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散文|竹林

散文|竹林

停步,我于阳光下俯身望去,门前的竹林又密了许多。那里面,竿并竿、枝压枝、节环节、叶抱叶。我停下脚步的时候,正好有一阵小风儿吹过,竹林刷拉拉的作响声,让我顿感神清气爽。

这片竹林长在楼厅台阶旁边,较前开发,彼时稀稀疏疏,现今能有如此葱郁茂密之势,得力于春天那场雨水。记忆里,那场雨水过后,我踏水路过竹林,春笋只一夜间已密密麻麻遍布地面。那一根根身披灰褐色外套、破土而出的春笋,个个精神抖擞、身姿亭亭玉立,真个是吸睛、聚神。看来,古人对雨后春笋这句话的总结,确实符合常理、常规,更有其十足的生活哲理。我不禁失声赞叹,赞叹竹子生命的坚强。

春笋是竹子幼年期,亦是人间食之鲜味,古人亦早有诗句表白,但路过此地的人,没谁贪婪春笋的味道、垂涎春笋的美味。他们走过来是赏竹、品竹,尤以下雨的时候,静静伏在竹林里听雨声为最。侧耳,点点雨珠滴落在竹叶上,发出滴滴答答声,时急时慢、时疏时密,富有节奏。沉浸在如此人生另一番境界中,还有什么烦愁忧虑可上心。

常常随手翻书、抬头看画,今闭目而思,我发现,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都已竹吟诗作画。“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这首《竹》,就是唐朝诗人郑谷郑老先生的代表作。令人叫绝的是,这首诗句中虽没有一个竹字,但句句赞美的都是竹。由此可见郑老先生笔之功力,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出郑老先生爱竹之心切、观竹之细致、品竹之深刻、抓竹之精髓、赞竹之绝妙。

我在诗句中品读着郑老先生的心境,其中之点点奥妙让我叫绝,我愿享受着竹之美、竹之声、竹之韵,合着竹子醉倒在竹林,哪怕长夜不眠、长夜不归也好。

抬眼,阳光透过密密的竹叶,落于地面,一片一片。竹林里,竹竿摇曳,竹叶作响,风儿又在拨弄琴弦,弹奏曲子。一道道白色的光线,像竹。我于竹林旁托腮,浑身清爽,恍惚中,左前方不远处,郑板桥郑老先生飘然而至,挽袖挥毫泼墨,刷刷点点,一根根竹子跃然纸上,浓淡相宜,远近不同。我已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又是画。

门前,有一片竹林甚好,让人清淡名利权贵,给人超凡脱俗,使人耳聪目明。翻身回归时,我突然想起了《于潜僧绿筠轩诗集》中、宋朝著名诗人苏轼苏老先生的那首诗。其中最为深刻的是“不可居无竹,无竹使人俗” 这两句话。细细品味,人生确应以竹为伴,把生活写得漂亮、洒脱。

赏竹、画竹、品竹,再融入繁琐生活中,点点乐趣一涌而出。侧身,阳光把我长长身影送给竹林,分散在黄绿黄绿的竹竿上,我动它动,美得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