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苏轼随性的诗句

苏轼随性的诗句

公元1037年,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眉山。民间传说,就在这一年眉山一座原本郁郁葱葱的大山,不知为何花草凋零、树木枯萎。过去有一句话说,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人们借助这个传说,来寄托自己对苏东坡才华的仰慕。

林语堂曾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词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只要你读宋词,就会绕不开他。苏东坡是北宋文坛革新的杰出领袖,一改当时陈腐的文风,崇尚自然,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独具一格;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亦擅长文人画,尤擅长墨竹、怪石、枯木等。著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苏东坡出生于书香世家,在家庭影响和父母的熏陶下,苏东坡自幼聪敏好学。七岁知书,十岁能写文章,经常能够受到亲友的称赞。少年时期的苏东坡就”立志读尽人间书”,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抱负与积极进取的精神,以范滂为榜样。嘉佑元年,苏东坡参加科举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为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做,为了避嫌,而成为第二名。苏东坡曾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朝中大臣皆不知道此例出在何处,欧阳修问他出在哪里,苏东坡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东坡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认为他的文章将来必定可以独步天下。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东坡的名声越来越大。每当他有新作创作时,马上就会传遍京师。正当他要大展身手时,却传来母亲病故的噩耗,兄弟二人随父亲回乡奔丧。守丧期满后回京担任凤翔府签判,四年后还朝,任判登闻鼓院。公元1066年,苏洵病逝,兄弟二人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后,苏东坡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刚刚开始。苏东坡的师友包括赏识他的欧阳修,因反对变法,而被迫离京。已经不是当时所见的“平和世界”。苏东坡因反对变法实施的太过急切,而导致新党的排挤,此后苏东坡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贬谪漂泊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