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唐代大诗人韦庄的《白牡丹》诗,我以为写的就是“凤丹白”。
我这一株凤丹白原先种在后院芍药丛中。后来大约是那个位置的土质比较干,长势不大好。四年前的秋天移到了车道边栏杆前,紫鸢的花床里。移植以后长得很好,尽管早春的枝干曾经被野鹿撞断过,也曾经被大雪压断过,也迅速长大起来,而且开花了,一年比一年健旺。
现有的牡丹里,这一株的花期最早,一入五月就开。去年记得开了七、八朵,今年一开整整二十朵。花瓣到中间逐渐变成淡紫色,花蕊金黄,芳香馥郁。书里说有凤丹复瓣和单瓣两种,复瓣大多为红色,单瓣大多为白色,都是种植历史长达千年的药用牡丹。
将牡丹的根加工制成“丹皮”,为名贵的中草药。其性微寒,味辛,无毒,入心、肝、肾三经,有散瘀血、清血、和血、止痛、散郁祛瘀之作用,久服可益身延寿,养血和肝,养颜通经。
安徽铜陵凤凰山盛产丹皮,质量最好,产量也比较高,当地大面积种植凤丹牡丹。想来每当阳春三月,彼处漫山遍野的凤丹开起,必定另有一番气势,山前山后的花香也是惊人的了。
单瓣白色的凤丹为牡丹之祖,后来各种牡丹的都由此繁衍而来。“牡丹”原是芍药科,自盛唐以后才开始将木本芍药另称“牡丹”。“丹”者,红也,“牡”者,盖指牡丹可以无性繁殖。从这个名词可知牡丹自得名之后,便以大红为正色,故此后世诗人咏黑牡丹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之句。
而中国文人传统的审美标准,原以“素”为质朴的正色。子曾经曰过:“绘事而后素”,即必须先有白色的丝绢”素“,然后才能施以五彩,“绘”成图画。老子喜欢“见素抱朴”,认为“五色令人目盲”。道家的《淮南子》则称:“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以“白”为五色之源。佛家也一样,视“白”为最富有内涵,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又一无所见,一无所有。无极大师说:“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明见雪,智者观白。”由此入禅境之“白”,便是明心见性,思路澄明,一种稳定的自我向心力。
是以唐代白牡丹初入京城,价值惊人,王建曾有诗曰:“比艳美人憎,价数千金贵”。此后演变成“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红色、紫色牡丹以更惊人的价格引人追逐,或许是武后为首的红妆强人们竞相推崇之功?
而天然牡丹只有白、黄、紫三种颜色,今日所见牡丹的红、粉、绿、蓝、黑紫和复色,并不存在于自然界中,竟无任何文字资料记载前人如何培育出来。
牡丹还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书里说,从宋代就开始以牡丹入菜肴了,到了明清更有了较为完美的原料配方和制作方法。据清《养小录》记载:“牡丹花瓣,汤焯可,蜜浸可,肉汁烩亦可。”牡丹花瓣和花粉可制作保健食品和饮料;又是调配高级化妆品的重要原料。菜谱中就有牡丹花银耳汤、牡丹花溜鱼片、牡丹花里脊丝和牡丹花瓣酒。不仅味美清爽细嫩,而且都有食疗的作用。
所以花谢之际,与其将这一段芳华葬了,不如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