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古诗佳句

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古诗佳句

1.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古诗有哪些

北陂杏花

(北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卜算子 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早梅(柳宗元)

(五律·景物)

(唐)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早梅(张谓)

(七律·景物)

(唐)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早梅(齐已)

(唐)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

望梅花

(唐 )和凝

春草全无消息,腊雪犹馀踪迹。

越岭寒枝香自拆,冷艳奇芳堪惜。

何事寿阳无处觅,吹入谁家横笛?

忆梅

(五绝)(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早梅

(唐)孟浩然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菊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一、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的诗句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的诗句很多,如下 石灰吟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意思是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用烈火焚烧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

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

梅花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作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王安石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借此诗之寒梅傲然绽放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卓尔不群,遗世独立的忠贞节操。 4. 瀑布联句 唐代: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译文: 溪流不辞辛苦,穿过千岩万壑来到山崖前,从远处看去,可以发现这溪流的源头在很高出; 但是小小的山沟怎么可能留的住他呢,他最终会流入大海化成汹涌的波涛。

5. 古剑篇 / 宝剑篇 唐代: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 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到昆吾的宝石被炼成宝剑,通红的炉火,剑锋上射出紫色的光焰? 良工巧匠们不知经过多少年的锻造冶炼,才铸出这把无双的宝剑名曰龙泉。

剑工自己也得意非凡地惊叹,锃亮得如雪如霜寒芒四闪。 像琉璃玉匣里吐出一朵白莲,剑柄上的金环是日月的光辉镀染。

此剑出世,正逢天下没有战争,好庆幸被君子佩带防身。 耀眼的剑芒像青蛇游动,鞘上的花纹如浮起绿色的龟鳞。

不只是游侠们见了十分珍爱,英难豪杰亦曾格外钟情。 为什么要一个劲儿地说它曾中途遭到抛弃,飘零沦落在荒凉的古狱旁边呢? 虽然被泥土掩埋不能发挥作用,但其赫赫剑气形成的不凡光焰仍然夜夜照亮了夜空。

3.托物言志的诗句

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诗,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如南宋故臣郑思肖的《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独立疏芳,自甘寂寞,不求虚荣,不屑与“百花”为伍。它坚持节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志趣未穷。这里的菊花具有了某种神韵,而菊花同时又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相对应的“百花”则是影射那些屈节仕元的故宋臣属。

诗三四两句化用朱淑贞“宁可抱头枝上老,不随黄叶舞西风”的诗句,精心刻画了菊花宁带着清香枯死枝头,决不向北风屈服飘零落地的顽强精神,绝好地体现其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这里的“北风”一语双关,字面上指大自然凛冽呼啸的北风,实际上隐喻来自北方的元朝统治者。他们虽凭借强大的武力灭亡了南宋,但去无法征服像诗人这样的孤臣义士。诗人以咏菊为题,运用拟人手法咏菊写人,通过赞美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如下面这首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同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关键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我们可以说,作者句句写石灰,正是句句写自己。

再者,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

如黄巢落第后所作的《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应的“百花”自然是喻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

诗的三、四两句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思想的深刻,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丽、意境的阔大,都可谓前无古人。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示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因此这首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有“奇”的特点,使人于诗作中读出抒情诗人的高大形象,精神为之一振,耳目为之一新。

4.运用托物言志的五言诗句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五代主题类别:托物言志题材:五言律诗韵类:ingㄧㄥ英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望岳

作者:杜甫 年代:唐五代主题类别:托物言志题材:五言古诗韵类:aoㄠ熬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名言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 释: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评 析: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青溪

作者:王维 年代:唐五代主题类别:托物言志题材:五言古诗韵类:iㄧ衣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 释:

1、逐:循、沿.

2、趣:同“趋”.

3、澹:安静.

评 析:

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

?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祥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吟来令人羡慕向往.

题李迪牡丹图

花后无语荒草肥,

焉知天外无惊雷?

囊括涯内群魔乱,

难忍鼠辈称强贼.

冲天一怒寒星落,

十万义士遥相随.

长驱直入九万里,

枪林弹雨夺金魁.

5.托物言志诗的名句 3个

诗歌鉴赏分类十二讲4:托物言志诗 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诗,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如南宋故臣郑思肖的《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独立疏芳,自甘寂寞,不求虚荣,不屑与“百花”为伍。

它坚持节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志趣未穷。这里的菊花具有了某种神韵,而菊花同时又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相对应的“百花”则是影射那些屈节仕元的故宋臣属。

诗三四两句化用朱淑贞“宁可抱头枝上老,不随黄叶舞西风”的诗句,精心刻画了菊花宁带着清香枯死枝头,决不向北风屈服飘零落地的顽强精神,绝好地体现其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这里的“北风”一语双关,字面上指大自然凛冽呼啸的北风,实际上隐喻来自北方的元朝统治者。

他们虽凭借强大的武力灭亡了南宋,但去无法征服像诗人这样的孤臣义士。诗人以咏菊为题,运用拟人手法咏菊写人,通过赞美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如下面这首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

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

同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

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关键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我们可以说,作者句句写石灰,正是句句写自己。

再者,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

如黄巢落第后所作的《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应的“百花”自然是喻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

诗的三、四两句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

思想的深刻,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丽、意境的阔大,都可谓前无古人。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示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

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因此这首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有“奇”的特点,使人于诗作中读出抒情诗人的高大形象,精神为之一振,耳目为之一新。

(转引洪方煜先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