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字始见于西周早期金文,字形从人、犬,表示犬趴伏在人身旁。表示趴下、俯伏之义;或以为像一只狗正俯身守候在一个人的后边,准备袭击他。本义是"伺机狙击"。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想隐藏自己的时候,一般都会趴下不动,所以又引申指潜藏、埋伏。中国农历节气中有"三伏"之说。"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可以组词为:
伏天、伏维、伏惟、伏菟、伏兔、伏突、伏听、伏帖、伏贴、伏特、伏卧、伏弢、伏薮。锁伏板、俟伏斤、乞伏姓、驹伏辕、不伏手、埋伏圈、潜伏期、一伏时、骥伏枥、侯伏侯。伏案、伏闇、报伏、伏抱、伏豹、卑伏、迸伏、彼伏、闭伏、伏辨、鳖伏、鼈伏、伏槽水、伏辰、雌伏、伏雌、伏窜、搭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