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医疗设施不发达,药物种类少,这使得古人更加注意 养生 。一些善于 养生 的文人墨客,常把 养生 之道寓于诗联之中。这些诗联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实为不可多得的佳句。如能常读多记,并身体力行,则对身心大有益处。
诗词歌赋蕴藏 养生 “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是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像白居易、陆游、袁枚等“文坛寿星”不仅才情横溢,而且精通医道,很多 养生 之道就散落在他们的诗词歌赋之中,成为历代文人争相效仿的对象。
“ 食惟半饱无兼时,酒至三分莫过频 。”这是《寿世保元》中所载一首七律诗。告诫人们要限制饮食,不宜过饱,更不可暴饮暴食。可适量饮酒,但杜绝酗酒。
中医讲求晚餐要少吃一些,不然会影响到身体 健康 ,达到七分饱即可。如果晚上吃得过多,就会导致血压的升高,增加了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酗酒的危害更大了,长期酗酒人体的肝脏功能容易下降,甚至会引发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等严重疾病。
“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饱食即卧,乃生百病”等等都是告诉我们吃饭不宜过饱,喝酒不宜过多。
“ 花村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陆游的《午梦》告诉我们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中医在很早的时候,就认识到了睡眠对人体的重要性,很多 养生 理论一直强调"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
睡眠的作用有补充人体的能量,增强自身抵抗力,促进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使人体得到充分的休息等。睡眠对于保护人的心理 健康 与维护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极其重要。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劳作"是中国古代 养生 理论的黄金标准。
“ 主人劝我洗足眼,倒床不复闻钟鼓 ”。这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诗句,它阐明了睡前足浴利于 养生 的道理。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衰老是从脚先开始的,经常足浴,不但能刺激神经末梢,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延缓大脑衰老,而且可以促进体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消除疲劳,促进睡眠,益寿延年。
“ 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总结概括他的 养生 经验,用寥寥十四个字记录了他的 养生 之道。
只有吃清淡饭菜、饮天然水,才能使人身心 健康 、延年益寿。经常吃油腻的食物,会使体重快速的增长,从而出现肥胖的现象。一胖百病生,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塞等富贵病就会随之而来。还易患心脏病、脑中风。
饮食清淡会降低身体的负担、预防疾病、缓解便秘促排毒等。
“ 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陆游以木梳梳头作为他的 养生 之道。
我国自古就有“发宜常梳”的健身之道。现代医学证实,梳发对头部能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并刺激头部皮肤血液循环,利于头部的营养代谢。
所以,经常梳头不仅有益于牢固发根,防止脱发,而且对于神经衰弱、神经性头痛、动脉硬化、脑血栓等疾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中老年 养生 ,还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 健康 ,人老并不可怕,怕的是心老。
“ 始知年与貌,哀盛随忧乐,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 养生 之道。
白居易,生逄乱世,饱受折磨,致使他病痛缠身,到了不惑之年,方知“不得长欢乐”是“人生不满百”的原因,从而开始注意情志 养生 ,逐渐变成了真正的“乐天派”人物。这首诗就体现了诗人正确对待老与病的正确观念。
“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是人体对外界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的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就会损害到具体的器官,如“怒伤肝”、“喜伤心”、 “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此时“七情”就会成为致病因素。
因此保持豁达的心胸、乐观的情绪、积极的人生态度是 养生 的第一要义。
养生 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它包括中医学、营养学、运动学等等。
古人条件简陋,缺乏保健品,医疗用具,所以他们悟出了一套简单却行之有效的 养生 之方,寄于诗词之中。
其实只要有规律的作息,饮食清淡,保持充足的睡眠,心情愉快,就是最好的 养生 之道。
多读诗词也是很好的 养生 方法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