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何轩是种缘分,那一年湖北广播电视报报道了他参加现代艺术展《触》的相关信息,于是得以结识。我眼中的何轩是个很有才情的人,身为设计教育者的他文笔不错,其论文《艺术教学中教师魅力》曾发表在中国科协年会并公开出版,《意念赋予设计作品生命》获得过第八届艺术节入选奖。作品获得第六届城市运动会吉祥物设计及海报设计中标奖后,何轩在 “2007年靳埭强全球华人大学生设计大赛”中,指导学生力克国内知名艺术高校,再次获得佳绩,并在本次比赛中获得华人大学生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全球仅十位华人教师获此殊荣,而在本次比赛中湖北省只有7件作品进入终评,1件优秀,6件入围。而这仅有的一件优秀作品以及四件入围作品恰恰就出自他辅导的学生之手,于是“何轩”这个名字又一次飞遍整个学院,很多没有接触过他的学生私地下都在议论,有的甚至以为他是个多么神秘多么高不可攀的人物,其实和很多人一样他就是一位从事平面教学的老师,在江汉大学现代艺术学院平面设计这块领域爱他所爱,教他所教,和他的一群学生们以最单纯的热爱去发现生活、投入设计。看到学生能拿奖,为社会所认可,他说这是最让他开心的事。
何轩的家离学校很近,而他却很少回家,就连节假日也是经常待在教工宿舍。我也曾问过他放着家里的舒适生活不享受成天窝这里干吗,他笑笑,其实谁不想回家呢,但就觉得留在这离学生近,比较方便那些需要指导的学生,心里觉得塌实,他还说网上交流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候学生很难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他不回家如果他们有好的创意就可以随时上门,而他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带领学生去接触社会上的设计工作,武汉新民众乐园、江岸区教育局、育才二小,中南消化系统年会的标志就是他的设计作品。这样的好老师,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二等奖,他的确是受之无愧!
也有人问过他,觉得这样值吗?有什么不值的,他依旧是那句话——他们是我的学生,看着他们成功了我也就高兴了!他说他对江大是有感情的,之前他就是这里的学生,学生时的叛逆张扬蜕变到为人师表,正因如此他很清楚学生想要什么,也深知作为一名老师他应该给予学生什么,2007年白金创意获奖名单揭晓,他指导的学生潘琴、孔文凯双双入围,他很高兴,他说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他对职业的挚爱可以帮到那些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学生。
2008年1月17日,何轩和孔文凯师徒二人应邀前往深圳何香凝美术馆颁奖,捧回了一盏漂亮的水晶奖杯,它属于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海报设计大赛铜奖得主,属于现代艺术学院05级平面设计1班孔文凯,他创下了迄今为止现代艺术学院学生设计类竞赛获奖的最高级别,而作为辅导老师的何轩成为了这一殊荣的见证者,也获得了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海报设计”十五强”指导老师的称号。这次大赛是由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组委会举办,特邀国际著名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担任终评评审,本次海报竞赛面向全国(含港、澳、台地区)所有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校大学生公开征集,是一场6000件投稿作品的重量级较量。能看着自己辅导的学生获奖,他说,很欣慰。
能够获得如此大奖,背后的辛苦和付出是不言而喻的。可当我问起这次获奖的经过和感想,何轩却只是不断地感叹”很幸运”!他笑着说,他对这幅作品的修改指导时间不过40来分钟,而孔文凯完成海报的整个创作和绘制不到1小时,按照四天完成一幅海报作品的设计周期而言,这份不到两个小时完成的投稿作品能够拿到比赛的优秀奖就算心满意足,可就是这幅速成的设计竟然应征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古谚,这不是幸运是什么?接着他谈到了又一个艺术思维碰撞的幸运,这才是这件作品获奖的真正原因,在海报设计大赛揭晓的前两天,本次大运会的会徽揭晓,标志中的元素同样采用了”气泡”,就这样我们的海报与会徽的形态不谋而合,从而获得了六位国际评委的一致肯定,靳埭强先生在面对这件作品的时候说:好作品!这就是大运会要的海报。这一幸运的吻合绝对是艺术创作灵感的***鸣。
的确,短时间内的创作成果摘得大奖是种运气!海报设计元素与会标不谋而合更是幸运!然而,幸运总是在成功之后被人调侃的谈资。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深厚积淀,不会有瞬间的灵感涌现;如果没有对图形语言的精准把握,天马行空的创意又怎么会出现如此精彩的”碰撞”。对于艺术设计这样一种自我灵感物化的个性行为,肯定存在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审美标准,那么老师在对学生设计作品的指导过程中要如何去拿捏和把握高低分寸呢?这个问题立刻引起了何轩的强烈***鸣,他说:”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老师在这一过程也充当着重要角色,如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和发散从而使得他们的设计作品被评委认可,这一点对于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从锻造一个优秀的设计者的角度而言,要学会在四种社会角色中进行不断转换和审视。这四种角色分别为:自己、评委、上司和客户。在设计中自己要求表现个性和创意;评委要求作品的原创和创新;上司要求员工尽职尽责地完成设计任务;客户要求设计作品必须带来利润。所以一名优秀的设计者自身必须是四种角色的综合体。而就学生而言,因为知识储备的不足和实战经验的限制,所以作为老师在指导作品时就要配合学生扮演这四个角色,以评委的严苛标准要求学生的原创性、用上司的本位立场检验学生的效率,用客户的市场视角审视学生的创作价值。当艺术设计的老师很容易,但当一名好的设计老师是不容易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更多的为学生付出,这是我们的职责!”
除此之外,何轩也向我们透露了此次比赛的遗憾,他说,靳埭强先生很喜欢孔文凯的作品,说他的作品本应归到银奖类,但因作品中运用的奥运运动标识涉及到诸多问题,最后被评定为铜奖。我问何轩是否会因此感到遗憾,他却笑着说,这是一个关于流行元素在风格设计中如何运用的典型案例。2008年北京奥运一系列宣传品已经成为目前中国最时尚的流行元素,在大学生运动会海报设计中运用奥运标志本无可厚非,然而如何巧妙改良却是一门大学问。何轩坦言,风格设计和流行本身是一个个性与***性相辅相成却又相互牵制的矛盾体,风格是个性的诠释,流行是大众的追求,风格不断更新、引导着流行,流行又不断地融合于风格而异变出新时尚。风格设计不能脱离时尚却又必须超越时尚,于是,在艺术设计的个性张扬中如何拿捏大众流行元素的运用尺度就显得至关重要。至于风格与流行的分配就要看个人阅历和喜好决定了。他说他很喜欢著名服装设计大师夏奈尔说过的一句话:”时尚终会过时,只有风格永存。”这也是他面对设计创作时的原则之一。
对此遗憾,他表示,应该把它看作另一个层面上的收获,当作一种感恩的情节。任何的成与败都是一种激励,是艺术道路上不断探讨,不断超越的激励。而孔问凯的这个铜奖对于正在起步的现艺学子而言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他眼中,孔文凯绝对不是一个依靠聪明取胜的学生,然而就是凭借着一股艺术的执著和坚持,不断地画、不断地改、不断地否定、不断地创新,终于靠着这样一种永不言弃、勇往直前的精神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而作为老师也要多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带出更多的获奖学生,而那些获奖学生则将成为同届下届乃至下下届的学生学习的榜样,”现艺要振奋就需要这样的良性循环,作为老师我们任重道远!”——他说着自己的心声,而我则看到了一个学院潜在的希望。
对于大大小小的比赛,何轩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作为老师不光是要鼓励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各赛方的评委,更应该鼓励其将作品推向社会,让社会来给设计打分。2007年12月武汉市举办了这样的一场社会给设计打分的比赛——创意市集,这个说法来源于欧洲,它是许多创意爱好者,带着自己的艺术作品集体展示的活动,在那次活动中,何轩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组织学生中的优秀创意作品,其中有手绘的木盒,时尚火柴,个性扑克等等,他自己掏腰包租车将所有的展品送到目的地,并在寒风凛冽的市集现场守了整整两天,武汉晚报对他及他所代表的江大”现之队”作了连续三天的报道。晚报当版的头条被他们占据,他本人也因此荣获了创意市集”创意希望之星的称号。他们的作品很畅销有的甚至卖到断货,尤其是他的绘画作品《2007纯爱绘画扑克》在赶集现场更是受到热捧,这件作品《2007纯爱绘画扑克》的创作原型,是一段他亲身经历过的美好浪漫的爱情故事。爱是人世间永恒的话题,他将恋爱中的两个人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描绘成图画,以这种奇妙的创作与所有人集体回忆,集体温存。这副扑克的创作思想是纪念一段爱情,一***54张,牌面上绘制了54对恋人经历的生活点滴,每张画面配上一句最朴实的话语,有的是恋人们的悄悄话,有的是怨偶的牢骚话。这些都是贴近生活,让人觉得内心温暖的设计。
当我问起这件绘画扑克作品在诞生过程中的趣闻时,他说他当时用了三个通宵就完成了这个作品的全部创作,就艺术作品的创作而言,这是十分迅速的。但这并不是为了赶工,而是因为无法抑制的创作热情。因为平时因工作十分忙碌,很少去想去做这些感性的艺术作品,可就在2007年国庆长假期间,他一个人在家,拿着笔随手写写画画时,灵感突然来了,一气呵成完成了全套扑克牌面的图片绘制。
说起这套作品的面世,他说是个很有趣的过程。起初由于这些扑克上绘制的都是个人的经历,比较私人化,他并没想要让其他人了解。有一次,他去打印店想把这副牌打印出来,留作纪念,由于那个小店员对打印机的操作不熟悉,打印出很多废品,要么差几页,要么颜色不对,折腾了一整天才弄好。就在他满意地拿着作品离开后,那个小店员因为喜欢而把那些打印出来的废品全部贴在打印店的门口。在那之后,去那家打印店打印的学生都会站在作品前看看,很多学生因为喜欢甚至从店员那里问到了他的QQ号,向他表示很喜欢这些作品,很希望能印刷出版。后来他就将这件作品投了稿,结果获得了湖北省楚天创新奖铜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他的陶艺作品《中国味道》、剪纸作品《大过节》也只是闲时手头创作的消遣,结果双双获得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奖,借这些事例他说,设计是来源于生活的,当灵感迸发时应该及时记录它,这点也是他经常向学生提到的。
何轩带了10名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如何带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作品的创作之中做出具有模范作用的毕业创作,这是个很费神的过程,但他说他有信心也必须做好它!因为这些学生是现代艺术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而平面教研室又被学院委以重任,充当本次毕业作品展的排头兵最先亮相,这次的毕业设计展因此尤为重要。何轩和我开玩笑说,学院把思维创意最活跃的一部分毕业生分给了他,这让他觉得”不堪重负”。听似抱怨的一句话,流露的却是一种自豪感,一种身为老师看到学生成长最欣慰的自豪感。
何轩说他非常看重毕业设计展,在他的心中,毕业设计是学生经过四年历练后在大学阶段的完美谢幕,更甚者可以说,毕业设计可能将是设计人生中最后一次,完全不受任何限制的自我释放。回想当年他自己做毕业设计时将躺椅都搬到了制作车间,累了就在躺椅上休息,醒来了继续投入到创作之中,完全地将自我放任到创作的灵感之中,那种感觉想想都觉得美好。很多学生因为忙于找工作而无法保证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的质量,对此他很担忧,他说必须让学生的毕业设计走向正轨,虽然这一两个月他都没有代课,但他还是每天待在学校,那样可以为毕业生们解决一些联络、填表等繁琐事宜,确保学生毕业工作各项手续的齐全,但是在毕业设计上他要求学生必须完全投入,绝对不会允许毕业设计成为任何一个学生大学阶段最后的遗憾,那样失败的不止是学生还有他,他说他是老师,他必须尽其所能。
江汉大学,承载了他艺术道路上的起步、充实、超越、执著……如今的他依旧张扬着自己的个性,与此同时也收敛着艺术与生活交织中的智慧与深沉。在收放自如的平衡中,他找到了黄金支撑点,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他说,在事业上,人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所学的是自己所爱的,所爱的是自己所从事的。这里的事业指的是艺术这条道路?还是教师这个岗位?不得而知。别人问他为什么在学生身上付出那么多,他依旧是笑”就觉得应该这样做,想想自己做学生的时候也参加过很多重量级的比赛,但都没进入三甲。如今当老师了,能够帮助学生获奖,算是弥补了自己的遗憾吧”。
他始终期待着他的学生们能够多想好创意,多做好设计,执著地去追求艺术设计上的突破与创新、认真地去思考总结每一次成败中的经验与教训、而他也将继续引领学生实现一个又一个的构想、见证他们每一次的成长与蜕变,更好地生活,更好的设计,这是他最希望看到的。最后他送了一句给所有的学生,希望与之***勉-人生的成功很简单:二十岁时厚积薄发;三十岁时初露锋芒;四十岁时中流砥柱;五十岁时年轻人的偶像……希望所有的学生在设计这条路上都能执著的走下去,获得自己满意的成绩,他说这是他最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