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毕彩云的《鹧鸪天·庚午中秋》,原文如下:
谁使微云滓太空。清光到此转迷蒙。良宵长是人千里,乱绪难排酒一钟。
惊堕露,感西风。依稀烟树暗归鸿。芳怀缱绻凭栏意,魂在蓬山第几重。
一个月前,鄂州市诗词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胡念征先生发来短信,约我撰写一篇毕彩云田园诗词的评论。说实话,我虽然喜欢作诗填词,也写过一些宋词研究论文,但还从未写过当代诗词评论。且囿于个人闻见,我尚不认识毕彩云女士,也未读过其诗词作品,加上近来俗事缠身,一时之间,竟不知从何写起。延宕至今,方才动笔。拜读了几遍毕彩云女士的诗词,我感觉有如下三个方面值得一说。
一、题材广泛,主题深刻
毕彩云女士是辽宁葫芦岛市人,“老三届”毕业生。1968年到农村插队,十年后返城,当工人近二十年又遇下岗。虽然其人生之路极其坎坷曲折,但她下乡后即开始文学创作,至今笔耕不辍。在毕彩云女士的人生历程中,可谓“下乡下岗全经历,人在风云变幻中”(《七绝·回首三十年》)。但她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不断地同命运进行抗争,“下岗还能爬格子,伤心也要做诗人”(《客居韶关》其二),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长为一名“精神骄子”,著名诗人。
毕彩云女士的诗词,可以说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清刘熙载《艺概》),但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她的田园诗词。毕彩云女士田园诗词的题材十分广泛,据我粗略统计,有写农家小院、村中、小河、春雨、绿意等风光的,有写早耕、犁田、担水、挑粮等农事的,有写做鞋、纺线、补衣、推磨等家务的,有写漫步、观鸟、春游、秋兴等闲趣的……在毕彩云女士的笔下,“农村的田野土路、林木河流、石头堤坝、花鸟草虫……均可写入诗词”,而“农村景物是诗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是一辈子也写不完的没有尽头的素材”。(毕彩云《创作田园诗词的几点体会》)
毕彩云女士诗词中所写的田园风光,都是有感而发,寓之以情的。在组词《鹧鸪天·农村插队十年杂咏》中,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这种心情。其中一首写道:
挑担杂粮过小桥。微风轻摆女儿腰。风前有雨鸭还叫,雨后无风柳不摇。 风欲静,雨犹浇。饱经风雨试风骚。心中涌出新诗句,吟落梨花水上飘。
此词写在农村挑粮的劳动,一边走,一边吟诗,步子是轻快的,心情是轻松的。这里的“风雨”,是自然界的风雨,也包含着经风雨见世面,在风雨中历炼人生的意思。“吟落梨花水上飘”,画面优美,富于动感,堪称佳句。
二、格律严谨,技巧娴熟
我喜欢阅读和写作旧体诗词,一贯主张创作旧体诗词应当坚持“旧瓶装新酒”的基本原则。所谓“旧瓶”,盖指诗词的形式。我以为写作旧体诗词就应该遵守旧体诗词的格律、声韵等文体形式要求,诸如平仄、对仗、押韵、句式、节奏……等等,必须严格遵守,不可擅自改易,而以“创新”自诩。至于押韵,旧韵新韵可以自行选择。如此,方才是旧体诗词。如果不愿意遵守旧体诗词的格律要求,尽可以去写新体诗(自由诗),不必在题目上标注什么“七律”“五绝”“鹧鸪天”“沁园春”等名目。所谓“新酒”,则是指诗词的内容。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今天写旧体诗词,当然应该在诗词的题材、主题、思想和情感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毕竟现在的诗人词家不同于生活在数百年前的古人,我们写作旧体诗词当然应该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本着这个原则,我在阅读毕彩云女士的诗词作品时,是以挑剔的目光来看待它们的。然而让我失望的是,毕彩云女士的诗词在格律方面竟然毫无破绽,读完所能找到的作品,我没有挑出一点格律上的毛病。正如杨逸民先生所言:“毕女史工诗善词,炉火纯青。”(杨逸民《诗国彩云陈埭来》)
写作旧体诗词,除了必须坚持“旧瓶装新酒”的基本原则以外,还应当学习和借鉴古人创作诗词的各种艺术手法。毕彩云女士的诗词作品,无论是叙事、写景,还是抒情、言志,在创作时都能够以“艺术第一”为准的,“以逻辑思维选择景物、构思主题、表现形式、编排文字”,“并将其连结成一种意境,然后用形象思维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毕彩云《创作田园诗词的几点体会》)
毕彩云喜欢运用叠字摹声状物,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尤其是在她的词作中,更是如此。如:
闪闪微波,隐隐斜坡。忽听得、一曲清歌。家家院落,景致多多。(《行香子·乡村掠影》)
天地之间静静时。浸透芳菲,浸透樊篱。飘飘洒洒落长堤。点点如珠,细细如丝。(《一剪梅·春雨》)
悄悄飘来声细细,星星点点蒙蒙。(《临江仙·春雨》)
颗颗银露轻轻落,树也葱葱,水也溶溶。(《采桑子·雨后》)
捉柳衔青不想归,鸣声细细雨霏霏。(《七绝·小鸟》)
精灵也有深深怨,草木焉无脉脉情。(《七律·见自家门前喜鹊被射杀,痛极》)
炕头刺破纤纤指,灯下推开淡淡妆。(《七律·做棉鞋》)
这些词作运用叠字,或摹写物态,或描绘声音,或表达情感,音韵谐和,节奏感强,读来琅琅上口。
毕彩云女士的诗词还善于运用排比、顶真的手法来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如:
点点流云飞远处。飞向青溪,飞向青溪浦。飞向鸟儿声不住。声声欲断春归路。 草径弯弯常漫步。常忆桃花,常忆桃花女。常忆那人村里住。村村谁种相思树。(《蝶恋花·春之恋》)
未举杯时心已醉,醉时旧梦飘零。街灯盏盏照天明。碧空星寂寂,笑脸泪盈盈。 昨日阴云昨日雨,今朝雾霭初晴。依依不忍向归程。君心同此路,此路***嘤鸣。(《临江仙·无题》)
词中运用这种排比、顶真的句式,能使语句更加连贯,气势更加畅达,节奏感更加强烈。
三、语言流畅,风格清新
毕彩云女士的诗词,语言风格自然清新,疏朗明快。她的许多作品喜用口语,明白晓畅,不事雕琢,读来明白如话,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如她的《七律·做布鞋》诗:
忙得当时未掩门,抬头已是月黄昏。楼高怎比千层底,指破曾留一点痕。巧手穿针连世界,细心引线补乾坤。鞋如船队情如水,载我扬帆出小屯。
此诗中运用寻常的生活语言,描写诗人在农村夜晚做女红的情景。欣喜之情,满溢诗行,自然朴实,简洁明快。
毕彩云女士作为一位“精神骄子”,刻苦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甘愿入“诗牢”,作“诗囚”。她曾说过:“又发吟笺花两毛,贫穷也要试风骚。拼将秃笔年年写,苦伴孤灯夜夜熬。”(《打油诗》)正因为她对诗词的热爱如此执著,故我们读她的某些诗词,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濡染。如《鹧鸪天·庚午中秋》:
谁使微云滓太空。清光到此转迷蒙。良宵长是人千里,乱绪难排酒一钟。 惊堕露,感西风。依稀烟树暗归鸿。芳怀缱绻凭栏意,魂在蓬山第几重。
此词为中秋之夜望远怀人之作。然而,烟笼云遮,一片迷蒙,芳怀缱绻,乱绪难排。此词用语典雅,表现出毕彩云女士比较扎实的古典文学根基。
总之,读罢毕彩云女士的诗词,我感到正如她自己所言:“一首优秀的田园诗,就像一幅风光无限的水墨画、一曲荡涤心灵的时代之歌、一杯香气四溢的美酒、一件永不谢世的艺术瑰宝”,它能够“永驻在我们学习中、生活中、工作中、社会中”。(毕彩云《创作田园诗词的几点体会》)——这些,就是我阅读毕彩云女士的田园诗词所产生的基本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