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丝绸之路上的冰道是什么?

丝绸之路上的冰道是什么?

丝绸之路上有一段著名的冰道,名字叫木扎特冰川谷道,它通过著名的木扎特冰川。

木扎特冰川,面积131平方千米,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大冰川之一。它坐落在我国天山山脉西段哈雷克套山的最西端。2000多年来,它的名声,独占鳌头,闻名中外,像古老的丝绸之路一样,使人久久不能忘怀。

人们对冰川是那么陌生,为什么木扎特冰川却成了天之骄子,名扬四方?原来,东西绵延数千千米的天山,好像一座高不可攀的屏风,隔断了新疆南北的往来。天山山脉,到处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峻峭挺拔,群峰插天。只有南北木扎特河的分水岭处,地势稍微低凹。因此,很早以前,居住在天山南北的各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沿着木扎特河谷,通过木扎特冰川,开辟了一条交通线路,它就是木扎特冰川谷道。

丝绸之路有南、中、北三条道路。南道经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到印度洋沿岸,中国经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到波斯湾沿岸,北道沿天山北麓经中亚到东罗马帝国。在中道和北道之间,有天山阻隔,很难维系。木扎特冰川谷道,恰如银河上的鹊桥,连接了北、中二道,所以它就成为古丝道上唯一的一条捷径。木扎特冰川也就跟着这条道路扬名四海了。

木扎特冰川谷道,从新疆南部温宿县的克兹布拉克开始,到新疆北部昭苏县的夏塔为止,全部路程长120千米。谷道里几乎杳无人烟,满目疮痍,经常云雾缭绕,万山堆雪,素以艰险难逾著称于世。其中最惊险的一段道路,是穿越木扎特冰川到木孜大阪的一段,这段路程全在冰川上通过,整整有12千米。维吾尔语“木孜”是冰的意思,“大阪”是山口的意思,木孜大阪即是冰的山口。这个冰雪组成的山口,它的北侧,连接着木扎特冰川。由于冰川上冰面崎岖不平,冰裂缝纵横交错,冰面湖泊和冰面河流脉络般相间其上,还时时有冰崩雪崩发生,人马行走必须格外小心,才能免遭不测之祸。而且冰川上还有一条高达60米的冰瀑布,高耸壁立,过往行人只能依靠人工修凿的冰台阶,单人一步一步攀登。稍稍大意,就会滑坠,被摔得粉身碎骨。冰崖下堆积着的人兽尸骨,便是它危险的见证。

要奋斗必定有牺牲。尽管这条冰川谷道无情地吞噬过不少人的生命。但它毕竟是古代新疆西部唯一的一条直接接通天山南北的交通要道,因此,商人、旅客、军队,甚至西域各国派往中国和中国派驻中亚各国的使节,都曾经络绎不绝地通过木扎特冰川。

这条奇险无比的冰上大道,究竟从何时打通,新疆地方志上已无从查考了。我们只能从零星的故纸堆里,寻觅出它的一些蛛丝马迹来。

根据《汉书》记载,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带领随从人员300多人和近万头牛羊,经过木扎特冰川谷道,才到达位于伊犁河畔的乌孙国。当时乌孙有12万户,63万人,盛产良马。乌孙马中,颜色深红的,取名叫红栗,俗名赤兔马。三国时关云长骑的那匹马,就是这种乌孙马。

公元前105年,乌孙王猎骄靡,派遣特使到长安,赠送汉武帝乌孙良马1000匹,作为聘礼,要求和亲结盟。汉武帝答应了,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公主嫁给了乌孙王。细君公主的车仗,也是经过木扎特冰川谷道,才到达乌孙与猎骄靡完婚的。细君公主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和蕃的公主。她为各民族的团结友好,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至于率领千军万马通过木扎特冰川的,在汉代也不乏其人。最著名的当推汉朝驻西域副都护陈汤了。当时匈奴有个名叫郅支单于的首领,杀了汉朝的使臣迁徙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频繁侵犯乌孙。公元前36年,汉元帝命令陈汤率领西域各国军队4万余人去抗击匈奴。《汉书》里记载陈汤的军队“别分六校,其三校从南道,逾葱岭,经大宛;其三校都护自将,发温宿国(今阿克苏),从北道入赤谷(指木扎特河谷里那些红色岩系的山谷),过乌孙。”陈汤亲自率领三校人马,通过木扎特冰川,以当时的条件而论,确实是十分了不起的壮举了。

从上面这些史料来看,至少可以说,从汉朝开始,木扎特冰川谷道就已经是我国西部边疆的重要交通干线了。

木扎特冰川上旅途的险阻,我国古代文献里有许多生动的描写。

你看过神话小说《西游记》吧。这是讲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唐僧真有其人,名叫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学家。629年秋天,玄奘离开长安到印度去求经。他穿过河西走廊,经高昌(今吐鲁番地区)到屈支(今南疆库车)。屈支王热情款待玄奘,临行时还给他配备了向导和驮马。玄奘继续西行到跋禄迦国(今阿克苏),再由这里北上,经过木扎特冰川谷道,辗转中亚,然后到达印度。由玄奘的徒弟辩机辑录的《大唐西域记》里,对木扎特冰川谷道作过生动的描述。书中说道,山谷里到处是积雪,就是春天和夏天,还是封冻着。虽然白天冰川上偶尔出现消融,但融水不久又重新冻结了。沿途经过的地方,峻险崎岖,还常常刮着惨烈的寒风。有时冰川上发生雪崩冰崩,好像凶暴的龙发怒了,谁也不敢惹。行人经过这里,不能大声叫唤,不然会立即灾祸临头。那时狂风怒吼,飞沙走石,把人刮倒,很难活着离开。

玄奘的另一位徒弟慧立,后来写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对玄奘一行通过木扎特冰川作了更加鲜明的描述。书中写道,木扎特冰川上,道路十分崎岖不平,攀登跋涉都非常困难,加上经常刮风下雪,虽然穿了很厚的衣服,还是冷得发抖。想要找一个吃饭睡觉的地方,找来找去找不到,甚至于可以停留下来的干燥地方也没有,只能把锅架空起来煮饭,把冰川的冰面当作床铺睡觉。走了整整7天,大家方才得以离开冰川出山。玄奘的徒弟及随行人员中,饿死和冻死在冰川上的,10个里面有三四个,牲畜牛马死掉的数量更多。

在唐朝,中国的统治力量曾达到中亚。著名的西域四镇之一的碎叶城,就设置在今日楚河上游、伊塞克湖西北的托克马克城。从南疆到中亚去的商旅,尽管知道木扎特冰川谷道险阻难逾,但走这条冰道,可以受到唐朝政治力量的保护,所以人们几乎都选择了这条道路。在碎叶出生的我国大诗人李白,幼年随父到四川江油定居,也曾走过木扎特冰川谷道。虽然他没有留下任何关于木扎特冰川的记述,但天山和木扎特冰川的风光,还是长期停留在他的记忆里,因此后来才写出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和“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继李白之后,另一位旅行家杜环,在天宝年间,随唐代名将高仙芝西征,写了《经行记》一书。他在书中记述木扎特冰川谷道时说:“北行数日,度雪海,其海在山中,春夏常雨雪,故称雪海。中有细道,道旁往往有冰,嵌孔万仞,转堕者莫知所在。”

到了清朝,中国在伊犁设立伊犁将军府,伊犁就成为新疆和中亚地区军事、政治的中心,木扎特冰川谷道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了。清政府为此在谷道沿途设置军台7处,它们的名字分别叫沙图阿满台、阿东榴尔台、噶克察哈尔台、塔木哈塔什、瑚斯图托海台、图巴喇特台和和约伙罗台。其中的塔木哈塔什,就设在木扎特冰川末端附近。

为了维护这条冰川谷道的畅通,清政府还专门派出民工杂役维修道路。1760年,大臣舒赫德奏启清廷:“由木素尔岭(即木扎特河分水岭)行者四十余里,冰石相杂,内有两里,全系冰山,滑不可行。每日派回人十名,錾凿磴道。”乾隆皇帝亲自批示:“木素尔岭系往来要路,冰艰难凿,十人之力恐不敷用,舒赫德多派回人前往,专责以修治道途。”后来,舒赫德把维修道路人员增加到120人。1816年,还有护道人员70人。

清代记述木扎特冰川谷道的文献很多,其中比较有价值的,有椿园的《回疆风土记》、徐松的《西域水道记》、秋坪的《冰岭记程》、沙克都林扎布的《南疆勘界日记图志》。这些著作的作者,亲身经过木扎特冰川,对于冰川旅途的艰险和壮观,都有比较详细的描写。可是,你是否想到,在艰险无比的冰川上,离现在1000多年前,居然还发生过一场著名的葱岭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