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散文诗集 - 鲁迅故居简介 鲁迅故里在哪 绍兴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简介 鲁迅故里在哪 绍兴鲁迅故居

  鲁迅 故居简介 鲁迅 故里在哪 绍兴 鲁迅 故居

导语:绍兴 鲁迅 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内东昌坊口新台门内。祖居约建于1810~1813年,原为 鲁迅 家早年的住处。中华人民***和国建立,经修缮,成立 鲁迅 纪念馆,198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 的童年、少年时期在此度过,直至1899年出外求学。1910年至1912年, 鲁迅 回乡任教亦居于此。1912年至1919年间, 鲁迅 也曾几次回乡在此住过。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我经过精心收集的 鲁迅 绍兴故居简介。

故居简介

鲁迅 故居在浙江省绍兴市东昌坊口19号(今 鲁迅 路2阗号)周家新台门内,1988年1月13日公布。

鲁迅 故居所在的整个新台门约建于十九世纪初叶。故居原为两进,前面一进已非原貌,周家的三间平房已被拆除。后面一进是五间二层楼房,东首楼下小堂前,是吃饭、会客之处,后半间是 鲁迅 母亲的房间,西首楼下前半间是 鲁迅 祖母的卧室。西次间是 鲁迅 诞生的房间。楼后隔一天井,是灶间和堆放杂物的三间平房。 鲁迅 的童年、少年时期在此度过,直至1899年出外求学。1910年至1912 年, 鲁迅 回乡任教亦居于此。1912年至1919年间, 鲁迅 也曾几次回乡在此住过。

鲁迅 故居后园是百草园,原是周家与附近住房***有的菜园,面积近2000平方米,童年时代的 鲁迅 常在这里玩耍捕鸟。绍兴东昌坊口11号(今 鲁迅 路198号)是私塾三味书屋,12岁至17岁的 鲁迅 在此读书。 鲁迅 故居几经修葺,恢得了旧貌。

主要景点

老台门

在新建的 鲁迅 纪念馆陈列大厅的东首,就是 鲁迅 祖居——周家老台门,它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西接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老台门占地 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其主体建筑***分四进,第一进俗称“台门斗”,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 匾。 鲁迅 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这对周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因此周氏家族的三个台门的仪门上都挂上了翰林匾,它仿佛是三张巨大的名片,展示着主人的身份。匾额的两旁各有一行泥金小楷:“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和“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

第二进为厅堂,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的公***活动场所,以作喜庆、祝福和宴会宾客之用。厅堂正上方高悬一块大匾“德寿堂”,两旁柱子上有一副红底黑字的楹联:

品节详明,德性坚定;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第三进是香火堂前,是作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的地方。儒家以孝为本,逢年过节堂上悬挂列祖列宗的祖像、安放牌位,设五事(火烛 .香炉之类),置祭品,五代以内的周家老少必进香磕头,行大礼、尽孝道。

第四进为楼房,亦称座楼,为居住之用。第一进至第四进的左右,均建有对称的侧厢、楼房,房与屋之间都有廊屋贯通,以避日晒雨淋。两侧天井点缀若干假山、石池等小景,雅而不俗。整座周家老台门布局周密、严谨,极富绍兴地方特色,远远望去,白墙乌瓦,黑白分明,富有韵味。

清朝乾隆十九年,周家七世祖周绍鹏购得绍兴城内覆盆桥赵氏住宅,经过大规模的改建,成为颇具规模的台门宅院,这就是周家老台门,从此,覆盆桥周氏在老台门聚族而居,繁衍生息。

无名的《 鲁迅 的家世》中记载:“覆盆桥房最有钱的时候,三个台门***有三千多亩田和几爿当,”其实老台门和房的田产还不止这个数字,而且虽然经 太平天国 革命运动的冲击,和房仍是十分富有。但和房到第十世时,没有儿子,根据“小绝长顶”的族规,便向智房要了一个,承继下去,这就是 鲁迅 曾祖父的幼弟,以后被统称为“十五老爷”的周以坶。在覆盆桥周氏中,惟独和房单丁独传,因此资产集中,最为富有。因为和房曾经营商业,所以那一房又特别称为“和记”。 鲁迅 家虽与老台门的和房辈份相去甚远,但血统却是很近的。 鲁迅 祖父周介孚出狱后,常到老台门找这位亲胞叔谈天。

一直以来,周家老台门为周氏族人居住,保存完好。建国后,老台门被国家收购,拨款加以修葺。先后曾为绍兴图书馆、民俗博物馆和文物管理处所用。老台门现以恢复了旧日样貌,里面的陈列是以周家老台门的建筑格局为基础,周家鼎盛时期的面貌为背景,融合其他大户人家有代表性的生活场面作实景布置,向游客充分展示了清代绍兴大户人家的生活场景。

三味书屋

寿家台门是 鲁迅 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的住屋。寿镜吾 (1849-1930),名怀鉴,字镜吾,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一生厌恶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 鲁迅 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家台门由寿镜吾的祖父峰岚公于嘉庆年间购置,总建筑面积795平方米,前临小河,架石桥以通,西有竹园,整幢建筑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闻名中外的三味书屋就在寿家台门的东侧厢房。

第一进,即台门斗,隐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文魁”匾,此匾是为 鲁迅 的塾师寿镜吾的兄长寿子持所悬挂的,他在光绪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举人,此匾用来光耀门楣,并表示着寿家人曾经出过举人,是户书香人家。

在第一进台门斗的西边,穿过天井,有一小方竹园,竹园的北边厢房我们把它布置成“三余书屋”,“三余书屋”是“三味书屋”的原名,“三余书屋”的摆放仿照“三味书屋”,游客可以在这仿真的书屋里坐一坐,体验一下私塾生活,或者拍照留影。

第二进称为大堂前,每逢祖宗忌日,红白喜事,贵宾到来的聚会之地。额枋悬挂着“思仁堂”匾一块。厅堂柱子挂一浅绿色木板刻制的对联,联云:“品节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后边金柱上挂着对 鲁迅 的塾师寿镜吾德行、言论的赞颂抱对一副:“道义嘉谟见风骨,箴言懿德泽桑梓。”

穿过天井,即第三进--座楼,这里分别是小堂前、书房和寿镜吾先生卧室的原状陈列。

小堂前是用来接待亲朋好友的地方。在退堂屏额上悬挂着一块“重游泮水” 匾,这块匾是寿镜吾中秀才(入泮)的第六十年,即1928年他过世前的一年,他的侄儿寿孝天送来祝贺的。 鲁迅 对寿镜吾先生充满了真挚的爱戴和敬意,离开绍兴之后,与寿镜吾先生一直有书信往来。1906年 鲁迅 曾回绍兴,又去看望这位老师,给他讲外面的所见所闻,当时寿镜吾先生就是在这里接待他的。

寿镜吾先生的书房是典型的塾师之家的书房布置,设有《二十四史》专用书柜、普通书柜、文房用具等。房内额枋上悬挂着“三余斋”匾,“三余”取义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即董遇所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人们要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发奋学习。

在寿镜吾先生的卧室里放置着架子床、衣柜、箱柜、木躺椅、衣架、盥洗架等物品。由于寿镜吾先生教学很严谨,他每年只收八个学生,认为多收了教不过来,所以他的教学收入很有限,因此,我们看到的卧室摆设超过了当时寿镜吾先生实际的生活状况,其实他过着更为俭朴、清苦的生活。

从第三进往东,就是寿家台门的东厢房,分南、北两部分。南边的厢房现陈列着介绍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古代教育史,分“越中府县学、越中书院和越中学塾”三大块内容。北边的厢房即为 鲁迅 先生的读书处——三味书屋。

鲁迅 在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内一所颇负盛名的私塾。 鲁迅 12 岁开始到这里读书,前后长达约五年的时间。

三味书屋约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三味”的意思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额和《松鹿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两边的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书屋正中的木方桌和高背椅子是塾师的讲台,两旁的椅子供来客歇坐,边上则为学生的座位。

鲁迅 的座位最初在书屋的南墙下,由于别人常进出后园,走来走去影响他学习,就要求老师更换位置,把座位移到东北角。 鲁迅 使用的是一张两抽屉的硬木书桌,桌面右边有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是 鲁迅 当年刻下的。一次, 鲁迅 因故迟到,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于是就刻下了这个“早”字,用以自勉。

鲁迅 的求知欲很强,他除了学习《四书》、《五经》、《唐诗》以及汉魏六朝辞文和其他一些古典文学作品之外,还找了许多课外书来读,如《尔雅音图》、《癸巳类稿》、《诗画舫》、《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等等。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涯,使 鲁迅 受益匪浅。 鲁迅 在此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的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小园,南北不过两丈,东西一丈多宽,后壁上挂有署名赵孟的“自怡”匾额一块,在亭外粉墙上还有寿镜吾之父寿云巢亲笔题写的一首四言诗:“栽花一年,看花十日。珠璧春光,岂容轻失?彼伯兴师,煞景太烈。愿上绿章,飙霖屏绝。”园内有桂花树、腊梅树。 鲁迅 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常和同学们来小园嬉戏玩耍,他们在这方小天地里抓蟋蟀,找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

鲁迅 曾经说过:“孔孟的书我读得最早,最熟,然而倒似乎与我毫不相干。”然而尽管如此, 鲁迅 对三味书屋仍留下非常深刻的记忆,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对它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

三味书屋距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但保存十分完好。房子、桌椅、匾额、对联等大多都是当年的原物。建国后,三味书屋主人的裔孙寿积明等将它慨赠给国家。三味书屋作为国家重点文物得到妥善的保护,并成为 鲁迅 纪念馆的一个重要开放场所。

新台门

覆盆桥周氏房族由于嗣续繁衍,生齿激增,老台门房屋已不敷使用,

在清朝嘉庆年间,周家在老台门以南、以西各购建住宅一所,称之为过桥台门和新台门。

新台门位于东昌坊口西侧,是一座大型的台门建筑,其规模和结构与老台门基本相同,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分六进,***有大小房屋80余间,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在内,***占地 4000 余平方米。当时,新台门内***居住着覆盆桥周氏中的六个房族,而 鲁迅 故居则位于新台门的西面。 鲁迅 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

鲁迅 故居临街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 鲁迅 家出入的地方。从黑色的台门进去,穿过小天井,是一间泥地的台门间,系 鲁迅 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那里陈列着轿和橹,其中轿杠系 鲁迅 家的原物。从台门斗侧门进去,有一口水井,它亦是当年的遗物。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俗称天井,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即由此而得名。 鲁迅 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听他的继祖母蒋氏给他猜谜,讲故事。

过了桂花明堂,便来到了 鲁迅 的卧室。1909年夏, 鲁迅 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书。辛亥革命期间,他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 鲁迅 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就是在此写成的。卧室里陈列着的一张铁梨木床,系 鲁迅 当年睡过的原物。

穿过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 鲁迅 故居两楼两底。东首前半间是客厅,俗称“小堂前”,是 鲁迅 家吃饭、会客的地方。 鲁迅 在绍任教期间,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小堂前里除了桌椅外,还陈列着一张皮躺椅,这是 鲁迅 父亲周伯宜在患病时用以休息的原物。周伯宜(1861—1896),本名凤仪,秀才出身,因屡应乡试未中,一直闲居在家。他思想开明,是洋务运动的同情者。 鲁迅 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周伯宜被革去秀才身份,十分伤感。他常借酒消愁,后为病魔所缠,又为庸医所误,死时年仅36岁。

小堂前后面一板之隔为 鲁迅 母亲鲁瑞的卧室。 鲁迅 的母亲鲁瑞(1858— 1943),绍兴乡下安桥头人。她性格和善而坚毅,原先不识字,但“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卧室南边放着一张大床,系鲁瑞睡过的原物。靠北窗的桌子上陈列着鲁瑞做针线活用的生活匾、剪刀、尺子、粉袋、熨斗、线板等物,其中的一只袜船系当年她给工友王鹤照亲手缝制的原物。

西首前半间为 鲁迅 的继祖母蒋氏的卧室。继祖母蒋氏(1842—1910),绍兴偏门外鲁墟人。蒋氏性幽默,侄孙辈很喜欢到她那儿去聊天。蒋氏常给幼年的 鲁迅 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民间故事和传说,给 鲁迅 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 鲁迅 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蒋氏卧室后面是过道,有楼梯可上。

楼上东首一间是 鲁迅 的原配夫人朱安的卧室。朱安(1878—1947),绍兴城内丁家弄人。她是个旧式妇女,缠足,思想比较封建,与 鲁迅 在思想、情趣、文化爱好等方面都相去甚远。1906年夏,正在日本留学的 鲁迅 ,奉母亲之命回绍结婚。 鲁迅 对朱安无爱情可言,他说:“这是一件母亲送给我的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婚后没几天,他便又回到日本东京。从此, 鲁迅 和朱安做了一生的挂名夫妻,成为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者。朱安嫁到周家后,一直与 鲁迅 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侍奉婆婆一辈子。

穿过故居西首的长弄堂,便来到了厨房。厨房里有一乘大户人家用的三眼大灶,还陈列着八仙桌和其他炊具。壁上挂着一只很大的竹编菜罩,那是当年的“忙月”(季节工)章福庆为周家所做的原物。章福庆,浙江上虞杜浦村人,他除了做农活外,还有一手竹匠手艺。他经常到周家来做忙月,如种地,晒谷,修制竹器家具等。他曾为少年 鲁迅 做过一些竹器玩具, 鲁迅 十分喜爱。活忙不过来时,章福庆便将儿子章运水带来帮忙。章运水和小 鲁迅 年纪相仿,“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鲁迅 就是在这厨房里和他初次见面,成为好朋友的。运水教 鲁迅 怎样捕鸟,讲述在海边沙地里看管西瓜、拿胡叉刺猹的故事,是运水让 鲁迅 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 年, 鲁迅 在创作著名小说《故乡》时,以运水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灶间北首,还有三间小房,这是在1981年纪念 鲁迅 百龄冥诞时,经过认真考证后修复的。当年“忙月”章福庆在这里劳作、生活,东边一间是他的住所。西边一间是堆积间,里面存放着稻谷及牵砻、风车、竹簟、锄头等农具杂物。中间一间是过道,有门通向百草园。

1918年底,经过新台门周家六房***议,决定将整座新台门连同后面的百草园,一起卖给东邻朱姓。朱姓在购得新台门后,大兴土木,将新台门连同他自己原有的住宅一起,改变原有结构,拆掉重新建造。因此,新台门大部分房屋面目全非。万幸的是,位于原台门西面的 鲁迅 故居的主要建筑未被改建,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2003年10月,新台门改建部分作复原陈列,周家新台门这座古色古香的深宅大院又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复原后的周家新台门***分三进,由台门斗、大厅、香火堂、侧厢及杂屋等组成。台门斗内隐门正上方悬 鲁迅 祖父周福清“翰林”匾一块。第二进“德寿堂”,为三开通间的大厅,是新台门整个房族公***活动的场所,以作喜庆、祝福、宴会宾客之用。厅堂正上方与周家各台门一样高悬一块“德寿堂”大匾,匾下挂“松鹤图”大堂画一幅,并配对联一副:“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两旁柱子上有楹联二副:“虚能引和静能生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持其志无暴其气,敏于事而慎于言。”东西两侧则挂有红木嵌大理石“挂屏”。第三进“香火堂”为辅助陈列,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周氏房族兴衰”。展览通过大量的实物和照片,展示了周氏( 鲁迅 )家史,揭示绍兴周氏发展、壮大、衍变、式微的轨迹,重点介绍 鲁迅 祖父周福清、祖母蒋氏、父亲周伯宜、母亲鲁瑞、元配夫人朱安等直系亲属的生平事略,及他们对 鲁迅 一生产生的深刻影响。第二部分“ 鲁迅 与周作人”和第三部分“ 鲁迅 与周建人”同样以图片为主,实物为辅的陈列方式,展示 鲁迅 与周作人、周建人的关系。周作人部分,突出其日本留学时期与 鲁迅 的关系,及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功绩。周建人部分,则重点介绍 鲁迅 对其的关怀、培养,及其成为一个民主革命家的历程。

百草园

鲁迅 曾经回忆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它为新台门周氏族人所***有,占地面积近 2000 平方米。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 鲁迅 经常和小伙伴们来到百草园中玩耍嬉戏,捉蟋蟀,玩斑蝥,采桑椹,摘覆盆子,拔何首乌。夏天在树荫下乘凉,冬天在雪地里捕鸟。关于百草园的详细情状, 鲁迅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 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他非常留恋这个属于自己的乐园。他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交通信息

鲁迅 故里景区,地处绍兴市区中心地带( 鲁迅 路与延安路交接口),是市区内现在保存最完好的历史景区。作为绍兴对外文化宣传的主要窗口, 鲁迅 故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广大游客。到 鲁迅 故里景区的交通非常便捷。每天都有数班车自各地直达绍兴。从杭州、宁波、上海的快客分别是20分钟、40分钟、 50分钟一班;在市区内以出租车和人力三轮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另外在景区内还可以乘坐绍兴特有的乌篷船游览各个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