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与四季养生
周期性节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您了解它是如何体现在生活中吗?例如您的体温、血压等等,何时达到高峰?何时进入低谷?细心的人会发现,人的体力、智力、情绪都有过高峰和低谷的时刻,呈现周期性波动。其实人人都能感受到神经、血管、心、肺、胃肠等有节律的生理活动。最明显的有日、月、年和生、长、壮、老、已的周期。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在人类机体活动中,没有任何东西比节奏性更有力量。”现代生物钟养生法,就是要了解自己的生理活动周期,据此来安排日常生活。
这种周期性节律是人类在进化中,适应时空环境形成的。两千多年前的经典,《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春夏是阳长阴消的阶段,阳气渐旺,为什么还要养阳呢?因为顺势而为来养阳,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秋冬养阴也是同理。这种天人合一的预防医学观点,早已被人们接受,关键在于身体力行去实践,所以说“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这个养生原则应具体贯串到运动、饮食、起居、精神活动、防治疾病等各个方面去。篇幅所限,本文只讨论有关健身气功的问题。
一、春季健身
春天主生,阳气升发,柳丝吐绿,万象更新,欣欣向荣。人体阳气也顺应自然,逐渐旺盛起来,向上向外疏发。中医认为肝与春季相应,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要像草木一样枝叶舒展,表现为心情舒畅,活泼愉快。这相当于植物神经中的交感神经适度兴奋,是一种生理性动员状态。中医把这比喻为少阳春生之气。
科学研究和实践都证明,适度运动最能使人心情舒畅。所以在春天即使晚睡了,也要早点起,先在床上伸伸懒腰,做两手托天理三焦,再做9次腹式呼吸,《圣济总录·神仙导引》称为“转胁舒足”、“鼓腹淘气”。空气质量好时,到户外晨练,否则就在室内操练。衣着要宽松舒适又柔软保暖。中医认为春天风气盛,肝气旺,可用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攒拳怒目增气力来养肝。肝木太旺会伤脾土,还要用调理脾胃需单举来养脾胃。木旺生火太过,可用摇头摆尾去心火。有神经衰弱、高血压、青光眼、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慢性肝炎、妇女月经不调及更年期综合症等慢性病者,如果肝气太旺,可能会出现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口苦、咽干、急躁易怒、闷闷不乐、恶心呕吐、胸胁脘腹胀痛、腹痛、疝气、泄泻、遗尿、小便不利等症,宜用六字诀的嘘字诀泻肝气。根据中医理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肝木生心火,还可用呵字诀泻心火。而呼字诀、嘻字诀是四季都可以练的,这样至少可练六字诀中的4节。当然无论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状态,都可以按嘘、呵、呼、噝、吹、嘻五行相生的顺序六节全练,通过五行生克制化,会自动调节内脏功能的平衡。
春季病毒、病菌的繁殖也开始活跃,气候咋暖咋寒,人们一时适应不了,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容易得呼吸系统疾病,如禽流感、SAS、感冒、花粉症等。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表明,麻疹、白喉、流脑、百日咳、猩红热、腮腺炎、气管炎、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春季远远高于其他季节。
为了预防,除随时增减衣服外,每日要坚持擦鼻。方法是把双手拇指鱼际处(手太阴肺经)搓热,在鼻梁、鼻翼两侧轻轻摩擦18~36次,以发热为度。中医认为能“升清阳,灭百邪”,现代研究认为,能改善上呼吸道粘膜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再用拇指按揉合谷穴81次,要有酸、麻、胀、痛等得气的感觉才行。穴位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现代研究认为,合谷能调节免疫功能,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还要按揉足三里穴81次,在外膝眼下三寸(一幅),胫骨外侧一指,简便取法是:掌心捂在膝盖上,中指点到胫骨外侧便是。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痛、腹泻、便秘、下肢酸麻冷痛等。现代研究认为,足三里可防治高血压、消化不良、免疫功能失调等,是抗衰老、抗疲劳、调节免疫功能的全身强壮要穴。
由于天气变暖,皮肤血管和毛孔渐渐扩张,皮肤的血流量大增,供应给大脑的血液就会减少;此外,日长夜短,睡眠时间相对减少,所以出现春困。应该顺应自然的变化,多到大自然中活动,如放风筝、爬山、郊游、赏花、散步等等,都能使人精神振奋,充满活力。原因是运动改善了新陈代谢过程,增强了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加上空气中的负离子这种维生素,对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以及免疫系统功能都有良好的作用。
当然,适宜春季锻炼的项目还有很多,可因人而宜,在下午增加一些运动量。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肌肉、关节活动开以后,再做剧烈运动。
一年中冬、春季空气污染严重,一天中早晨6点左右为空气污染高峰。运动越剧烈,受害的程度就越大。春季雾多,风沙也大,易受“风邪”的侵害,轻者伤风感冒,重者引发关节疼痛,胃病发作,甚至能诱发患面神经麻痹、心绞痛、脑中风等。应该注意躲避,防潮防寒,要学会鼻吸口呼,不要呛风。
二、夏季健身
夏天主长,天阳下济,地阴上蒸,万物繁荣茂盛,人体阳气外发,是新陈代谢旺盛时期,气血运行也活跃于体表。皮肤毛孔开泄,通过出汗,调节体温,以适应暑热的气候。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盛夏防暑邪;长夏(夏末一个月)防湿邪;同时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
由于每天多次出入空调冷气环境,经受冷适应的条件反射,促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上腺素大量分泌,给心脏增加了负担。中医理论早就有夏季与心相应,宜“养心”的说法。夏季室外活动多,活动量增大,天气炎热,血液循环加快,汗出也多。昼长夜短,睡眠时间较少。因此,消耗的能量多,心脏的负担很重,若不注意对心脏的保养,伤心即伤阳气。
久处冷气环境中的人,一旦进入炎热的环境,体内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除体温迅速上升外,开始出汗,而带汗的皮肤又往往粘有许多细菌。当再回到冷气环境时,皮肤和粘膜血管收缩,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因此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以不超过5摄氏度为好。入睡时,最好关上冷气,有条件时要经常通风换气。要晚睡早起,多到户外活动,不要怕阳光,该汗出时就要出汗,不要闭汗,要使气得泄。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关节痛等慢性病,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户外锻炼更能使心情愉快,生意盎然。睡醒后,也要先在床上伸伸懒腰。《遵生八笺·去病延年六字法》说:“心呵顶上连叉手”,八段锦的两手托天理三焦都是伸懒腰。中医认为,夏季心火旺,暑热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可能表现为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口苦咽干、尿黄淋痛以及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掌心热、沿心经循行部位疼痛等,宜用六字诀的呵字诀泻心火。根据中医理论,心火生脾土,还可用呼字诀泻脾。加上四季可练的而嘻字诀,至少可练3节。当然八段锦的摇头摆尾去心火是必练的,心火旺伤肺金,练左右开弓似射雕可养肺。夏季湿邪盛,湿伤脾,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慢性肝炎、胃肠道功能紊乱等慢性病,可能出现食少、脘腹胀满、噫气、呕恶、泛酸、腹痛、肠鸣、泻痢、痰饮、水肿、肢倦身重、舌根强痛、黄疸、小便不利等症,可用六字诀的呼字诀,八段锦的调理脾胃需单举。
空调避暑,有利有弊。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最适宜练健身气功。其实最有利的避暑是利用健身气功的调心,所谓“心静自然凉”。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指出:避暑不仅在“虚堂、水亭、木阴等洁净而空敞之处”纳凉,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古有歌云:“避暑有要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
夏季三伏时节,由于高温、高湿、低气压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蒸发,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易发生中暑、食物中毒、胃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疟疾、脑炎等。为了预防,除注意饮食卫生、防昆虫叮咬,防晒降温外,还可做些自我按摩。每日按揉内关、中脘、天枢、足三里各81次。内关穴在前臂掌侧两筋之间,腕横纹上2指,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等。现代研究发现,内关可调整心功能,调节心律,治疗心绞痛、无脉症、心律不齐、高血压、胰腺炎、休克等。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心窝和肚脐中间1/2处,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硬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等。天枢在腹中部,平脐,距脐中2寸的腹直肌上,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中暑昏迷时,宜在阴凉处,用针刺或手指甲掐人中穴(鼻唇沟上1/3处)、十宣穴(两手十指尖端),或用消毒缝衣针,点刺放血,苏醒后,再送医院急救。
如果运动量还不够,夏季体育锻炼,最好的项目莫过于游泳了。游泳能提高呼吸系统功能,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人,其肺活量可达5000毫升,而一般人肺活量只有3500毫升左右,可防治慢性气管炎,改善肺功能。还能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减少代谢废物在血管壁上的沉着。还能使大脑皮层的指挥功能增强,感到精神振奋,周身轻快。尤其是能加强脂肪代谢,而减肥。但也不是任何人都可参加的,下水之前,务必作一次彻底的体格检查。
其他如玩健身球能调和气血、舒筋健骨、健脑益智,且运动量小,不受场地、气候的限制。若能经常坚持练习,对偏瘫、颈椎病、肩周炎、冠心病、手指功能障碍等疾病均有较好的康复作用。
《本草纲目》作者说垂钓能解除“心脾燥热”,谚语云:“湖边一站病邪除,养心养性胜药补”。之所以能养心养性,是由于脑、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是进入气功态的境界。肌肤感受清风吹拂,耳闻斜阳中的蝉鸣,目视绿波中的浮标跳跃,寻得这片刻的愉悦和宁静,自然心地清凉,意在丹田,形静实动。
“露、透”的夏装,有利于散热,人在裸体情况下,辐射散热要比穿着普通服装大10倍。空气浴、日光浴、冷水摩擦等,是锻炼适应环境能力的好方法,冬泳、抗寒功等耐寒锻炼,都是从夏季开始的。但是强烈阳光里的紫外线B,可导致白内障、晒伤皮肤、引发皮癌,虽然《黄帝内经》说“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实践中也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度,遮阳帽、遮阳伞、太阳镜、防晒剂都是必要的防护措施。
三、秋季健身
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虽说秋高气爽,却呈现肃杀萧条之象。秋天与肺气相应,应以养肺为主。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收敛神气,意志安宁,使肺气清。先在床上练八段锦的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三焦气机调畅,可养肺气。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特征,可早晚在被窝里做全身干沐浴的皮肤摩擦。燥邪为患往往出现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及颈、肩、背、腰、骨关节疾病。可能有项背强痛、咳嗽、咽痒、咽痛、口干、气逆、哮喘、痰多、寒热、无汗、胸闷胀痛、呼吸气促、尿频黄赤、沿肺经循行部位疼痛等症。可用六字诀的噝字诀泻肺燥。金生水,还应用吹字诀泻肾中邪气。肺金太旺伤肝木,用八段锦的攒拳怒目增气力来养肝。
《红楼梦》中有“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的诗句,所谓“秋风秋雨愁煞人”。医学研究证明秋冬阴沉天气,阳光少而弱,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相对增多。此激素能诱人入睡,使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受到抑制,造成细胞“瘫痪懒散”,因此使人消沉抑郁,易患抑郁症。尽管秋季特点是养收,还是要到户外多接受阳光,运动能改善不良情绪,使人愉快,游山玩水,使人开朗。但是不要运动量太大,不可汗流浃背,耗气伤阴,健身气功的运动量正合适。预防“秋燥”等呼吸系统疾病,还可多做前述的点穴自我按摩以及“静功”等等。
四、冬季健身
冬季草木凋零,万物闭藏,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将一定能量贮存于体内,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好准备。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养肾”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严冬的气候。要避寒就温,但不可捂得过厚,以免出汗,耗气伤阴。有晨练习惯最好改在下午进行,特别是空气污染时,不要到户外锻炼。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在被窝里做些“干沐浴”之类的自我按摩,用足跟按摩对侧涌泉穴、太溪穴各81次,左右交替轮换,以养“肾气”。涌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主治头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困难,小儿惊风,足心热,转筋,癫疾,昏厥。太溪穴在内踝后方,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俗话说寒从脚上起,脚离心脏最远,加上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温性较差,因此脚的皮温最低。足部受寒邪,可引起胃脘痛、腹泻、痛经、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脚还与上呼吸道粘膜有密切联系,一旦脚部受凉,会引起呼吸道粘膜的毛细血管收缩,抵抗力下降,以致上呼吸道感染。
若有神经衰弱、肺结核、心脏病、肾病、高血压、低血压等病,可能出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眼睑浮肿、小便不通、阳痿、遗精、早泄、精冷、不孕不育、眩晕耳鸣、潮热、盗汗、心悸、失眠、口干、咽痛、咳痰带血、喘息、背痛、黄疸、腹泻、嗜睡等症,可用六字诀的吹字诀、嘘字诀、呼字诀、嘻字诀,还可用八段锦的两手攀足固肾腰、五劳七伤往后瞧、背后七颠百病消以养肾。
冬季锻炼,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要做到浑身发热,这样便会觉得四肢有力,精神饱满,寒冷也不足惧了。从室内到室外,温度骤然降低,会使皮肤和肌肉立即收缩、关节和韧带僵硬,体内的代谢放缓。若立即开始锻炼,有可能造成肌肉、韧带拉伤或关节损伤,而且由于心跳骤然加快,还可能引起其他不适症状。冬天在室内练功,最好选用南向的房间,一定要让空气流通。古人云:“头冷足暖,养生之道”,练功不论是站式、坐式,均应双脚足趾抓地,用意念将气引至足底,当足底有热气充盈感后,再将气引至足背,这样反复练习,不仅能使上实下虚状态转变为头冷足暖而使步履稳健,还可防治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中风等疾患,降低冬季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收功后,用力搓热双手足,并进行浴面梳头的自我按摩。
虽说冬季“养藏”之道,不宜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但是俗话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人和动物一样,对周围环境都有适应能力。所谓冷适应是指机体在长期的寒冷刺激下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产生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生活在寒带的爱斯基摩人、挪威人以及我国北部的鄂伦春人就是冷适应的典型。由于不断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人体造血机能增强,抗体增多,从而大大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助于预防感冒、气管炎、贫血和肺炎等疾病。据测定,参加冬季锻炼与不参加锻炼的人,其抗寒能力相差10倍以上。一定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不可贸然行事,以免发生运动意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