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赞美竹子的诗歌或散文

赞美竹子的诗歌或散文

一、《竹石》

作者:清代郑板桥

1、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翻译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3、表达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

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

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

“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二、《咏竹》

作者:宋代王安石

1、原文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2、翻译

人们爱竹直而有节,且生来清瘦,更赞美它越老越坚硬、刚强。竹子曾与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润,最终则伴随松柏傲然挺立于结冰凝霜的寒冬。

3、表达情感

诗的头两句赞扬了竹的不可毁其节的刚正,后二句又指竹勇于同大自然的各种考验相抗,不怕风吹雨打,不怕霜煎雪熬,这首诗作将作者百折不挠的气概与宏伟博大的抱负跃然纸上。

三、《竹》

作者:唐代李贺

1、原文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2、翻译

映入水中,纹光闪动,当空抽长,绿影增春。

晶莹的露珠点缀笋径,苍翠的苔藓满布竹根。

剖竹织竹承藉美人香汗,制成渔竿能够钓起锦鳞。

为了制作三梁冠,一节竹子也被奉敬给王孙。

3、表达情感

这是一首吟咏竹子的五言律诗,但它与一般泛咏景物之作不同,名为咏竹而实有所指,意在托物言志,以竹之劲节挺秀,抒写一己之宏愿。

四、《西江月·咏竹》

作者:当代左水河

1、原文

翠叶拂云戏笑,亮节穿木直腰。

凌霜傲雪玉身姣,日日清新俊俏。

且伴寒松吟啸,何须闹市争娇。

清泉起韵伴笛箫,尽是虚心雅调。

2、翻译

山竹劲节光亮、竿身圆长挺立,超越身边龄长干粗的大树顶部,直上云霄;竹梢犹如人的大手轻轻拂摸着游云,绿叶在微风中摇摆而沙沙作响,犹如一群打闹孩子的嬉笑声。

暑去寒来,翠竹历尽了风风雨雨,秋霜冬雪,但那碧玉般的体态,美丽的容貌依然娇美;一年四季中,天天英俊潇洒,举止高雅,漂亮而惹人喜欢。

偏居的山竹,闲适自在,悠然自得,常常与“岁寒三友”(松梅竹)中的寒松迎风长啸,高歌吟咏;又何需要去留恋城中的闹市,在众人面前争娇争宠呢?

当其前后左右的群泉鸣唱的时候,山竹很高兴地借风作和(hè),奏响自己如笛如箫,旋律起伏的音韵;那声声尽是虚心雅调,让人如痴如醉。

3、表达情感

作品以生动的笔触,拟人的艺术手法,描写了翠竹直腰挺立于深山,不惧风霜雪雨,四季清新俊俏、拂云戏笑的美乐形象,表达了其虚心雅趣、宁伴寒松吟啸,不恋闹市争娇,乐于与群泉***欢娱的志趣。

由此反应了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宁可隐居山林,决不屈服于不良势力,或不争名夺利的精神境界,及其谦虚谨慎,与人民大众同甘苦、***欢乐的思想品德。

同时,借物寄情,托物言志,启示人们不要过多地争名逐利,要洁身自好,挺直腰杆、虚心做事待人,在清心寡欲之中而赢取成功和幸福,也表达了词人处世的一种个人情怀。

五、《新竹》

作者:清代郑板桥

1、原文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2、翻译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3、表达情感

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