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宋·萧德藻《樵夫》。
一、作者:
萧德藻(生卒死年不详),字东夫,号千岩居士,闽清(今属福建)人。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他的诗曾著名一时,杨万里把他与尤袤、陆游、范成大并称为“尤萧范陆四诗翁”。
只是诗集流传不广,早已散失,所存作品搜集在清代光聪谐的《有不为斋随笔》卷丁里。诗风奇峭古硬,思致精苦。
二、简析:
“一担干柴古渡头。”
这一日,樵夫在山上砍得柴来,一担肩挑,来在古渡头售卖。渡头为人来人往、客商云集之地,樵夫的干柴很快售罄,然后把几个大子放入口袋,转身踏上回家的归途。
“盘缠一日颇优游。”
一边走,一边盘算着,今日卖柴几许,得钱若干,买米多少,菜就不必了,路边随便薅点野菜,亦可充饥,如此三算两算,这一日的花销开支,倒还略显盈余,也说得上宽裕了。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用不多久,樵夫回到家中,老婆子煮饭的当儿,樵夫并没闲坐,而是下到涧底,就着溪水和溪边磨石,又刺啦刺啦的磨起他的斧头来,却原来,他所谓的“盘缠一日颇优游”,只是就当日而言的,今朝有酒今朝醉,今日有饭今日吃。
至于明日,他的“颇优游”是不包括的,那么为了明日的生计,自然需要此刻磨快斧头,以便明天再砍得柴来,再挑去古渡头卖,也许下午的时候,他还能再庆幸一下当日又“颇优游”,此后照此循坏往复也就是了。
赏析:
一、从诗中看:
是诗写的是深山的樵夫,但没有明说,通过“古渡”、“涧底”二词,含隐不露地告诉大家;
诗写樵夫一天的生活,以“又作全家明日谋”暗逗,说明樵夫天天如此,带有典型性。这样细微的构思,是宋人绝句的长处,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二、情感上:
本来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话题,朝不保夕,生也艰难,吃了上顿没下顿,作者却以一种冷幽默的方式处理之,如果读通了其中三味,任谁也是断然难笑出声的,只能一声长叹,以为本篇诗解读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