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古代散文 - 散文新冠疫苗几天

散文新冠疫苗几天

仲夏的早晨,沿着东湖绿道骑行,映入眼帘的是笔直的水杉和遮天蔽日的法国梧桐。放眼辽阔的湖面,烟波浩渺、帆影点点;鱼郎扑棱着白翅划过水面,粉红的莲花点缀着片片翠绿的荷叶,随着空气中弥漫的水草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暂时忘记了尘市的喧嚣,整个人顿时放松下来。“这哪里是AAAAA级景区能比得了的嘛”!我不由自主地感叹道。老婆也乘机数落我一下:“怎么样?叫你来你还不信”。我也去过不少湖景胜地,但不知怎么的,竟然没有一处令我如此动容。也许是第二故乡的眷恋,充满了儿时的记忆。甚至空中飞舞的老虎蜻蜓,还是当年夏日蒿草芬芳的气息中那样在脑海里流连……

***享单车沿着湖边匀速前行,暖风迎面扑来。绿道是绿的,湖水是绿的,水杉是绿的。心情自然也变绿了。绿道就这么在眼前一直延伸,蜿蜒消失在水天一线的前方……

曾几何,少儿时的暑期里,忘不了老爷子当年在那些疯狂灰色的岁月里,带着我在听涛酒家后湖湾钓“窜子”(武汉当地土话,暨青背白肚游鱼)。在那个“文攻武卫”、大字报满天飞的年代里,在那些“七上八下九走光,下午来喝酸梅汤”的大厂一个月只生产一台小机床扭曲的作息规律下,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老爷子骑着老鳯凰二八带着我、自制的毛竹钓竿和渔具,到听涛酒家后面耍“窜子”了。说到耍“窜子”,还颇有讲究。搞机械的老爷子,也不知怎么琢磨出来的用鱼线编出后粗前细霸王鞭式的长长钓线。用毛竹钓竿一甩,就能笔直地把钓饵甩到“窜子”聚集的水中央。而找鱼饵做“窝子”,他也挖空心思、别具特色……我不得不佩服老爷子沉默的个性里那股子创造力。你说他一个学机械的,哪来的那么多闲情逸致的灵感?顶着炎炎烈日、耍着赶大车般的长鞭鱼线、看着湖面密密麻麻的野生“窜子”被钓上岸来和手中毛竹渔杆拖曳活物时震颤的快感,我浑然不觉酷暑的炙烤,反而每每都乐此不彼。一直到火红的太阳西下,老爷子带我回到三家***用厨房厕所的厂宿舍楼,母亲把耍来的半篮子野生游鱼放进铁锅里煎炸时,那个令人无法形容的香飘散在整个楼层。馋死人了。我不敢想象在那个物资极度贫乏的年代,邻居们流了多少爱恨交加的口水。庆幸的是,母亲把煎好的“窜子”一一分发给了邻里左右。弄得面黄肌瘦的工友们恨不得千恩万谢……

时光荏苒,如今我已逾耳顺之年,退休在家。古稀之年的老爷子也因脑梗二次中风瘫在南囯小镇的省建三公司养老院多年,而母亲也因老年黄斑变性眼底出血看不见了。反聘代课的我在暑假期间游走在南国小镇故土和第二故乡大武汉之间,尽着所谓连自己都悟不明白的孝道,懵懂度日。

沧海桑田,如今焕然一新的东湖景区,已俨然禁止私自垂钓。且听涛酒家早已面目全非,再也不见当年亭台后湖湾“窜子”们撒欢的身影了……儿时记忆中的东湖在哪里啊?当然,如同所有的往事一样,不会一成不变。隐约记得当年的湖心亭要乘船前往,而如今绿道早已把沿湖几十公里各个史迹名胜连成一体,从梨园湖光序曲入口一直到磨山军亊禁区。发小们还一直坚持每日骑行数十公里到磨山晨泳。真的佩服他们铁人三项的老来精神。凝视着湖心亭那斑驳陆离紧锁的门窗,想起半个多世纪前老爷子曾抱着我在上面照相。可惜的是那张旧照再也找不到了。记得那时湖心亭还能上去的。如今亭岛周围已新建了不少观光休闲处所和离岸水榭。入口处也能看到文墨骚客的精彩壁书。而刘醒龙的《东湖赋》,则一览无余、格外醒目:“我居东湖十八年,六十里莎沙柳岸。出行有朝霞送别,归来与晚霞卧谈……”行草苍劲有力,令人感叹。尤其是“人生至情至性,水生至纯至真。自入东湖阆苑,常忘西子浓淡……”活脱脱的一个当代陶渊明,再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都知道,人之所以焦虑,是因为还不满足,还有太多太多的凡事放不下。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行我素,又之奈何?……还是随缘吧。

因天气闷热身体不适,我只能骑行到这儿了。十公里不到。唉。真的是老了……老婆兴致不减,依旧坚持要继续前行。我只好安慰道:“好啦好啦!…下次一定骑到九女墩和磨山那边去好吗”?

八月的武汉,依旧不愧为“三大火炉”之一,坐在家里不动也是一身汗。我不止一次地喃喃自语:“天气凉快了就再去东湖”。

答应了的亊就一定会做到吗?想想“四高”缠身的我,难以屈伸的关节和全身上下大大小小凸突兀肿胀的痛风石,不知哪天就再也不能动了…千禧之后二十余年的后工业 社会 ,人们早已被人工智能、互联网牢牢锁住,尽管还是在画地为牢中不断创新。而人类的天敌新冠肺炎,尤其是肆虐人间、横扫全球的印度“德尔塔”变异毒株,更是让人类生命科学的精英们大伤脑筋。不止这些。据说南美最新发现的“拉姆达”变异毒株恐怖的突刺蛋白,能够穿透所有防护疫苗抗体,传染性比“德尔塔”还高出一百倍……想当初,伟人曾说:“绿水青山枉自多,华陀无奈小虫何”;“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人定胜天”。而如今,被新冠肺炎夺去生命的全球人数已累计超百万之众。虽然说大都是老弱病残,但这人类与病毒旷日弥久地反复拉锯战,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难不成真有那么一天,在不久后,真的像科幻片中所描绘的那样,地球将回到没有了生命的原始洪荒残垣?……也许是多虑了。还是相信“人定胜天”吧。只是当下被互联网大数据操控的人类大家庭地球村,已全然没有了理性的忍让。霸道蛮横随处可见。殊不知大洋彼岸星条旗下的强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炎黄子孙的底线,怂恿数劣国穿越马六甲海峡,纵横第一岛链。倚仗船坚炮利,在我南海联合军演、耀武扬威。对我外交部发言人一再警告置若罔闻……泱泱大国,本来就内忧外患、矛盾重重,还要面对各种天灾人祸、肆意挑衅。时亊痉挛、千钧一发。灭绝人寰的现代化战争阴云密布,而中华热血男儿必当自强不息、时刻准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跳梁小丑们殊不知我中华当代军事实力已非同往日。随着伟大复兴之梦的崛起,英武华夏又有什么牛鬼蛇神治服不了的呢?……

一阵阵暖风掀起层层热浪,幽深的湖水似乎在告诉我,别再做低头族了。信息化时代的人啊!活得实在是太累了……

梦中的绿道依旧在眼前延伸。一切的一切,仿佛又回到昨天。岁月静好。

你会一直陪伴着我吗?我觉得我们还会骑车去的。

作者简介

刘力争,湖南湘潭人,1958年出生于武汉。早年知青下放湖北山区。曾为湖南省作协会员。主要作品有: 1983年湖南人民广播电台长篇配乐诗朗诵"爱之歌"; 1996~2005深圳特区报"蓝太阳"、"小人国月色"等; 2010~2016广州罗岗文苑散文"长春听涛忆百年"、"粤北行"等。早年赴美从事引进项目技术翻译工作; 八十年代末来深圳,一直从事出国雅思、托福、商务、医学专业英语培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