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1

 分析学生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

 三、学习古诗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四、写字

 (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

 教学反思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战”,学生终于学完拼音,开始接触汉字了。第一篇识字是古诗《一去二三里》,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课文,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的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一幅幽静美丽的山村田野画面,这首诗巧妙地把一到十10个数字隐藏其中。

 在教学古诗时,我运用课文的插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了解古诗所写的小山村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其中“烟村”、“亭台”这些词语学生可能弄不明白,我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烟村”是什么,“亭台”是什么,使学生理解诗句变得简单化了。再让学生通过想象,使我们大家和诗人一起都置身于这美丽的小山村中,从而体会诗人的感受,最后通过朗读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们一个个都读得兴致勃勃,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由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重要的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因此,我从田字格的结构教起,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各方位小格。写字时,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字形引入笔画:(横)“一”。板书示范(横)“—”在田字格当中的位置,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再引入“二”的书写,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而“三”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上台演示,教师相机板书,让学生体会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的第一课。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村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是描绘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是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顺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自学课文,自学生字,检查自学情况,指导朗读课文,练习写字,巩固练习,实际活动”这一活动过程进行教学,采取多种形式有趣识字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

 分辨“八”和“入”。

 课前准备

 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插图(一)的课件,果子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卡片。

 教学设想

 从图入手,在读文中识字,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韵母(ai 、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ch、sh、yi、wu)和三个三拼音(jiāò、zuò、huā)

 2、激趣导入:

 开学到现在,同学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里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出示文中插图一的课件)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听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烟村、亭台、花)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板书:美)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板书课题并注上拼音。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课题的“去”和“里”是什么意思?结合具体实例帮助理解。

 三、初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课文)

 2、教师放慢语速带读课文,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一)画出12个要认识的12个生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除了这12个生字外,其他的字怎么办?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

 4、学生各自看着拼音拼读12个生字。(每个生字拼读两遍)

 5、教学生字:

 ⑴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注意“去”“四”“三”“十”)

 ⑵ 去掉拼音打乱顺序抽读12张生字卡,开火车读,小组竟赛读,全班齐读。

 ⑶ 分一分:你们能把这12个生字分成两类吗?为什么这样分?(小组交流,集体订正,引导学生把“去”和“里”分为一组。)

 ⑷ “找朋友”游戏:把“一”至“十”和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1”至“10”的卡片发给学生,找出自己的朋友,如“一”和“1”是一对好朋友。

 ⑸ 用“去”“里”组词,看谁组得多。

 ⑹ 动动手“我会做”:学生用自己的手,怎样做手势来表示这十个数字,使别人会意。

 ⑺ “摘果子”游戏:把12个生字藏在果子后面,摘一个领读对了,就奖励这个“果子”。

 ⑻ 带生字准备回家:学生认读12个生字。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问:小山村的景色美吗?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你能把课文读得美一点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自愿起立表演读,小组竞赛读,师生表演读,全班齐读。)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父母听。

 2、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教学反思

 不知什么原因,上完这节汇报课后,总有许多遗憾环绕在我的脑海里:二十多年的从教路,虽然有徘徊过,也有成功过,有令自己欣慰的时候,但这一节课总的感觉是不成功的。

 我几番的思前想后,就是自己的教育理念有待更新。在新课程理论的阅读过程中,虽然能感觉到新课程为我们的教育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图景,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把握不住尺度,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我也知道:新一轮课改,教师不仅要有更新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教学方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思路是清晰的,从图入手,观察说话,初步感受小山村的美,从而引出这首个歌谣,让学生感受歌谣的美,多种形式地、有趣地学习生字。但关键的问题是没有很好地把握好四十分钟的时间,没有合理地安排每一个环节,恰当地分配时间,结果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最后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朗读感悟童谣的美,只能把遗憾留给下一节课。

 为此,我认为课前了解学情,沟通学路,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人,从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极为重要。我也知道,当今课改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堂教学体现以学定教,不能只是按部就班地把学生引入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中,而是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接受情况而灵活地调整梳理,让自己的设计意图融进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自主性会在师生活动中得到发展。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难点

 认字和写字是本课重点;分辩“八”和“入”是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或生字卡片。

 设计特色

 游戏中识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看图图画上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见了什么?

 二、出示课题

 老师范读 板书课题并学习新字“里”。

 三、自读课文

 1、根据拼音自读课文,看谁最先读会。

 2、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感受小山村的美丽。(领读,一起读等)大致了解“烟村、亭台”的意思。

 四、自学生字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先自己读准确,再读给同桌听。

 2、用圆圈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给课后的生字注上拼音。

 五、检查自学情况

 做找朋友的游戏。重点指导读准“三、四、十”。

 六、看图找出文在篮球上的生字

 七、练习写字

 1、指导学生认识“田字格”。

 2、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说清楚笔画所占的位置。

 3、学生描红,并书写,老师巡回指导。

 八、巩固练习

 选卡片填空,读儿歌等。

 九、实践活动

 课后找一找,看一看,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一到十的数字。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4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拼音我们都学完了,你想不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2、点击课件,出示:sān、wǔ、yī、liù、bā、shí、èr、sì、qī、jiǚ。

 3、拉火车读音节,看那列火车开得最快。(小火车、开开开、火车头!)

 二、自主研读、认识生字

 1、同学们学得真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大家到一个小山村看一看!(出示《一去二三里》挂图,挂图后面是这首诗的板书。)

 2、大家仔细看一看,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两个小朋友在山间的小路上看风景。)

 3、想一想他们可能在谈论什么。

 生:小哥哥指着远处说:“你看看,那有一个小村庄,冒着烟呢,村子里的人正在做饭!村庄后面是几座小亭子,真漂亮啊!”小妹妹说:“我们身边的花也很漂亮啊!你闻闻,多香啊!”(提示学生按照顺序观察,把短诗中写的内容说全,可适当发散。)

 4、同学们说得真好!大家想了这么多小哥哥和小妹妹说的话!有人啊,只用了20个字就把他们说的东西全都说全了!大家想不想看看?(揭掉挂图,展示板书。)

 5、根据我们学过的拼音把这首短诗读一读。(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议、正音。)

 6、师:老师标红的这些字就是我们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根据老师标的拼音,你能读出它们吗?(指名读,学生齐读。)

 7、师:在课文中我们都能读出来,但是如果这些生字从课文中跑出来,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并试着用这些生字组词或说一段话。)

 8、师:认识了这些生字,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看看诗中都写了哪些美景。

 三、反复品读、感受画面

 1、同学们仔细看这首小诗,你能从诗中“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呢?在诗中把这些景物挑出来、画上横线,并在图画上把你看出来的景物圈一圈。

 生:烟村、亭台、花……

 总结:两个小朋友,走了大约二三里路,看到了一座小村庄,村子里炊烟袅袅。再往前走是几座亭台错落地排列着,他们身边的小路旁开着各种美丽的野花。

 2、两个小朋友看到那么多美丽的景物,他们多高兴啊!谁能读出他们那种高兴的心情?(指名读,学生点评。)

 3、他读得非常流利,但是还不够高兴。下面听老师读一下,感受一下,怎样读出小朋友高兴的心情。(教师范读,指导停顿和重音。)

 4、下面老师找同学来读一读,谁读得最有感情,老师就为他把这幅图画再挂上去!

 5、指名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直到学生能够读出诗歌的声韵,把图画挂上去,盖住诗歌的板书。

 6、背古诗,边背边想象诗中的景色。

 四、指导写字(课前认识田字格和三线格)

 1、观察生字一***有几笔,每一笔是什么笔画,在田字格中占什么位置,找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边指导、边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样子。

 2、伸出手指书空:学生一边念笔顺、一边书空。(例“木:一笔横、二笔竖、三笔撇、四笔捺。)

 3、在课本上描红,并仿写几个。

 4、找写得好的和写得有问题的进行评议。

 5、学生在三线格本上进行书写。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内容是一首古代童谣,要求认识十二个生字,配有两幅插图。

 学生分析

 学习本课时,学生刚刚学完汉语拼音,在学拼音的过程中已经认识了部分生字,学习了几首儿歌,有初步的学习生字和儿歌的经验。但学生对汉语拼音还没有达到熟练巩固的进步。本课要掌握的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多的接触。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目标

 1、认识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有余力者会背诵。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

 1、小朋友,大家在幼儿园学过许多儿歌,谁还记得哪些儿歌中有数字?你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⑴ 学生回忆旧知。

 ⑵ 指名背诵儿歌。其余学生跟背“

 备选若学生一下子说不出来,则教师举例示范。

 (如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跟头,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2、这些数字儿歌可真有趣!

 环节意图:通过让学生回忆旧知,调动学生的原有语言储备,为学习新内容做准备。

 二、学习古诗

 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古诗,里面也有数字,大家想读吗?

 2、读通诗句:

 ⑴ 请打开语文书翻到44页,先把数字宝宝圈出来,再读一读。

 ⑵ 谁能把圈出来的数字宝宝大声地念给大家听?

 指名读,师生正音。(课件出示诗句,并圈出十个数字)

 大家一起读一遍。

 ⑶ 有一个数字宝宝在诗中的读音跟刚才大家读得不一样,找找是哪一个?(课件圈出yí)

 ① “一”在第四声的前面要变成第二声,在诗中它的后面是qù第四声,所以是“yí去二三里”。另外还有“yí个人”、“yí辆车”、“yí座山”,你还会说吗?指名说。

 ② 再来把第一行读一遍。

 ⑷ 现在,你能把整首诗读下来吗?试试看:

 ① 学生自由读。

 ② 指名读,评价正音,学生齐读。教师适当作指导及示范。

 ③ 齐读。

 ⑸ 每首诗都有一个题目,这首诗的题目叫──(课件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学生齐读课题:

 ① 题目和诗句的第一行内容一样,读得是否一样呢?听老师读读看。你听出有什么不同?学生听读并说一说不同之处。

 ②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评议

 ③ 同桌两个人互相读一遍,听听是否读得不一样了。同桌互读互评

 ④ 谁能加上题目读整首诗?指名读。

 ⑤ 男同学读一遍,女同学比一比。

 3、了解诗意:

 ⑴ 老师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仿佛看见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你们看见吗?你能说说你看见了哪些景物吗?说不出来,你可以再仔细读读这首诗。学生自由表达交流。

 ⑵ 根据交流情况,随机理解“一去”“里”“烟村”“亭台”等词。

 备选若学生不涉及到这几个词,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他们理解大致的意思。

 ⑶ 现在,电脑娃娃要考考大家了。它出现一个画面,叫大家猜是哪一句诗。指名猜或集体猜。

 (课件出示诗句)生齐读。

 环节意图通过猜诗句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将诗句的内容与画面建立联系,进一步理解诗意,为诵读全诗做铺垫。

 4、诵读全诗:

 ⑴ 一路走出去不远,只见一个村子里炊烟袅袅,有四五户人家,山上有亭台六七座,路边有八九十枝花,多美呀!

 ⑵ 你喜欢这首诗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美美地读一读。生自由感情朗读。

 ⑶ 谁想美美地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⑷ 配乐朗读。

 ⑸ 适当背诵。请会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再美美地读一遍。

 三、猜谜语,巩固生字

 1、大家学得很好,老师要奖励大家,猜个谜语,好不好?看,这是一首谜语诗,你会念吗?

 一 片 二 片 三 四 片,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片,

 千 片 万 片 无 数 片,

 飞 入 芦 花 都 不 见。

 学生自由念诗。

 2、出示芦花图片,稍作介绍。学生猜谜。

 3、出示谜底雪。

 4、仔细观察,这首谜语诗与刚才学的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学生观察后回答。

 5、出示十个数字顺读一遍,倒读一遍,打乱顺序读一遍。

 四、作业

 1、课堂作业随堂练习2、4题。学生独立作业后校对。

 2、课外作业把《一去二三里》读或者背给爸爸妈妈听,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让爸爸妈妈猜猜《雪》这首谜语诗。

 五、课堂小结

 今天的语文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交流。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种笔画。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通课文,通过看图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通过诵读,体会小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读通课文,规范地写字。

 教学准备

 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学完了汉语拼音,我们就可以借助拼音读书、识字啦,你们高兴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借助汉语拼音来学习一首小诗。

 2、板书课题,教学生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说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这是离我们不远的一个小山村,只要走上二三里路就可以到达,再看看有几户人家?

 3、这里住的人家不多,只有四五家。再数数看,图上有几座亭台楼阁?

 4、花多吗?能数得清吗?

 三、初读课文

 1、刚才我们看的图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中所写的内容,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听朗读。

 2、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3、指名分句读古诗。

 4、齐读。

 5、通过读课文,看图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四、学习生字

 1、认识田字格前的四个生字:

 ⑴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借助拼音读生字。

 ⑵ 指名认读生字。

 ⑶ 去掉拼音让学生认读生字。

 2、学习书写生字一、二、三、四、五、六:

 ⑴ 出示投影,教师讲述田字格中的字是本课要求学习的生字。这些字要做到会读,会写、会用。另外,我们还要认识几种笔画。

 ⑵ 齐读生字。

 ⑶ 让学生在课文中把生字一一画出来。

 五、指导写字

 1、认识生字中的笔画。

 2、教师范写生字。

 3、学生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