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感遇》诗词鉴赏

《感遇》诗词鉴赏

《感遇三十八首》诗词鉴赏1

 翡翠巢南海, 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 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洲里, 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 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 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 叹息此珍禽。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全诗双关到底,句句是说鸟,也句句是写人。

 诗一开始就突出了诗的主角──羽毛赤青相杂的翡翠鸟。这种鸟生在南方,犹如诗人的出生地四川位于帝都长安的西南一样。翡翠鸟筑巢在神话中名贵的三珠树上,犹如诗人的品格高超,不同流俗。这鸟本来自由自在,雌雄双飞,不幸为美人所喜爱,比之于黄金一般,于是这鸟就倒霉了,犹如诗人不幸为武则天所赏识,不能不在她的统治下做官一样。翡翠鸟为什么会被美人喜爱呢?由于它的羽毛长得漂亮,既可以使美人的首饰临风招展,婀娜生光,又可以使美人的锦被结采垂花,斑烂增艳。这两句比喻诗人的才华文采,被统治者用来点缀升平,增饰“治绩”。所以作为鸟,就不免在炎热的南州被杀,而将它的毛羽呈送到玉堂深处,妆点在美人的头上与床上;作为人,就不免为统治者所强迫,名列朝班,丧失了在政治上抉择的自由。有人要说,翡翠鸟既然知道自己将受到杀身之祸,何不远走高飞呢?可怜,这鸟儿巢居南海,还能算不远吗?没有用,虞人(周礼职掌打猎的官名)还是用罗网来找到了它。这里比喻诗人虽想隐遁,但还是难逃统治者的`笼络。怪来怪去怪谁呢?不论是鸟是人,总是自己有了才华,反为才华所累,正如象有齿,麝有香,因而遭受到杀身之祸一样,看了这名贵小鸟的遭遇,那能不连声叹息呢?叹鸟即所以叹人,亦即诗人的自叹。近人吴闿生认为“此言士不幸见知于武后”,宋人刘辰翁认为“多是叹世,而卒不免”,将陈子昂比为扬雄之不幸而作莽(王莽)大夫。这些看法,都和诗人的原意是吻合的。

 故事结束之后,最末第二句“多材信为累”,才把作者的正意点出。一经点明,立即缩住,这正是寓言的手法。这一寓言情节简单,但诗人叙述时却没有平铺直叙。开首二句叙述翡翠鸟的安乐生活,第三四句立即以问句作一转折,五六两句马上把首二句的和平愉快气氛打破,落入了残酷的结局,“炎洲”二字呼应“南海”,“玉堂”与“珠树林”对照,虽则两者都是豪华富贵的环境,而“珠树林”中是雌雄双栖,“玉堂阴”处是杀身委羽,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为下文的“叹息”伏根。七八两句,表面写得很繁华热闹,但美人头上、床上的“旖旎”“葳蕤”,是牺牲了双飞双宿的小鸟的生命换得来的,热闹繁华的背后,正是凄冷悲惨。第九句照文理应该发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远走高飞呢?”这里诗人用精简的手法,省去问题,而用“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这两句答案,使节省掉的问题,仍能于无字句中托出,这里自问自答,又是一个转折,然后落出正意:“多材信为累”,而以“叹息”作为结束,用“珍禽”两个代用词,反应起笔的“翡翠”。“多材信为累”这一句,已由鸟说到人,平庸的写法,接下去可以发挥一下,而诗人却马上缩住,一笔扬开,仍归之于鸟。短短十二句诗,艺术结构上却这样的起伏不平,大有尺幅千里之势。

 这首诗内在的怨伤情绪是很浓重的,但在表现的方式上,却采用了缓和的口气,“温柔敦厚”,“哀而不伤”,自是五言古诗的正声。

《感遇三十八首》诗词鉴赏2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六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

 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沈冥?

 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

 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注释

 ⑴“吾观”两句:古人认为龙是至阳之精,变化无常。

 ⑵冥密:阴暗壅塞。

 ⑶元化:造化。并:合。

 ⑷象识:一作“蒙识”。沈冥:一作“沦冥”。

 ⑸丹经:指道家求仙之术。

 ⑹昆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瑶树:仙境中的玉树。

  鉴赏

 这首诗开头两句“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是说:“我看那神龙的变化无穷,就知道它是最高的阳气之精。”古人认为龙是至阳之精,变化无常。这里表现了作者的向往之情。接着写神龙之能:“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意思是说:“岩石成林多么阴暗壅塞,洞穴深邃无法将它挡住。”“古之得仙道”以下四句是说:“古时候的得道成仙之路,确实与那造化合而为一,玄妙感应并非暗昧识见,有谁能够测知其中奥秘?”“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就是说:“世上的人只知道眼见为实,醉醺醺地嘲笑丹经真义。”“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意谓:“昆仑山有那美玉仙树,他们怎能采到它的果实?”最后四句讥讽世俗之人的浅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