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关于张恨水的诗句

关于张恨水的诗句

1.张恨水小说里那些让人痛心的句子

我觉得张恨水的文笔很不错,痛心的句子也是要在书中的情节中才能体现,单单得把句子拿出来,外人未必理解的了那种滋味。下面随便找几句我觉得有感触的句子:

雁南飞题签惊绮语 春华秋实同砚动诗心

归去异当年人亡家破 相逢如此日木落江空

把父亲此调不弹已久的一张古琴,放在那里:靠壁放了一张红木卧榻,壁上挂了一轴《秋江放棹图》,旁边有一副对联,乃是“此夕只可谈风月,故乡无此好湖山”。

玉坚笑道:“看你的牢骚发到这步天地,真是可以!但她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办成的好婚姻,这与我们什么相干,我们怎都该死呢?”小秋道:“你想呀!我们眼睁睁的看到这样的事,不能傲个古押衙起来救她,我们岂不是该死?”说毕,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小秋坐在椅子上,半晌移动不得,只对着桌上一盏青灯,两杯苦茶,呆呆地发闷。听那屋子外面,雨声在瓦上,雨声在树上,雨声在檐下,雨声在窗户上,各打着那不同的声响,无往不添着他的烦闷。这一夜的雨声,算是他生平第一次听着别有风趣的了。

菜园子里那两株梨花,已是谢了七八停,满菜地里都飘着白点子。但是地下那些菜蔬,经雨一番洗濯,都青郁郁的。在篱笆外,天空里飘着半截垂杨,卷在细雨烟子里,摇摇摆摆。有几只燕子,放开身后的双剪,在树边飞来飞去。

他想着两句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但是那个落花的落字,又仿佛是惜字,自己却解决不下来,要去问人。

看到这幽凄的景致,心里那番凄凉的意味,简直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先对江里望望,然后又走到大堤上向往姚家村去的那条大路上也望望。

2.请问,张恨水有什么经典的名言啊

女明星、女演员见我面总劈头就说:“我也喜欢写作,可惜太忙。”

言外之意,似乎要不是忙着许多别的事情――如演戏――她们也可以成为作家。 有人***享,快乐会加倍,忧愁会减半。

搬家真麻烦!可是一想起你说过:“以前我每次搬家总怨得不得了,但搬后总觉得:幸亏搬了!”我就得到一点安慰。 我故意不要家里太舒齐,否则可能: (一) 立刻又得搬家 (二) 就此永远住下去, 两者皆非所愿。

你们卧室的小露台像“庐山一角”,又像“壶中天地”。 从前上海的橱窗比香港的值得看,也许白俄多,还有点情调。

按:近年香港也有值得大看特看的橱窗了。 教书很难――又要做戏,又要做人。

这几天总写不出,有如患了精神上的便秘。 写了改,抄时还要重改,很不合算。

人生恨事: (一)海棠无香;(二)鲥鱼多刺;(三)曹雪芹残缺不全;(四)高鹗妄改――死有余辜。

3.张恨水的笔名怎么来的

张恨水之名来源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诗句。

冰心之名则来源于“一片冰心在玉壶“之诗句

据说张恨水先生对冰心情有独钟,可是就是得不到冰心的心,所以取名张恨水.

另说:黄师曾笑着问冰心:“人家都说张恨水取这个笔名跟您有关,‘恨水不成冰’,没追到您。是不是真的呀?”冰心手一挥:“哪有这么回事,我根本就不认识张恨水。”吴文藻先生去世后,冰心在吴先生文集的《代序》里,还专门谈到了这件事。

名字由来: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随着他的小说行世,一些关于“恨水”这个笔名的来历和含义的故事,也在社会上流传开了,诸如什么“恨水不成冰”等等。说起来,这都是不明他本人原意的穿凿附会之说。

张恨水十七岁时,正值民国初年,父亲得急病去世,遗下孤儿寡母,生活陷入困境。后靠亲友帮助,入苏州“蒙藏垦殖学校”读书,有时连纸笔也买不起。学校校务又很混乱,他觉得前途渺茫,常作些诗词,悲落花,恨流水,发泄愁苦。当时所取的笔名就叫“愁花恨水生”。后来他又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虽然感到这首词是惋惜春花易谢、好景难留,比较伤感,但末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却使他悟出了一个道理:时间如水,切不可让它白白流逝。于是他截取“恨水”作了笔名,作为对自己一生的鞭策。

4.张恨水'登台莫唱大风歌,无用书生被墨磨'的全诗

《枕上作》 张恨水 登台莫唱大风歌, 无用书生被墨磨。

都传救国方还在, 早觉忧时泪已多。 张恨水生当动荡岁月。

民元以后,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军阀暴生,国无宁日,各地志士屡仆屡起,抗战以后,又辗转流徙,衣食住行的基本生存固成问题,书籍的奇缺,更使精神难得点滴寄托。《剪愁集》即成于这一漫长时期,遭遇坎坷,颇多难言之隐。

彼时新文学已大倡,小说、戏剧、散文、语体诗,构成新文学主流。诗词之道,虽未湮没,然亦颇乏市场,新文学家视之为远远落伍于时代的雕虫小技。

更因北洋政府时代,老牌官僚政客往往把旧诗拿到势力场上作交际之用,与清客的媚态相揖让唱和,而其本质,却是私欲内里、风雅其外的。就连吟风弄月、偎红刻翠都算不上,徒成其妄念贪心的装饰品,结果自然不免连累到文艺本身。

新文学家固然有激使然,多弃之如敝屣,一般中青年文人,对它亦冷落,虽然他们不免有些旧文学的功底。其实就主因来说,委实并非错在旧诗本身。

周氏兄弟、俞平伯先生的诗词作品其价值均不在他们的新文学之下,而郁达夫的大量旧体诗,近年见有论者以为其审美分量在其小说、散文、文论之上,亦可谓知言。恨水先生那样饶于老派情怀的文人,他的诗词、散文,俱为小说的巨大声名所掩,实际上他的旧体诗词既合于温柔敦厚的诗教,又能近接时代氛围,使个人品格与知识分子的怀抱相交织,同时亦将民间的疾苦、兴亡的情绪寄托其中。

他的《春明外史》、《啼笑因缘》、《金粉世家》,虽以章回体名世,实际上也是章回体的《家》、《春》、《秋》,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都并不在后者之下的。《剪愁集》之“剪”,略等于现代文论中的宣泄、升华之说,故言愁即是剪愁。

在恨水先生或婉转或直截表达的种种深隐大痛之间,对于世风的转变,时代的激荡,民族的悲欢,我们后人不能不为之涕感三叹,虽然逝水流光,斯人已杳,但古今人情不相远,意识形态固已一变再变,而时代的风烟余烬里,后人亦不难找到自己类似的影子或理念。 《剪愁集》可圈可点之处实在太多。

虽然说欢愉之词难工,穷苦之言易好,但身处怨愁困乏,在孟郊、贾岛这些古人,一变而为通彻的绝叫,在恨水先生,却在言愁的当中保持了儒者相当的敦厚,愈见其沉痛悲凉,入骨的沉郁。他的绝句承转自然,无丝毫斧凿痕,妙在言语之外,是近乎天籁的那种。

七律以其格局工整,可以写景,又可以传情,无如诗中最难学的就是这一体。恨水先生以渊深的旧学功底,天才诗人的情怀,笔下律诗多浩气流转,往往以血性语,直搔人生的痛痒。

有时造意深远、措辞谋篇巧不可阶,仿佛字字露光花气,十分醒眼,有时又出以打油之体,类似白话,一看便懂,却字字非悲风苦雨,非大手笔大力量不能妥帖。忆昔二十几年前,我们这群毛头小子正在大学听教师讲现代文学史,无非说恨水先生是典型的言情小说家,也是轻轻一语带过。

误人子弟,往往莫甚于课堂。实则就先生全集而观之,言情比重并不太大,在抗战以后,其各类作品,无不与民主政治、抗战建国有关,他的新旧兼备的思想,又使他养成愤世嫉俗、守正不阿的态度。

罗承烈先生说,所有一般“文人无行”的恶习,在恨水先生的言行中丝毫找不出来。他一生写文卖文,对世道人心有绝大的启示,却无半点非分之想,因此老舍先生说他“比谁都有资格自称为文人”。

是的,恨水先生卷帙浩繁的作品达三千万字以上,而且都是站得起立得稳,从容不迫中透着泼辣犀利,是现代文学中最经得起考验的丰碑、不可低估的文化财富。 “热肠双冷眼,无用一书生。

谁堪***肝胆,我欲忘姓名。”(《记者节作》)“一瓶今古花重艳,万册消磨屋半间。”

(《五十九初度》)“登台莫唱大风歌,无用书生被墨磨……都传救国方还在,早觉忧时泪已多。”(《枕上作》)“百年都是镜中春,湖海空悲两鬓尘。”

(《敬答诸和者》)含意无穷,哀而不怨,然读之每觉泪下难禁。不读民国史,不足以读《剪愁集》,不思索当今社会,不足以尽尝剪愁之深意。

“苍蝇还到冬天死,世上贪污却永恒。”“官样文章走一途,藏猫式的捉贪污。

儿童要捉藏猫伴,先问人家躲好无?”(《苍蝇叹》)“这个年头说什么,小民该死阔人多。清官德政从何起,摩托洋房小老婆。”

“谈甚人生道德经,衣冠早已杂娼伶。”(《无题三十首》)“久无余力忧天下,又把微薰度岁阑。

斗咏友朋零落尽,一年一度是诗寒。”(《丙戌旧历除夕杂诗》)灵光闪烁的古汉语,在恨水先生那里得以出神入化的运用,旧瓶所装的是新酒,更可贵的是诗人正直敢言的人格本色。

言志与载道两者的水乳交融,忧患的意识以批判的锋芒出之,使之成为一种别致的杂文诗。家国之感郁乎其间矣!今读《剪愁集》,绕室徘徊,不能安坐,益觉旧诗不灭的生命力。

“满长街电灯黄色,三轮儿无伴……十点半,原不是更深,却已行人断。岗亭几段,有一警青衣,老枪挟着,悄立矮墙畔。

谁吆唤?……硬面馍馍呼凄切。听着叫人心软……”(白话《摸鱼儿》),浅近文言,古白话,现代白话,在恨水先生笔下,其表现力是惊心动魄的!大俗反获大雅。

似随意实讲究,如这阙白话《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