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人生最重要的应该是情,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如若无情,心灵间的距离恐怕连光年都无法丈量。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谈最遥远的距离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谈最遥远的距离作文素材 篇1什么是最遥远的距离?天文学家说,无边的宇宙,是最遥远的距离;社会学家说,生离与死别,是最遥远的距离;心理学家说,对面不相识,是最遥远的距离。
宇宙是浩瀚无边的,但是只要肯去探索,宇宙的距离就不会遥远。古人说天圆地自方,那只是窥得地球的一隅;哥白尼的日心说告诉人们地球是圆的,宇宙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然后是太阳系、银河系……虽然宇宙还在不断扩大、无边无际,但是人们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就在宇宙当中,宇宙并不遥远。
离别是撕心裂肺的,但是只要学会牵挂,离别的距离就不会遥远。就像余光中的那首《乡愁》,不管是邮票还是船票,不管是坟墓还是海峡,离别的距离,就是这头到那头的距离。牵挂的人就在心底,不论千山万水。离别阻隔不了我们的牵挂,离别并不遥远。
孤独是无处诉说的,但是只要懂得豁达,孤独的距离就不会遥远。“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晏殊是孤独的,可是他并不停留在“心事谁人知”的怨艾中,而是吟咏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千古名篇。不是眼前的人不懂你的心思,把心思说出来,总会有人倾听。孤独,其实并不遥远。
那么什么才是最遥远的距离呢?其实距离只不过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没有远近的区别,遥远的只是人心。
浩渺的宇宙,深邃的空间,让人望而却步,所以宇宙是遥远的。然而,每个人都曾有过遨游太空的梦想,于是,阿波罗11号载着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了第一步,从此,我们的脚步从未停歇。心有多大,宇宙就有多大。所以,宇宙从来不曾遥远。
痛苦的离别,长久的思念,让人难以释怀,所以离别是遥远的。然而,即使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也仍然带着那不改的乡音,这样的生离又怎么会遥远;不必上穷碧落下黄泉,只需举杯邀影***此月,虽是死别,遑论遥远。相聚之后才会有离别,离别之后才会有重逢。所以,离别从来不曾遥远。
对面不相识,心事无人知,让人无所适从,所以孤独是遥远的。然而,“有什么比和自己的思想进行交流,与上帝沟通更有意思呢?”鲁宾逊就是这样在孤岛生活了十年,心有所依,所以他并不孤独。用心去交流,你就会发现远方关心你的眼睛。打开心扉,不愁别人不懂你的心思。所以,孤独从来不曾遥远。
什么是最遥远的距离?没有什么最遥远的距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路是用脚走出来的,迈开大步向前走去,距离就近在咫尺。
谈最遥远的距离作文素材 篇2拿到这个题目,我想了很久很久。没人知道最遥远的距离有多远。曾记得泰戈尔说过: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在我看来,距离的远近决定于个人的感情。当你想得到某物却无法得到时,当你失去某物却无法挽回时,你才会知道“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含义,你才能体会得到“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悲哀。
对于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可会有一万个答案。但是无论他的答案是什么,所回答的必定是他渴望的。也正是由于这段距离,给予了人们走向成功的动力,正是由于哥伦布的渴望,使得欧美大陆间漫长的距离被征服,正是阿姆斯特朗的渴望,使得地月间那一线的距离被串联。在中考临近的日子里,在申奥临近的日子里,大大小小的计时牌都在提示着我们距离越来越近。它为什么会给我们压力,给我们动力,给我们那满怀的激情,不是这段距离,不是我们心急,而是我们对距离背后那成功的渴望。
老人们坐在摇椅上,把着草扇,唏嘘着当年的岁月,那是对青春的渴望。病人们卧在床榻中,捧着热茶,承接着明媚的阳光,那是对健康的渴望。我们坐在这教室里,捧着课本,读书学习,就是为了和自己的目标减少距离。
我们的答案都不相同,却各有各的道理。古有“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爱情。近有“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乡情。而对现在的我来说,最远的距离是当一名生物学家。这是我从小的梦,并一直没有放弃。谈到这我不免要感叹几句:人们总是随着见识的广泛而修改自己的目标,因为觉得自己达不到那段距离。小时候人人都想当科学家,人人都想上清华北大,但又有几个人坚持到底?其实本没有最远的距离,不要自己吓唬自己,目标很近也很远,但是我坚信它很近。
在距离的路上,铺满了勤奋的砖。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有充沛的体力,有灵活的头脑,还有用不尽的汗水,磨不灭的毅力。最远的距离,可能……只在你的脚下!
谈最遥远的距离作文素材 篇3最遥远的距离,是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隔着一堵厚厚的心墙。——题记
什么是最遥远的距离?航海者说:“最遥远的距离是在海洋里看不见海岸,找不到归途的方向。”攀登者说:“最遥远的距离是山顶到山脚的距离,因为这一路的攀登是艰辛困苦的。”,面对亲人的别离,有人会说:“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生与死的永别。”但是,我认为,最遥远的距离是心灵间的距离,是人心隔着一堵厚厚的墙。
古今往来,有多少像这样的例子。你看,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一个活生生的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就是在那样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像孔乙己这样的读书人也不免成为穷困潦倒的下等人。生活在孔乙己周围的那些人,缺乏同情心,漠视他人,不同情可怜之人。当孔乙己偷盗别人财物而被追打时,周围群众只是冷冷地站着笑,不时又指手画脚地对孔乙己冷嘲热讽。这种麻木不仁、冷漠无情、入木三分的人际形态便划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想,如果当时的人能多一点同情心,多一点怜悯之心,多几句关怀安慰的言语去关心孔乙己,那么,也不至于他后来无故的离开人世。孔乙己和周围群众的距离便是最遥远的距离,是一道划开人与人之间互爱互助的距离。
2008年的那场汶川大地震的灾难中,便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患难见真情,当巨大的石块压在受难者的身上,我们国人的心如刀绞,解放军展示也义不容辞的站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上,帮助无数受难群众脱离苦海。此刻,人们血溶于水,用团结友爱的力量铸就钢铁般的长城,距离近了,陌生的面孔不再陌生,不同的言语不再是障碍,只因你我心连心。
说到这里,我便想高声的赞扬那驻扎在灾情第一线的解放军和志愿者,是他们挽救了一条条可爱的生命,是他们众志成城的勇气缓解了灾情。然而,该批评的是那群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人们,是他们腐朽的心灵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孔乙己和他周围的人们。最亲近的距离,莫过于灾难下人们团结一心的精神。
最遥远的距离,是一条划不开的隔膜,是一道隐形的线条,是一根连接爱心、同情心和友爱之心的绳索。让我们打破这遥远的距离,用双手送给他人温暖,用行动去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友善的情感!
谈最遥远的距离作文素材 篇4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想到了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夙慧篇》中的一则故事:
当初晋元帝突发奇想,想要考一考身为太子的晋明帝司马绍。于是,他把司马绍叫到榻前,问他:“长安、太阳哪个更远?”他想了想,答道:“太阳。我听说过有人从长安来,却没听说有人从太阳来。”晋元帝大为诧异:“这个孩子的回答真是出人意料地与众不同。”后来,晋元帝在朝廷上和大臣们提到了此事,又问司马绍:“太阳、长安哪个更远?”司马绍不加思索地说:“长安。我抬头就可以看见太阳,环顾四周却看不见长安。”
作为一个有科学常识的人当然知道:太阳离他的距离要远远大于长安理他的距离。所以他在第一次回答时答了“太阳”。但他的第二次回答的答语更富哲理——长安看似比太阳离他更近,实际上在他的心里,长安是重要城市,地位比太阳要重得多,可望而不可即,因此他才会说太阳近而长安远。
其实,没有所谓的“最遥远的距离”。最遥远的距离是物与心的隔阂(当然也包括心与心的隔阂)。
《庄子·齐物论》中有这么个故事:有一次庄子睡觉,忽然做了个怪梦。在梦中,庄子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它一忽儿飞东,一忽儿飞西,在草丛花枝间翩翩起舞。要说快乐呀,那真是快乐极了!庄子所变成的这只蝴蝶,只是一个劲儿地飞来飞去,完全忘了自己是庄子。它玩得正起劲,忽然醒了。庄子一看自己还躺在床上,这才明白原来那只蝴蝶不是自己,自己是人,是庄子。可是庄子忽而又感觉到这未必对:自己或许本来就是一只蝴蝶!是做梦,梦中才变成庄子的!接而又想,这恐怕是错了:自己明明是庄子,刚刚肯定是在做梦!就这样,庄子一会儿这样想,一会儿那样想,想来想去,总是搞不清自己究竟是庄子还蝴蝶。就像庄周梦蝶一样,人与蝴蝶本是毫无瓜葛的两样事物,它们看上去相差甚远。但在庄周心里,物我之间,已经到了相互依存的地步了。正如道家所言:“万物即我,我即万物”。这样,遥不可及的两件事物通过心与心的交通,最终划上等号了。而就连庄周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庄周还是蝴蝶了。其实在这时,庄周与蝴蝶之间毫无差别,他们之间的距离不存在了。
有人说:“还在不断扩大,无从探测边界的'宇宙,就是最遥远的距离”;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生与死的永远分别”;更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的心思。”我要说:“都不是!”倘若你心系宇宙,无垠的宇宙就在你心里;倘若你心系逝者,你就可能幻想他/她就在你身边,哪还有什么距离可言呢?抑或你能够理解一个人,即使他/她不理解你,早晚有一天,他/她也会明白的,又怎能成为最遥远的距离?我觉得: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心与心的隔阂。
心与心的隔阂,并不是指某一方不理解另一方,而是指彼此之间的不理解。比方说:你的心里想着一个人,你能够理解他/她的心,但他/她却不能理解你的心,这不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我不能理解你,你也不能理解我,两个人没有丝毫的***同语言(或者说两个人刚认识,对对方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两个人就算面对面的站着,心中也充满着冷漠。假如这两个人在聊天中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一个***同的话题(或者说心灵逐渐相通),距离也就逐渐缩短。最后,距离有可能就消失了。其实,自然本身并没有所谓的“最遥远的距离”,距离就在你的心中。
当年,蔡邕哭董卓得罪了司徒王允,被捕入狱。蔡邕知道这次幸存的可能性很小了。他捧出了宝贵的焦尾琴,弹了起来。蔡文姬从琴声中听到了父亲有死难当头,伤恸五内,五脏欲裂。蔡邕事先并未告知文姬其死难,但凭借着父女之间特有的心灵感应,她还是听出来了。她们之间没有距离,心灵相通,所以没有什么秘密瞒得住。
总之,距离是具有可变性的。没有最遥远的距离,只有心与心的隔阂。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物与心的距离。只要心灵相通,距离自然也就消失了。
谈最遥远的距离作文素材 篇5站在大海这头,望着遥遥无际的海面,寻找海的另一头,好遥远的距离;立在大陆的彼岸,眺望着它的雄姿,好遥远的距离;坐在父母的对面,瞅着他们憔悴的面庞,与父母相互思忖着各自的心思,中间树起一道无形的冷墙,也许这就是最遥远的距离吧…
从呀呀学语到满腹经纶,身边最亲的人,同时对子女花费最大心思的人只有父母。但,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改变,父母与子女之间也就有了一堵冷墙,也就是所谓的代沟。于是最亲的人便从最近的生活距离跨越到了最遥远的心灵距离。从无话不谈似朋友的亲近到无话可谈似陌生人的遥远,这一切竟是那么遥远。
也是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心灵之间就好像两个人孤寂地站在一望无涯,波涛汹涌的大海两岸,无法沟通,遥不可及;也似身在异乡流浪魄落的游子,在大陆彼岸望着它不能回归时的无助。
这最遥远的距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希望见到的。它让亲情不可以流露。每个子女都希望与父母回到那些无话不谈的时刻,如此的话我们就努力自主的缩短这段距离,用心灵,用沟通缩短“最遥远的亲子距离”…
谈最遥远的距离作文素材 篇6看过周星驰电影的人都知应该道,在他的《大话西游》里有那么一句感人肺腑的名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在谢霆锋的《情癫大圣》中却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我看时才十一二岁,并不能理解这其中的含义。经过了这些年,心智渐渐成熟了,也只不过能稍微理解一点点。
我认为,他们说的应该是心灵的距离。
有些人,我们一年难得见一次面,而我却感觉到十分满足。而有些人,我们天天见面,然而却形同陌路。古人有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想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只要心在一起,人是否在一起其实是不重要的,所以相比之下《大话西游》里的那段话,我更加认同,我觉得这句话不仅仅用在爱情上,对于什么事情都是一样的。就好比一个球队,如果大家的心不在一起,那便无法发挥出最完美的实力,就会被对方轻易的战胜。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现实中的距离。而现实中的距离是不一定的,只有更遥远,没有最遥远,我们无法定义从某处到某处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至少,以现在人类的能力,是无法做到的,因此更有一些人认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句感慨。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也许只是对两人之间那深深的隔阂的一举轻叹,又或许是对那浩瀚无际的宇宙的一声惊叹。然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它到底是什么,它象征着什么呢?我不知道,我想也没人知道。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看法,或许有人觉得是心灵的距离,又或者是现实的距离,我个人觉得所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只是一个称呼,一个形容词而已。它仅仅只代表人们对距离遥远的一声感慨,仅此而已。
谈最遥远的距离作文素材 篇7有理性的人说,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人类目前可观测的宇宙边境的两段,它拥有一-个令人头晕目眩的庞大数字,约930亿光年。也有文艺的人说,生和死中这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是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无论是前者,浩瀚广袤的宇宙全貌,还是后者,神秘的生命谜团,都令我们对这些无法深入理解的事物深深着迷。
把无知变成已知,这是千百年来,无数科学家,乃至每一个人努力的方向。“无知”和“已知”,虽然只相差一个字,但却拥有着最遥远的距离。
每一个无知到已知,都带来天壤之别的变化。在1774年,一个叫做舍勒的瑞典化学家首次发现了氯气,从此以后就有了漂白剂,消毒水。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人类首次解开了电和磁之间的谜团,掌握了电的产生规律,于是各种电气发明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上市。每一个突破无知的小进步,却可以让人类一下子进入下一个时代,这样的距离可不谓不遥远。
每一个无知到已知,都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辛苦奋斗,才能在那个领域上小小地前进一点。袁隆平爷爷,可谓是家喻户晓,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如此荣耀的背后却是从1960一直到现在,将近六十年的不断钻研,才取得了如此的硕果。每一项发现,每一项发明都是如此堆积出来,由每一代的人们用汗水,智慧,时间堆积出来的。每一小步,相去天渊。
已知可以变成无知吗?答案是肯定的。科学证伪主意的观点是:理论可以证明是错的,但不能证实。也许明天就会有一个新的理论证明你昨天是错的呢。在很久以前,所有人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有一个哥白尼的人却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大家都不信,哥白尼也因此被烧。但在若干年以后,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已经成了常识。但每一个已知变成无知也不是一件坏事,它代表着人类对它的认知更加客观、真实。
无知和已知之间的轨道,看似处处交集,却又转瞬间消逝。但我们对未知的好奇、神往、恐惧....却又让我们不顾艰难,飞快地探索着。在《流浪地球》中有一段话:“当你发现了一个谜团,你实际上就已经解决了它。”
是啊,相对于第一个细胞的诞生到第一个对天空产生好奇的森林古猿的出现,与这期间那么漫长的岁月相比,破解这个谜团所用的几百年时间是这么的微小,简直可以直接约掉。
跨无知到已知的桥梁,在这段最遥远的距离之间的纽带,就是我们无休止的好奇心探索欲,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人,对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发问的人,对不了解的事物孜孜不倦探索的人。有了这样的人,遥远不再遥远,无知,终将变成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