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同心相牵挂 ,一缕情依依。岁月如梭逝, 银丝鬓已稀。
幽冥倘异路 ,仙府应凄凄。若欲开口笑 ,除非相见时。
白话译文:
相互一直牵挂着,情丝永远都是依依不舍的。时光过的飞快,两边的鬓发都已经很少了。
在黄泉路上如果不同道,哪怕到了仙界也是凄凉的。如果想要开心的笑,除非是和你相见的时候。
出处:出自近代作家林语堂的《老情人》。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
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老情人》《浮生六记》等。
林语堂散文所涉领域极广。他认为理想的散文“乃得语言自然节奏之散文,如在风雨之夕围炉谈天,善拉扯,带情感,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如与高僧谈禅,如与名士谈心,似连贯而未尝有痕迹,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欲罢不能,欲删不得,读其文如闻其声,听其语如见其人”。?
从他创造性地将西方的humour译成“幽默”始,一直到晚年自诩为道家精神,林语堂始终保持这种谈话风的艺术范式,并以闲适幽默为格调、性灵超远为立场。
百度百科-林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