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佛教在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的情况

佛教在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的情况

魏晋佛教史简介:

魏晋以来,时局纷扰,传统儒学名教解.体,名士避世弃儒,趋附老庄「以无为本」思想而蔚为风气,因其立意渺玄,故称「玄学」或「清谈」。当时佛教般若「性空」之学甚契此派「贵无」思想,又有学通儒道,博学多识的道安大师及弟.子慧远等,有系统的融和、开展,故玄谈名士莫不以「般若性空」充实其学,或增清谈之资,佛教於焉深入士大夫阶层而迅速传播。

三国魏地的佛教以般若学及译经为主,朱士行曾於洛阳开讲《道行般若经》,并以「诸未尽善」而西行,求得《放光般若经》,可见此时对般若之学已有新的要求。在译事方面,特别重视戒.律的译介,昙柯迦罗译有《僧祇戒心》、昙无谛译出《昙无德羯磨》,而开中.国戒法的传承。

因避战祸,僧人多从北方来到南方,因此,吴代建业的佛教,多由关中、洛阳一带传入,如安世高、支谦等。安世高原为东汉末年译经高僧的代.表,其行走路线正可显示佛教已由北渐向南传播。支谦汉文造诣很高,发扬支谶般若一系,译经甚多。其中《大明度无极经》乃《道行般若经》的同本异译,系内启两晋般若之学,外导六朝清玄之风的重要经典。吴地佛教另一位重要传播者为康僧会,乃佛教史上记载第一位自南(交趾)向北弘.法的僧侣,曾学安世高禅数之学,最具代.表的译著为《六度集经》,孙权为其建「建初寺」,乃江南佛.寺之始。

西晋时代,佛教活动仍以译经为主,竺法护为当时的代.表,所译经典有《光赞般若》、《维摩》、《宝积》、《涅槃》、《法华》等各部类经,对於大乘佛教的开展,影响甚钜。其中,《正.法华经》的译介,使观音信.仰普及於民间,为鸠摩罗什之前最著名的翻译家。

西晋末叶,北方五胡十六国纷乱,晋室偏安江左,称为「东晋」。於是中.国分治南北二区。北方胡族受到佛教的影响,也大力提倡佛教。例如後赵时期,以佛图澄开启佛教的弘传最为重要。佛图澄以神通智慧感.化残.暴嗜杀的石勒、石虎,佛法因而大行於华北,建寺八百九十所,受业门.徒万计,重要者有道安、竺法雅等。

道安大师为前秦时代最重要的高僧,博学多闻,被视为当时北方学界的领.袖。秦主苻坚延请他於长安主持译场,一时中外译家云集。道安大师在佛教史上有许多创举,如:1.提出「五失本、三.不易」的译经理论,要求译经必「勿失厥义」以深达佛旨;2.为众经撰注作序;3.分经.文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科,为此後译经者所宗;4.创编《综理众经目录》,开中.国佛教史上佛.经目录的先河;5.制订寺.院清规及僧尼轨范;6.统.一沙门同为「释」姓。另外,道安在教理思想方面,则以般若性空之义多有见地,创立「本无宗」,承其学者为慧远。

竺法雅以善用老庄等外学来理解般若义著称,此即所谓「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而为生解之例」的「格义佛教」。

北方佛教到了後秦,由于鸠摩罗什东入河西走廊武威再入长安(四○一),而更加昌盛。鸠摩罗什在後秦姚兴的护持下大兴译经事业,南北俊秀仰止云集,门生弟.子三千,其中以道生、僧肇、僧叡、道融最为杰出,称为「什门四杰」。所译经籍种类遍於大小三藏教禅诸家,其中《大品般若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使得龙树般若性空之学至此文备义明,以之引正「六家」之偏,驳斥「格义」之迂。《成实论》、《阿弥陀经》、《十住毗婆沙论》、《金刚经》、《法华经》、《维摩经》等译著,文妙义精,流畅易读,为古今佛教各.界所遵。後来以此诸经为基础而有三论、四论、成实学派的兴起,及天台、禅、净等诸宗的成.立。鸠摩罗什译业贡献之伟,为整个中.国佛教史开创一个新纪元,被誉为中.国四大翻译家之首。

南方东晋承继西晋文化,原在中原流行的玄学及般若学也随之南下。与道安同时,而在南方传教者有竺道潜与支道林,两者皆以擅讲般若而受到贵.族士大夫的钦仰,为玄学式的贵.族佛教及格义佛教的典型代.表。尤其是支道林,著有《圣不辩知论》、《即色游玄论》等,创般若学的即色义,主张即色本空。时人评其学「不减王弼,比做向秀」。与谢安、王羲之、许询、殷浩等一代名流交游甚密。支道林之後,南方佛教中心即转为庐山的慧远。师博通六经,尤精老庄,听闻道安讲般若而出家。後以远避战乱而入庐山东林寺。师持戒.严谨,为南方佛.学领.袖,当地名绅士学皆崇其行。曾迎佛驮跋陀罗、僧伽提婆等印度高僧入庐山译经,开启南方译经的风.潮。应江州刺史桓玄之问,撰著《沙门不敬王者论》,明示出家法与在家法的不同,以化解当时佛教与中.国礼法的扞格。又集僧俗一百二十三人同结白莲社,以《般舟三昧经》的禅观修行,期生西方净土,是禅净***修的初创者,後世尊为净土宗初祖。

慧远虽足不出山,然亲近者众,道生(曾北上长安受学於罗什门下)就是其中之一。道生孤明先发,以「佛性论」、「顿悟说」引起当时教界的辩论,尤其「一阐提皆得成佛」的主张,更被视为异端,而不见容於大众,直至北凉昙无谶所译北本《大般涅槃经》传入,获证同於佛说,时人方才惊服。道生所悟的思想对於後来的涅槃、天台、华严和禅等各宗都有深远的影响。

此外,建康的道场寺,也是著名的南方佛教重镇,以译经为主。佛驮跋陀罗、慧观、法显等,为当时驻锡译经的大家。

又这时期再度掀起西行求法的热潮,其中最著名的是法显。他在天竺参学十馀年,携回《大般泥洹经》、《摩诃僧祇律》、《长阿含》等多部经典。法显在佛教史上不仅有崇高的地位,在我.国留学史上的贡献也是影响千古。

两晋时期,因玄学风行全国,使般若学的研究也达到鼎盛,而有「六家七宗」各擅其胜之势。「般若」丰富了「玄学」的内涵,「玄学」也成为传播佛教教.义的媒介,史称「格义佛教」。直至鸠摩罗什、僧肇等师徒的导正,终於形成中.国佛教正统的风格。由于学风鼎盛,思.潮自.由,以及译经事业的隆盛,奠定了南北朝学派竞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