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大佛
2005-01-07 15:55:20 《中国中学生报》 网友评论 1 条
○程关森
在四川乐山的三江合口处,坐着一尊不受香火的清廉大佛。
他叫弥勒,弥勒佛。但不是那位袒露大肚皮的弥勒佛。那位成天笑眯眯的“老好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弥勒佛。
他是一位严肃的沉思者,面色温和,神情严肃。他不是什么都笑——世上没有那么多可笑之事,也不是什么都容——天下一切丑恶都容。
他严肃的思考,首先来自缔造他的海通和尚。一千一百多年前,凌云寺和尚海通为了减缓三江合口后的凶猛水势,避免沉船淹死众生,倡导在峭崖边临江造一座佛。他光头顶烈日,下雪披袈裟,四处化缘,钱化得不少了,但当地官吏竟要冻结:“如果你真心造佛,就把眼珠剜出来见我。”
资金解冻了,大佛兴建了,海通的眼睛也没有了。海通的眼珠是为大佛而失去的。世上除了生命,还有比眼珠更珍贵的东西吗?
由于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因此乐山乐水佛不乐。他坚守岗位,从不擅离职守,从不懈怠松弛,从不向惊涛恶浪屈服。他成了实现海通和尚的遗愿,拯救芸芸众生的三江中流砥柱。
他也常常想起塑造他的工匠们。是的,他是伟大的:头与山齐,脚踩江水,身高71米,比阿富汗世界第一大佛还高18米,可称为世界第一伟佛了。如果不是设计、雕凿他的工匠们历经九十年的千刀万凿,他仍然是半爿石头山,普普通通到处可见谁也不会瞄一眼的石头山。为了他的降生,有多少人摔下了峭壁,跌进了江心,付出了生命!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他永远不忘这最根本的一点,因此他从不居功,从不索取,从不接受人民的香火和祭祀。在这里看不到一炷香火,一支红烛,一人跪拜,看到的只是他的伟岸身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为了根绝香火 ,他一开始就釜底抽薪铲除了滋生这些东西的土壤:立在临江的悬崖上,没有地方设立祭祀他的店堂。周围全是香火插不进的岩体,连他的脚趾甲也是向下倾斜的,人站上去会倾倒,所以连下跪朝拜也没有地方。
人们只能簇拥在轮渡上才能看清他顶天立水的尊容并默默遥致祈祷,但众所周知,轮渡上不便点香,也不能跪拜。
有人感叹,有人惊奇,更有人礼赞:“呀,连小小的土地庙都有几炷香火哩,而他,世界第一大佛,连一炷香火也没有。”
(程关森 《中国中学生报》 第1137期)