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辛弃疾写济南的对联

辛弃疾写济南的对联

铜板铁琶 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 冀南宋莫随鸿燕南飞

——郭沫若

于文章无甚解 会意此心 浮华洗尽

得山水有清音 就荒三径 归去来兮

力挽山河 浩气贯日月 空余英雄心一颗

名垂宇宙 文光射牛斗 剩有悲壮词千篇

——臧克家在济南辛弃疾纪念馆题

烟柳斜阳 归去东南余半壁

云山故国 望中西北是长安

——稼轩祠联

对联的要求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一、字句对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二、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三、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四、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五、平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六、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