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意思是人若心中有他人,即使天各一方,用诚信也可以架筑彼此的友谊桥梁。
“忠为衣兮信为裳”一句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中和乐九章》是一组由九首七言歌行的长诗,据说是卢照邻在长安任职期间为配合音乐演奏而写的。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的作者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有多种说法。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
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尽管《中和乐九章》并非卢照邻的代表作,但这段文字仍然被广为传颂,足见其感染力之强。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的分析如下:
这段诗句中的“忠”和“信”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忠”指的是忠诚、尽责、不懈怠,“信”则表示诚实、信任、可靠。而“衣”和“裳”在古代文献中常常被用来指代人的品格和德行。
在这里,“忠为衣兮信为裳”表达的是一个人以忠诚和信任作为他的主要品质,这两者是他最重要的特征。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坚守道德原则、忠诚于国家、人民、事业的人。
这些人即使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也始终如一,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也是我们今天仍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