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按这是一篇旧作,载于2015年1月30日的《兰江导报》芥子园副刊上。此后笔者又曾写过《于紫岩山中品茗》、《于石的几首纪年诗》等文章。乡贤于石是南宋著名诗人和大学者吴师道的老师,但家乡人对他知之甚少,也罕有人专门去研究他。其实兰溪历史上以诗名世、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颇有声望的人不多,贯休以来仅有于石、方太古几人而已。故笔者在这里用的形式再发一次,以期引起注意,或对弘扬兰溪诗路文化和了解乡土历史有所帮助。
于石(1247~1320),字介翁,号紫岩,兰溪紫岩乡(今灵洞乡洞源村梅坞口)人。晚年迁居入城,又号两溪。貌古气刚,诙谐幽默。早年钦慕乡人杜氏五高,后从王定庵学词赋。王定庵,名瀚,著名理学家、北山四先生之一王柏的父亲,业儒业,精词赋。于石深受影响,并独得其诗赋真传。成名后,于石自视甚高,终身未仕,一心留意诗章。其诗风既苍劲豪宕,又清丽温雅,在南宋诗坛上自成一家。且能奖掖后进,元初大学者吴师道就是他的学生。卒后葬洞源村北挂网山麓,今其后裔散居灵洞乡洞源、平园、烟溪,上华街道沈村,马涧镇下于及与烟溪相邻的栅川等地。于石亡故后,他的弟子官至礼部郞中的吴师道于泰定三年(1326)收集遗章,求精汰故,为其刊印《紫岩诗选》三卷,由仁山先生作序行世,并被编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总纂官纪晓岚在其诗集的提要中称:于右的诗是江湖诗人盛行时,啾啾百鸟中的凤凰。北大刊印的《全宋诗》录其诗174题209首。
于石苍劲豪宕的诗风表现在他的作品中,如《次韵中秋对月》:“冰壶碾破一轮秋,杯吸长鲸笔挽牛。大地山河明色界,九天宫阙耀琼楼。香浮蟾桂今犹古,曲按霓裳乐易愁。四海清光无不照,何须天柱一峰游。”写明月清辉,气势非凡;又如《答诸公游北山》诗中写金华北山诸景和人文典故:“金华山巅一挥手,俯视尘环仰星斗。”“旧传叱石化羊眠,亦有耕田驱鹿走。大士浴缸今尚在,孝标祠堂谁与守。翩然东访赤松子,何须辟谷能延寿。山门一笑天地宽,谁能与客携鱼酒!”挥洒有力,令人神往。而清丽温雅一面,则表现在他的居家诗中,如《吾家》:“松阴六七里,茅屋二三家。坡煖四时笋,溪寒五月花。泉声挟风雨,云气走龙蛇。谁谓谋生拙,门前数亩瓜。”清雅淡泊得与世无争。
而反映宋末元初兵荒马乱中百姓惨遭流离失所之苦的篇章,则《邻叟言》、《路傍女》等古风。其中《邻叟言》,借邻居老翁之口说时世之艰难:“垂白力耕耘,一饭仅充口。东邻数十家,兵火十无九。西邻破茅屋,萧然一无有。悍吏猛索租,摧剥及鸡狗。嗟子行四方,颇亦闻此否?”从而抨击统治阶级的冷酷无情;《路傍女》则写一孤苦无依的女子在离乱中的遭遇:“妾有乳下儿,吚吚方学语。四海尚干戈,安知尔生死。回首望天涯,家山在何处?”描述孤女携稚投宿无门的悲哀。作者存诗中尚有多首纪年诗,如《丁丑岁旦》、《乙卯寒食》、《丁亥冬大雪》、《壬辰春雪》等,不仅反映了宋亡之初兰溪乡村的民俗和自然景观,而且记录了战乱带给人民的灾难。
于石对晚唐乡贤、诗僧贯休情有独钟,存诗中有三首是写他的。如《兜率寺》,在题下特地自注:诗僧道塲也。诗云:“钱塘一剑倚霜寒,万水千山蜀道难。瓶钵生涯何处在?秋风松子落诗坛。”历来为人传诵;又有《题石壁寺》和《再游石壁寺》两首,前一首加了小序,描绘了唐代贯休创建、在700多年前尚存的石壁寺风光和游埠镇当时的地理环境。后一首则记述了晚唐诗人杜荀鹤游石壁寺、谒禅月大师贯休故居的故事和作者对两位诗人的钦慕之情,为后世重修石壁寺留下了宝贵的架构参照和历史依据。
至于其他的名联警句,集中也俯拾皆是,如“春尽花无主,风来叶自秋”,“孤灯茆屋雨,落叶石桥霜”,凡此等等,不胜枚举,多是可以吟唱歌咏的传世佳作。
总之,于石不愧为南宋江湖派诗人中的翘楚,这位700年前的兰溪乡贤,是值得我们去好好研究、发掦光大的。
备注:年前,一位在杭州工作的柏社老乡邀我去他的故乡一游,因为于石的长诗《小石塘源》就是描写他故里风光的,诗路兰溪少不了那里的桃源胜景,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行。
2021.1.5施福山于黄龙洞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