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鹿柴古诗词

鹿柴古诗词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鹿柴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鹿柴古诗词1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韵译: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评析: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

 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

 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

 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鹿柴古诗词2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

 细读慢品诗人王维“鹿柴”的诗句后,我眼前浮现出山林动人的场景,强烈感受到自然界中“静”与“动”的和谐之美。你看:

 鹿柴附近的空旷山林中,空气清新,宁静幽深,浓密大树层层遮掩,看不见人的踪迹,只听见有人轻轻的说话声。傍晚时分,夕阳透过浓密树叶照进了这幽静森林,斑驳陆离、星星点点,有一束阳光反射后照在碧绿湿润的青苔上,极缓慢地移动着。

 远景是空山陪衬下的人语,近景是青苔陪衬下的夕阳。有动有静,静是主基调,动虽然轻微,却显得突出。静陪衬了动,动反衬了静,静更显宁静,动更显灵动。动与静的互相陪衬就是和谐之美。

 绿叶陪衬红花,绿更绿、红更红,美不胜收,也是一种和谐之美。

 宁静的课堂,学生聚精会神、主动思考,老师循循善诱、娓娓动听,知识和智慧在师生之间静静地流淌,仍是静与动的和谐之美。

 我赞美和谐之美,我欣赏和谐之美。

 鹿柴古诗词3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1.鹿柴:地名。柴,一作“寨”。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为区落,叫柴;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2.空: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3.但:只。

 4.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日光。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辋川集》中的一首。诗中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

 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不见人”三字,将“空”具体化。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无声。“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响过以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

 三、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猛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辋川集》中的作品,大多着力描写自然景色的静美境界,前人认为这些诗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绝。这反映了王维晚年对现实冷漠的消极思想,但这些诗“诗中有画”的表现手法却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