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一、 山水田园诗 知识梳理 ? 概念: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有限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 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代表诗人:南朝的谢灵运;东晋的陶渊明。盛唐时山水田园式的创作代表人物有王维、 孟浩然、李白、杜甫,宋代有范成大等。 ? 思想内容: ? 厌弃官场黑暗,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 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 描写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大自然 ? 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 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 ? 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 揭露封建剥削。 ? 艺术特色: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 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 盛唐山水田园诗总体特点:风格清新、韵致高远、神韵天成。 艺术手法: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情与景;写景技巧。 此类诗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墟里、桑麻、南亩、五柳、明月、 渔歌等。 ? 课堂练习 ?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来看,表达了诗人什么 样的情感?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这首曲子可谓“曲中有画”,视野开阔。除重点写“晴岚”外还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在曲 中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提示:除重点写“晴岚”外还写了花村、草店、晚霞、山色等景色;这些景色的作用是***同构 成了一幅色彩绚丽、景色优美、恬静清新的“山市晴岚”(山间暮景)图。这幅画面体现了作 者恬淡平和、向往宁静的生活心态。 二、咏物言志诗 知识梳理 ? 概念: 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于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 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 思想内容: 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愿望;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表达时光流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表明心迹,表达对某种节操的坚守;表达对时事难测,对某种丑陋现象的抨击。 ? 艺术特点: ? 意象: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即单纯与丰富的统一; ? 从构思看,善于寄托、巧于立意,“如水中盐,密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无味”(钱钟书语)物我相融,托物寄意,借以自我写照; ? 表达技巧主要有: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等; ? 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物象为题,借助物象的组合而成的景象表达情感; ? 考查重点: 把握咏物言志诗咏物“取神韵,略形貌”的特征;理解、分析“物与志”的“契合点”;鉴赏咏物言志诗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课堂练习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答(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答(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词,试分析词中是如何刻画桂花的形象特征并表达作者的志向的? 参考答案 提示: 1、首句形神兼备地直接描绘出桂花的独特风韵:外表并不艳丽,但体性温柔、香留天地;第二句作者直接议论,强调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突出桂花色淡香浓、迹远品高,冠绝群花;下片先借梅和菊来侧面烘托桂花“冠中秋”;然后借对先贤屈原遍赞群花、唯独没提及桂花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爱。经过层层议论,“情疏迹远”但品格高洁的桂花形象就鲜明而突出了。 2、作者借咏颂桂花来表现自己对这种“情疏迹远”但香浓品高的品格的真爱和赏识,这也是 作者对这种独特高尚的理想人格的追求。 三、边塞征战诗 知识梳理 ? 概念: 边塞诗派指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以及战争的诗歌,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 王昌龄、李益等。 边塞诗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初唐——愤怒与沉郁;盛唐——雄浑与自豪;中唐——苍 凉与幽怨;晚唐——萧飒与悲苦,先后承接。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 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 思想内容: 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 (《塞 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表达山河沦丧的痛苦 及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思念家乡亲 人、归家无望的哀痛;(《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 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奇丽壮阔的边塞风光及民族风情、民族交往;讽刺并劝谏 拓土开边、穷兵黜武的统治者。怨而不怒、悲而能壮,主旋律是爱国主义。同时思想感 情复杂而又矛盾,有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穷兵黜 武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艺术特点: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 形式标志: 题目中多出现“塞”、 “征”、 “军”等字眼; 也有用乐府旧题的, 如 《凉州词》 、 《征人怨》、《关山月》、《从军行》等; ? 常见意象有:景物有:大漠、关山、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 雁飞、箭飞、马走;用品及乐器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胡笳、琵琶、羌笛等;地名和民族名有:碛、西、轮台、夜郎, 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等等; 语言风格:雄壮豪迈,崇高壮美,委婉清丽,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等各个方面。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 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 戍边将士不得归家的怨恨之情 2、 赏析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对于这首诗,很多人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但清人施补华评 论后两句时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便妙,在学人领悟”。你认为呢? 参考答案 提示: 一、我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理由:前两句描摹征人们开怀 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实则为后两句抒情做铺垫,长年征战,借酒浇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 战死沙场。这种豪迈而悲壮的情调,在酒酣半醒之时,也就流露出那种对战争的不满和厌倦。 ? 二、我认为施补华的评论颇有道理。理由: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 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 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 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并 表达了为国征战、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 四、 怀古咏史诗 知识梳理 ? 概念: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临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 身世***鸣,或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的诗作。 ? 思想内容: ? 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世事沧桑,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自然永恒 ? 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 借古人遭遇来类比自己的境遇,或抒写怀才不遇之叹,或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 对历史做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 艺术特点: 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借古喻今、借人喻己、咏史抒怀、今昔对比、侧面烘托、即景抒 怀、用典抒情言志等。 ? 考查重点: 诗中所咏的史实及人物的理解; 诗人借史的用意及思想感情; 诗作艺术手法对刻画形象、 表达主旨思想的作用。 [双调]拨不断·叹世 马致远 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 咏史讽今是马致远散曲的一大特色。说说这首曲子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叹世情坏。 参考答案 提示:1、借古讽今;2、今昔对照;3、直抒胸臆。这首小令以前朝历史为见证, 否定功名霸业,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答: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 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 满腹愁绪。《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 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 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