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戏曲的古诗
1、宋·苏轼《戏子由 》
原文选段: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释义:
戏子的声音有时候就像教书的先生拉的长长的,有时又像学舍一样小小的。
2、宋·韩淲《白日偶无客青山长对门》
原文选段:
人生等戏剧,衮衮徒区区。
释义:
这人生就像戏曲一样,有起有伏,必定不是顺畅的。
3、唐·白居易《琵琶行》
原文选段: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释义:
曾经弹奏完曲子让老师都佩服,化完妆周围的艺妓都嫉妒我。
4、宋·苏轼 《古意》
原文选段:
等为戏剧谁能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释义:
苏轼追溯到事情的起始,笑向那“翁”问道:“同为戏剧到底是谁最早演习的?我笑对老翁说:‘还是儿子更贤于您!
5、唐·白居易《长恨歌》
原文选段: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释义:
戏子舞女的鬓发已经白了,宫中的侍女也青春不再。
2.有关戏曲的古诗推荐:
戏子由
宋苏轼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任従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眼前勃溪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齑盐甘似蜜.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余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旗旄.
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棰.
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
居高忘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
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
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戏子由》是北宋诗人苏轼写的七言古诗。诗词里边描述了生旦净末丑还有人生感悟的种种,在经由戏曲的演义和表现感慨自身的咏叹。
戏子:戏子的说法诞生于晋代。中国在汉代就出现了源自对狩猎活动模仿的角抵戏,在汉之前它被称为“蚩尤戏”。同时也是是对古代时期戏曲演绎者的总称。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3.和戏曲有关的诗句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南昆(昆山腔)、北弋(弋阳腔)、东柳(柳子腔)、西梆(梆子腔)。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南麒北马关外唐 不疯魔不成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救场如救火。 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艺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清二混三不见(无根底对付的结果是:第一次尚可,第二次模糊,第三次忘没了)。
饱打(吹)饿唱。 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 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
(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
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 。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南昆(昆山腔)、北弋(弋阳腔)、东柳(柳子腔)、西梆(梆子腔)。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南麒北马关外唐 不疯魔不成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 救场如救火。
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艺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清二混三不见(无根底对付的结果是:第一次尚可,第二次模糊,第三次忘没了)。 饱打(吹)饿唱。
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 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无祖不立,无师不传。 名师出高徒。
艺多不压身。 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春:指行话) 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 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拳不离手,唱不离口。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打你今朝有过,为你将来成人。
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 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只许人家不听,不许自己不行。 指任何事情都得下一番苦工夫,方能做出好的成就。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 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四、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私下练,台上见。 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腔好唱,味儿难磨。 字不清,唱不明。
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一我一站,一动一转,一走一看,一扭一翻,一抬一闪,一 坐一窜,照顾四面八方,要叫人人看见。 眼大无神,庙里泥人。
笑不露齿,行不动裙。 神不到,戏不妙。
三分扮相,七分眼神. 唱戏不动情,看戏不同情。 欲前先后,欲进先退,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手到眼到,眼到手到。
站有站相,坐有坐样。 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难分。
忙而不乱,慢而不断。 百艺不如一精。
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闲着练,忙着用。
艺要会,得挨累。 台上一现,台下十年. 唱戏碰了钉,才知艺不精 力不磨得锈,腿不练得皱, 有状元徒弟,没状元师傅。
慢功出巧匠。 念书要讲,种地要耪,学艺要想。
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后台象绵羊,前台如猛虎。
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见山如山在,看水如水流。 心跟神合,神跟貌合,貌跟形合。
先看一步走,后听一张口。 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神在两眼,情在脸面。
站如亭亭玉树,行如风送落叶。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4.关于戏曲的名言千斤话白四两唱。
三分唱念七分作。宁输后台不输前台。
只许艺高不许胆大。当场一字难。
当场不认父。千学不如一见。
一清二混三不见(无根底对付的结果是:第一次尚可,第二次模糊,第三次忘没了)。技要稳准狠。
艺不离手曲不离口。 (以上摘自《齐如山回忆录》,中国戏剧出版社,齐如山著)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学问学问,多学多问。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山高勤为径,艺海苦作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在人前夺萃,必须人后受罪。
演员四字诀:学(模仿)、会(功夫到手)、通(融会贯通)、化(再创造)。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南昆(昆山腔)、北弋(弋阳腔)、东柳(柳子腔)、西梆(梆子腔)。
识才善教人出众,盲目授徒贻误人。园丁血汗育蓓蕾,赏花须谢育花人。
集众家之长,补自身之短。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齐白石语)。台上讲戏格,台下讲人格。
救场如救火。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
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会看戏的看门道,不会看戏看热闹。
寓庄于谐,寓教于乐,寓理于情。 气乃声之源,气为音之帅。
一偷气,二换气,三运气,四喷气。大换气,小偷气,不蛮喊,留余地。
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上丹田(头腔、鼻窦上两眉之间)发声***鸣点,中丹田(肚脐、上腹部、横隔膜)气息支持点,下丹田(肚脐下三指小腹)提气发力点。
声腔三要素:吐字、行腔、气口。 擒字如擒兔,每字圆如珠,一字走了调,满盘都是输。
既要将字咬准,又莫将字咬死。不要音包字,而要字带音。
不吃字,不嚼字,不裹字,不割字。唱戏吐字不清,犹如钝刀杀人。
字似骨头韵若肉,板如老师是节奏。咬字头,送字腹,收字尾。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力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唱是一条线,不要一大片,若是一条线,音清整稳远;若是一大片,音噪乱散浅。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明曲情,达其意,明戏理,知戏情。
演员不动情,观众不***鸣;演员不动情,观众不同情;演员不动心,观众不入心;演员不动神,观众便走神。不能千人一面,千歌一曲;力求一人千面,一曲多变。
有情没理戏演歪,有理没情戏演干。饱打饿唱。
音散、音暗多喊“咿”,音紧、重喉练“啊”音。精神畅快,心气和平;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练嗓保嗓,都贵有恒;由低到高,量力而行;五音饱满,唱出剧情。
(此48字为梅兰芳练声保喉经验) 有板若无板,无板却有板。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慢板不拖,快板不赶,散板不散。 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节奏感人的音。
5.形容戏曲演员的成语成语梨园子弟
--------------------------------------------------------------------------------
拼音lí yuán zǐ dì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后泛指戏曲演员。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通省梨园子弟各班愿与者,书名画知,届时齐集湖亭,各演杂剧。”
示例惟兹~,犹存汉官威仪。 ◎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
6.描写戏曲的古诗1、《七律·赞京剧》现代诗人张金铭原文: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
译文:在戏曲中停顿抑扬顿挫,唱腔委婉中又透露出坚定。2、《偈颂一百零四首?其一》宋代诗人释绍昙原文:本是儒家闲戏剧,刚言漏泄祖师机。
译文:原本是读书人家闲来作的戏曲,刚刚却泄露了祖师的心思。3、《琵琶行》唐代诗人白居易原文: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译文: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4、《古意》宋代诗人苏轼原文:等为戏剧谁能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译文:苏轼追溯到事情的起始,笑向那翁问道:“同为戏剧到底是谁最早演习的?我笑对老翁说:‘还是儿子更贤于您!5、《西江怀古》唐代诗人杜牧原文: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译文:反观历史中,魏国如戏剧一般的战略,更有苻坚投棰这样荒唐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