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长相思的作者介绍一下?

长相思的作者介绍一下?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诗人,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今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履道理私第,葬香山,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长相思 白居易

[编辑本段]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

汴水与泗水是古代淮河下游两条最大的支流,也是古代我国两道南北大动脉。如今,这两条河流已成为宿迁市的“文物”和“市宝”。瓜洲:在江苏扬州市南长江北岸。瓜洲本为江中沙洲,沙渐长,状如瓜字。吴山:在浙江杭州,春秋时为吴国南界.

这首词到底为谁而作,白坛上也有许多说法,如:樊素、柳枝。但更倾向于樊素。“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樊素、小蛮是白的两个家伎。白29岁时,以第四名及进士第时买下的。樊素善歌《杨柳枝》,因又名柳枝。因为种种原因,樊素自求离去,白氏在<别柳枝》绝句中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可见作者对于樊氏的离去十分伤感。

[赏析]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但同样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还是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于是就在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到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与不过是个空想,无奈啊,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只能倚楼而望,回忆昔日的欢乐,来遣散心中的郁闷罢了。 可大家想一想“月明人倚楼”,想象皓月当空、独自倚楼远望这样一幅画面,是怎样的意境啊。

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更加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

这篇作品是中唐时期比较正规成熟的词作。形式虽然短小,但它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月明人倚楼”,想象皓月当空、独自倚楼远望这样一幅画面,觉得更有意境。

“长相思”为词牌名,但本词内容与此密切相关。词分上下两阕,格律和字数一样。每阕四句,押平声韵。

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下阕直接抒写情怀,因所思之人没有回来,只得在这月明之夜,独倚高楼。

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心弦。

<<长相思>> 陈东甫

[编辑本段]

花深深。柳阴阴。度柳穿花觅信音。君心负妾心。

怨鸣琴。恨孤衾。钿誓钗盟何处寻?当初谁料今。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弃妇的怨词。

“花深深。柳阴阴。”起笔用联绵辞深深、阴阴,将春花杨柳之繁盛写出。初读时,可能会以为这真是描绘大自然之春光。其实不然。“度柳穿花觅信音。”原来,花柳皆为喻象,喻指两情欢娱的世界。此句,写女主人公寻觅其情人的经历。觅字下得贴当,与花深深柳阴阴相呼应,则浮花浪柳之妖冶繁盛可知。女子终于明白:“君心负妾心。”情人已背信弃义。由此可以想见女子肝肠之寸断。

“怨鸣琴。恨孤衾。”这两句写尽女子被弃后的凄凉幽怨之味。无穷永昼,唯有寄孤愤于鸣琴。漫漫长夜,终是辗转反侧于孤衾。琴、衾,是当日情好欢乐之见证,竟成为一场悲剧之象征,触物伤心,如此日月,人何以堪?词句极短,而酸楚无限。“钿誓钗盟何处寻。”寻字,与上片之觅字,道尽女子的失落感与不甘心,皆见性情语。追怀当日山盟海誓,信誓旦旦,只因为相信“但教心似金钿坚”,如今全已幻灭。寻寻觅觅惝怳迷离,遂托出女子全部痴情。“当初谁料今。”上句是旧情之回澜,结句则是返转回来,从痴迷而悔悟。弃妇心澜汹涌,千回百折,终难平息,是在意内言外。

词人对弃妇抱同情之感,设身处地为其作词,难能可贵。此词纯为女子声口,明白如话,如诉如泣,故能感染人。篇幅短小,言辞简练,却淋漓尽致地展示出爱情悲剧女子痴情,故富于含蕴。

长相思 林逋

[编辑本段]

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林逋词作鉴赏

此词采用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以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和清新优美的语言,托为一个女子声口,抒写了她因爱情生活受到破坏,被迫与心上人江边诀别的悲怀。

上片起首两句,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钱塘江两岸山明水秀的江南胜景。接下来两句,以拟人化手法移情寄怨,借青山无情反衬离人有恨,深切道出了有情人诀别时的痛苦。

过片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写行者与送者。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结拍两句含蓄点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并以分别后的一江恨水抒写有情人的离情别绪。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不知是什么强暴的力量,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这两句以景语作结,创造出一个隽永空茫、余味无穷的艺境。

长相思 晏几道

[编辑本段]

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晏几道词作鉴赏

此词纯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长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见才得终了相思之情;下片言由于不得相见,相思之情无处诉说,以浅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衬自己一往而情深。

词的上片,一气流出,情溢乎辞,不加修饰。“若问”两句,自问自答,痴人痴语。要说“相见”是解决“相思”的唯一办法,这纯是痴语,痴心,可是,小晏却认认真真地把它说了出来,正是如黄庭坚《小山词序》所云“其痴亦自绝人”。结句非同凡响,抒写了比相思不相见更大的悲哀。

“说似谁”,犹言说与谁、向谁说。纵使把相思之情说了出来,那浅情的人儿终是不能体会。浅情是深情的对面,多情的小晏却总是碰到那样的人,可是,当那人交暂情浅,别后又杳无音信,辜负了自己的刻骨相思时,词人依然是一往情深,不疑不恨,只是独自伤心而已。下片四句,以“浅情人”反衬小晏相思苦恋之情。

此词为作者词中别调,语极浅近,情极深挚,朴直中自饶婉曲之致,缠绵往复,姿态多变,回肠荡气,音节尤美。

舞剧----长相思

[编辑本段]

剧情介绍

序秦陵邂逅

唐天宝年间,骊山北麓秦始皇陵。晁衡(日本来华友人)、李白相邀采风,搜求中华文物,与一白衣少年邂逅相逢。少年与晁衡以地震仪及日本折扇互赠。

第一场曲江春晖

三月三日,长安曲江池畔。仕子百姓沿古代风习,踏青流饮,***舞《赤白桃李花》。是日,李白、晁衡联袂游春,赋诗会友。柳青娘与晁衡会晤,出示折扇,原是秦陵相识的白衣少年。二人诗文酬和,彼此倾慕。李白即席赋《白苎辞》以为祝贺。

第二场中元思乡

数年后,长安晁衡官邸。柳青娘与晁衡缔结良缘,积极赞助丈夫研习中华文化。晁衡集入唐数十年之所学,撰《大唐胜览》百卷。七月十五日,为中、日民间怀亲祭祖的中元节。适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藤原清河抵长安。晁衡思乡心切,欲与藤原氏同返故国,作《思乡》诗抒其愿。

第三场含元盛会

玄宗皇帝于大明宫以乐舞款待藤原清河大使,藤原以《扶桑扇舞》奉献。柳青娘携晁衡《思乡》诗晋见玄宗,请求恩准晁衡回国。

八月十五日,玄宗皇帝于含元殿前的丹凤楼宴会各国使节,欢送日使回国,命表演《霓裳羽衣舞》、《剑器》、《秦王破阵乐》,与各国朋友***度佳节,作诗《送日本使》予藤原,钦命晁衡为大唐奉还使,东渡日本。

第四场灞柳情深

灞水桥头,浣纱村姑和乡亲们欢送自愿去日本的工匠、农艺师。村妇依古风,舞《折杨柳》送亲人远行。晁衡赋诗《衔命还国作》并赠剑予挚友李白。柳青娘不顾航海艰险,毅然别离幼子晁英,同晁衡联袂东渡。

第五场海岛喋血

使船在海上骤遇风暴,中日两国水手、官兵同舟***济,患难相扶。船漂流至中南半岛,触礁沉没,又遭海匪袭击,死伤殆尽,两国难友拼死搏斗,血染滩头。

第六场神驰奈良

李白得知晁衡等遇难噩耗,悲恸欲绝,作中日友好之千古绝唱《哭晁卿衡》。海岛遇险,青娘罹难,晁衡遇救生还,复归长安。八月中秋,皓月当空,晁衡怀念青娘,思恋祖国,夜不成寐,神驰奈良……晁衡振奋精神,重修散佚的《大唐胜览》,以遂交流中日文化、报效祖国的宿愿。

尾声耿光千叶

灞水桥头,青年晁英告别老父晁衡,偕同又一代自愿东渡的和尚、工匠、技师、学生赴日,谱写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诗章。舞剧《长相思》涉及的三首诗送日本使唐玄宗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涨海宽秋月,归帆駃夕飙。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衔命还国作〔日本〕阿倍仲麻吕(晁衡)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演出单位: 陕西省歌舞团

创作者编剧:卫天西、李晓白、康正愿、吕冰。编舞导演:卫天西、张曼石、康正愿、张勇、宫定远。作曲:吕冰。打击乐设计:安志顺。舞美设计:蔡恬(布景),赵翔(服装),樊林(道具),张亚春(灯光),李金保(化妆),蔡小鹤(效果)。

演出者主要演员:武世民、赵长水(饰阿倍仲麻吕即晁衡A、B),胡杰、郑凯、呼延芬(饰柳青娘A、B、),任远、骆志刚(饰李白A、B),张永春(饰唐玄宗),邱枫(饰芸娘),毛飞(饰藤原清河大使),张洋(饰晁英幼年),张先(饰晁英青年)。乐队:陕西省歌舞团民乐队。伴唱:本团合唱队。领唱:杨巧、张秀珍、车凯、张东方。指挥:杨洁明。

评论撷萃

评论撷萃评舞剧《长相思》的艺术特色曲子瑜

《长相思》的编导们搜集了大量的文字记载、诗歌、陶俑、石雕、壁画,考证它们的形态,模拟它们的舞姿,研究它们各个造型之间连接过渡的舞蹈方式,创作、设计符合唐代社会生活的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舞蹈形式。这是多么艰苦而有意义的艺术劳动呵!我们可以看到《秦王破阵乐》、《剑器》、《霓裳羽衣舞》、《白纻舞》。唐代著名乐舞***达十个舞段,这是何等艰巨细致的工程啊!这些舞蹈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舞蹈的场次中,而是有机地糅合在戏剧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发展之中,使我们看到八世纪的唐代社会风貌和生活脉搏的跳动。

《长相思》的作者,主要用唐代舞蹈的语汇、舞姿、造型、组合,适当地吸收了中国戏曲舞蹈和芭蕾舞蹈的少量技术、动作,比较成功地塑造了柳青娘这个感人的艺术形象。

对民族遗产的继承、改造、发展,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首先要有对传统的“孝子”精神,尽可能完整地继承下来,但又要有勇气批判它、改造它、发展它。继承和发展都是手段,目的还是古为今用。(摘自《群众歌舞》1981年第4期)

长相思 李白

[编辑本段]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象这首《长相思》,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显然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此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

诗大致可分两段。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所以王夫之赞此诗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唐诗评选》)

长相思·其二

[编辑本段]

作者:李白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注解:

1、赵瑟:相传古代赵国的人善弹瑟。瑟:弦乐器。

2、凤凰柱:或是瑟柱上雕饰凤凰形状。

3、蜀琴句:旧注谓蜀琴与司马相如琴挑故事有关。按:鲍照有“蜀琴抽白雪”句。

白居易也有“蜀琴安膝上,周易在床头”句。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王

琦注云:“蜀中桐木宜为乐器,故曰蜀桐。”蜀桐实即蜀琴。似古人诗中常以蜀

琴喻佳琴,恐与司马相如、卓文君事无关。鸳鸯弦也只是为了强对凤凰柱。

韵译:

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

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

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

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

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

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

忆情郎呵、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

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

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

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

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

评析:

这两首诗,都是诉述相思之苦。

其二,以春花春风起兴,写女思男。望月怀思,抚琴寄情,忆君怀君,悱恻缠

绵。真有“人比黄花瘦”之叹。

这两首诗,在李太白诗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所写时地迥异,格调也

截然不同,实为风马牛不相及。但蘅塘退士辑为先后,看起来似乎是一对男女,天各

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实不然。

长相思·雨 万俟咏

[编辑本段]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

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

空阶滴到明。

[注释]

1.一更更: 一遍遍报时的更鼓声.

2.道: 知.

3.阶: 台阶.

[评析]

这首小令抒写孤客听雨愁思。上片着重渲染雨夜的孤寂气氛;下片直抒愁怀。通篇写雨而不出“雨”字。

长相思 纳兰性德

[编辑本段]

清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翻译

走过一条山路,走过一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

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赏析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

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身向榆关(这里

借指山海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

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

;“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

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

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可正是由于这

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

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丈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

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

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

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

,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从“夜深千丈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

”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

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李煜——长相思

[编辑本段]

(一)"一重山,两重山"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1.烟水:烟雾迷蒙的水面.

2.鞠花:菊花.鞠通菊.

3.塞雁:边塞的大雁.

这是一首秋怨词.一题邓肃作.若为李词,当属中期作品.

上片从山起.山一重两重,层峦叠嶂,就如同心中的相思层层叠叠,连绵不绝.山远天高望不到尽头,就如同相思无际无涯.而寒的不仅仅是烟雾深锁的水面,更是思人的心情.相思日久,已到暮秋,枫叶正红,而红不过相思之苦.

下片从花起.花开花谢,相思经年,边塞的大雁也高飞还故乡,而远去的人却还没有回来,相比塞雁之还,离人之苦更甚.远人不归,便只好任那风月闭于于帘外.人静帘闲,而不静不闲的,是心中无穷无尽的思念之情.帘闲而心乱.

这阕小词,以景状情.在词人笔下,远山,烟水,枫叶,菊花,塞雁,***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深秋.在这样的深秋中,相思之情就越发的寂寞幽怨.词中的远人,也许指的就是入宋不归的弟弟从善.

李煜——长相思 (二)"云一涡,玉一梭"

据说大周后回家探亲,只三两天,对李煜而言,漫漫长夜,只好赋词以消解相思。因而作《长相思》:

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颗。夜长人奈何。

大周后,娥皇,南唐开国元老周宗之女,通诗书善歌舞,尤其擅长音律,弹得一手好琵琶。她还能即兴作曲,更修复了失传已久的《霓裳羽衣曲》,后又与李煜***同编成《霓裳羽衣舞》。她和李煜这桩政治联姻,可谓“无心栽柳”,二人洞房定情,从此与子偕老,痴爱至死。

这首<长相思>上阙写娥皇离家前的装束,清丽超脱又仿佛得闻见女儿家身上的淡淡胭脂香。下阙写雨打芭蕉,表达凉风长夜,有人寂寞相思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