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隐士文言文表达的情感

隐士文言文表达的情感

1. 求隐士的思想感情 急

全诗如下: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全诗的内容是:秋天的月夜那么宁静而又富有生气。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晚归浣女,泛舟渔人等:等,都给人带入诗一般的境界,都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

2:”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景色是:

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一片松林中间;清清的泉水,在山石缝隙里潺潺地流。

3: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者自可久留。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也即是说,王维决心归隐,厌倦世俗生活的感情跃然纸上!

2. 古文中的意象(如“菊——隐逸”等)请举例并说出它所表示的感情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多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先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涂——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明代徐谓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袖,不作人间脑麝风.”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A.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B.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出,禅放花木深.”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A.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B.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例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5.草——随事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 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7.扬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8.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B“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9.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10.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直失意者 白居易《长恨歌》的“秋雨梧桐叶落时”就渲染了唐明皇“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的孤寂哀愁. ●动物类 11.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宋〉陆游.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诗人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北宋晏殊《清平乐》这里是鸿雁传书. 12.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鸣蝉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 另外,因为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13.猿—。

3. 描写隐士的诗句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

--刘安:《招隐士》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左思:《咏史》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 《过故人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阮瑀《隐士》诗词 四皓南隐岳,老莱窜河滨。颜回乐陋巷,许由安贱贫。

伯夷饿首阳,天下归其仁。何患处贫苦,但当守明真。

孰知富生祸,取富不取贫。宝玉忌出璞,出璞先为尘。

松柏忌出山,出山先为薪。君子隐石壁,道书为我邻。

寝兴思其义,澹泊味始真。陶公自放归,尚平去有依。

草木择地生,禽鸟顺性飞。——孟郊《隐士》 强效忘机者,斯人尚未忘。

——孟郊《怀南岳隐士》 潜书周隐士,白云今有期。——元稹 《寄隐客》 近闻胡隐士,潜认得心王。

不恨百年促,翻悲万劫长。有修终有限,无事亦无殃。

慎莫通方便,应机不顿忘。百年都几日,何事苦嚣然。

晚岁倦为学,闲心易到禅。病宜多宴坐,贫似少攀缘。

自笑无名字,因名自在天。——元稹《悟禅三首寄胡果》 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

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

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白居易 《中隐》 今来招隐士,恨不见琼枝。——李德裕《访韦楚老不遇》 近逢商洛客,知尔住南塘。

草阁平春水,柴门掩夕阳。随蜂收野蜜,寻麝采生香。

更忆前年醉,松花满石床。——许浑《寄题南山王隐居(一作王隐士居)》 磻溪连灞水,商岭接秦山。

青汉不回驾,白云长掩关。雀喧知鹤静,凫戏识鸥闲。

却笑南昌尉,悠悠城市间。——许浑 《题灞西骆隐士》 紫府丹成化鹤群,青松手植变龙文。

壶中别有仙家日,岭上犹多隐士云。——李商隐《题道静院院在中条山故王颜中丞所置虢州刺史… *** 存焉》 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

——韩偓《南亭》 江寺禅僧似悟禅,坏衣芒履住茅轩。懒求施主修真像,翻经文是妄言。

出浦钓船惊宿雁,伐岩樵斧迸寒猿。行人莫问师宗旨,眼不浮华耳不喧。

——杜荀鹤《题江寺禅和》 病后霜髭出,衡门寂寞中。蠹侵书帙损,尘覆酒樽空。

池暗菰蒲雨,径香兰蕙风。幽闲已得趣,不见卜穷通。

——李中《书蔡隐士壁》 烟萝拥竹关,物外自求安。逼枕溪声近,当檐岳色寒。

药苗应自采,琴调对谁弹。待了浮名后,依君***挂冠。

——李中《寄庐山庄隐士》 盛府宾寮八十馀,闭门高卧兴无如。梁王苑里相逢早,润浦城中得信疏。

狼藉杯盘重会面,风流才调一如初。愿君百岁犹强健,他日相寻隐士庐。

——徐铉《赠浙西顾推官》 仙人好负局,隐士屡潜观。——张鷟《扬州青铜镜留与十娘》 千峰映碧湘,真隐此中藏。

饼不煮石吃,眉应似发长。风榸支酒瓮,鹤虱落琴床。

虽斅忘机者,斯人尚未忘。——贯休《怀南岳隐士二首(一作赠隐者)》。

4. 求几篇文言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鱼我所欲也 在生活中往往面临著很多的选择,就看你怎样取舍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以“肉食者鄙” 即当官的见识浅薄 不能考虑周全为理论基础

诌忌讽齐王纳柬 个人之间的比美,是生活小事,向国王进谏指出错误是国家大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身负重大责任的人,一定会经过“动心忍性”的折磨

出师表 不会= =

桃话源记 作者在美丽的画中寄托了对现实社会强烈的抱怨,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憧憬

三峡 不会= =

陋室铭 通过对自己简陋房舍的描述,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个性和超凡脱俗的品格

小石潭记 奇特的风景是柳宗元被贬仇怨心情融于一体的产物

岳阳楼记 不会= =

醉翁亭记 表现坐着胸怀豁达的个性和儒者“民胞物与”的襟怀

爱莲说 歌颂更多的是因为其中孕育的人格力量

记承天寺夜游 表达了寂寞孤独的心情

送东阳马生序 不会= =

与朱元思书 不会= =

口技 不会 = =

。.好累= =

5. 写终南山的诗都是表达什么感情

这首诗写的是终南山的雄伟奇观,进入视野的,都是阔大、广远的景象.全诗突出主峰的巍峨宏伟、群山的连绵不断,白云的迅速变幻、山表的青霭多变,天气阴晴不定.全诗具有视野宏大,气势磅礴的特点,正如前人所评:“是诗在开辟之初,笔有鸿蒙之气,奇观大观也.”(《而庵说唐诗》)《唐诗观澜集》,《唐诗汇评》第318页).这种大蕴涵着无限的佛学理气并与“虚实结合,动静相生”与禅学思想相吻合.其中更能体现佛教禅字隐逸思想的是最后一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此句是全诗的中心句,起点睛的作用,也是最能反映诗人内心世界的地方.于诗人思想层面来探究诗文与佛教禅字思想,单是这一句就足够了.“樵夫”与儒、道的出世思想有莫大的联系.它的哲学理念已经不能简单地用“打柴的人”来理解其中的韵味.它已经与“隐士”挂钩,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与隐士的概念等同,成为了隐士的化身.

《终南山》全诗上部分对终南山的描写并非仅仅因为对终南山的热爱而去尽情抒写,他的抒写实质上是对最后一句作情感的积淀.终南山是历代文人、隐士选择归隐的地方,诗人极言终南山的美.这种赞美与其说是对终南山景色的热爱,不如说是对隐士生活(出世)的向往.“欲投人处宿”很大程度上流露出诗人要在终南山归隐的意向(抑或说感受归隐生活的意向).而不是单单为了住上一宿.可是这对于诗人来说是困难的.一旦选择了入世也就意味着他要放弃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东西,可是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存在,任何一个脱离现实而存在的人都是可怕的,而王维的生平也说明他并没有完全入世.他走的是一条亦官亦隐的道路.

王维的个人生活经历——“人生几许伤心事”,对于人生无常,难于把握是切肤体验的.这样的人生经历,自然使人走向究天人之际的思想轨道,而这样的情感辐射恰可在道家思想中找到精神的归依,在山水中留恋徘徊,排遣人生苦楚,从而培养起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忘情地在大自然中作“丧我”、“无待”的逍遥游,追求绝对自由,找回自我,珍视生命,而王维的《中南山》流露出来的却是另一种异质,它未能达到“与田地并道生……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文心雕龙》)的心理境界.它所倾露出来的只是诗人对“出世”生活的一种向往,而其内心十分清楚其现实中所处的位置,尽管他的内心多么的苦闷,多么期待脱离世道的各种束缚去追求一种超凡脱俗.他清醒地认识到入世之于他是何其的遥远,尽管中南山——归隐(出世)的好去处就在眼前,(甚至已经置身其中)也只得隔着河流在岸的另一边探问对岸的樵夫——隐士.

从此诗可以看出王维未能真正从世俗中解脱.“得了天上道心,便虚御风.”“隔水问樵夫”不只道出山的宏大辽阔,也道出了诗人在“出世”与“入世”的选择上的迷茫

6. 寻陆鸿渐不遇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寻陆鸿渐不遇》是唐代诗僧皎然的作品。此诗为访友人陆羽不遇之作,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种养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吐属自然,不加雕饰,流畅潇洒,层次分明,音调和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一五。下面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唐永德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陆羽和皎然是好友。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陆羽的新居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沿着野外小径,直走到桑麻丛中才能见到。开始两句,颇有陶渊明“结庐在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

陆羽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迁来以后才种上的,虽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这二句,自然平淡,点出诗人造访的时间是在清爽的秋天。然后,诗人又去敲他的门,不但无人应答,连狗吠的声音都没有。此时的诗人也许有些茫然,立刻就回转去,似有些眷恋不舍,还是问一问西边的邻居吧。邻人回答:陆羽往山中去了,经常要到太阳西下的时候才回来。这二句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的后二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日斜”的“每”字,活脱地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羽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和怪异的神态,这就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这首诗前半写陆羽隐居之地的景;后半写不遇的情况,似都不在陆羽身上着笔,而最终还是为了咏人。偏僻的住处,篱边未开的菊花,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羽行踪的叙述,都刻画出陆羽生性疏放不俗。全诗四十字,清空如话,别有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