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午日观竞渡》明边贡
***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译文:
端午节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创作背景:
明代边贡的一首七言律诗,从端午节期间戏水、赛龙舟的风俗开始写起,触景生情,表明了对屈原的思念,流露出自己对爱国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对异乡的端午风俗的赞同,在闲暇的日子里总会有一丝丝闲愁。
2、《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
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
却疑账主怕灵符。
译文:
端阳时节买了樱、桃、桑椹、菖蒲,甚至买了雄黄酒。在家门口贴上了黄符纸 ,虽贴了这么多辟邪的东西,但是还是担心债主(担心晦气)找上门来。
创作背景:
表现了贫困人民真实的生活情况,幽默中带着一点苦涩。
3、《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苏轼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译文:
银亮的池塘,红色的栏杆,倒映在淡黄色的水波里,团团的绿叶托起清新的荷花。用兰叶浸水洗澡,用菖蒲花酿酒喝,天气清明而暖和。需要用喝酒、聚会来酬谢端午佳节,有美酒歌舞陪伴。监狱里的草长的深,公堂上也静悄悄的,不妨多多的摆宴游玩。?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五月,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二个端午节。此时苏轼心情稍为平静,与徐君猷(苏轼贬官黄州时的好友)同赏五月的风光,饮酒开怀,作该词以答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