“观”可谓诗眼,全诗正文就是描写由“观”而见到的景象。“以”,是连接“临碣石”与“观沧海”两个动词短语,连词,来的意思。

第二联:由上联末字“海”,引出本联首字“水”,再由水中的“山”说到“岛”,自然写出“山岛”一词。因为是山一般的“岛”,故用“竦峙”来形容。

第三联:由上联的“山岛”,写到岛上长满树木百草。出句的陈述对象高的“树木”用“丛生”来形容,写出树木林立的样子,对句的陈述对象矮的“百草”用“丰茂”来描写,也抓住了植被的特点。物象描写顺序由大到小。

第四联:这联的视角从上面的微观转到宏观,从大处着墨,写出登临碣石山的气候,沧海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仿佛可以让人想到诗人刚刚风卷残云般消灭乌桓势力的那种雄壮气势。

第五联:前面四联是写实,紧接四句写虚,写想象。作者根据生活体验,借助想象,写出了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两个“若”字写出了作者胸襟特别开阔,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第六联,尾声。这八言原本是配乐演唱时作为副歌的,一般跟作品的主体部分可以没有内容上的联系。但这里与正文作者抒发豪情的格调氛围还是很和谐的。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百度百科——观沧海 (曹操所著四言乐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